當代中國人文大系:人活動的效率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人活動的效率

本書是郭湛的博士論文《人活動的效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的修訂版,在原書八章基礎上增加到十二章。作者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立場討論人類活動的效率問題,認為在人類活動中存在著不懈的效率追求。為了有效地滿足人們多方面的、日益增長的需要,人們必然要求自己活動本身的有效性,追求更高的活動效率。這種效率是人的活動的有效性的比率,具有綜合性和歷史性。本書考察了制約人活動效率的因素,包括活動的主體、客體、中介和制約因素系統,特別是人的活動方式對於活動效率的決定性作用。書中討論了人的活動效率的規律性,以及節奏和速度、有序和無序、分工和協作、壓力和競爭、效能和效益等與效率的關係,分析了實踐和思維的有效性的實現及其偏差的矯正,並論述了認識的效率意義、認識的進步與效率的關係。最後,探究了人的活動效率觀念,強調全面的活動效率觀念對於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中國人文大系:人活動的效率
  • 類型:歷史唯物主義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49.80
  • 作者:郭湛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4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人活動的效率(修訂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郭湛,1945年生,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方向為認識論、歷史觀和文化觀。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主編,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學部秘書處秘書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認識論研究分會會長。主要著作和教材有《中國現代化之哲學探討》(主編之一,1990)、《人活動的效率》(1990)、《思維世界導論——關於思維的認識論考察》(主編之一,1992)、《哲學與社會》(2000)、《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2002)、《哲學素質培養》(主編,2003)、《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教程》(第一主編,2008)、《社會公共性研究》(主編,2009)、《面向實踐的反思》(2010)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有十幾篇被《新華文摘》轉載。

圖書目錄

前言1
序夏甄陶4
第一章人類活動的效率追求
一、作為哲學對象的人的活動
二、活動:人存在和發展的方式
三、活動的目的和實現的手段
四、人類對活動效率的追求
第二章活動的展開和有效性
一、活動的過程和投入
二、活動的結果和產出
三、活動效果與活動效用
四、人活動的有效性及其比率
第三章人的活動效率的本質
一、效率:從物質運動到人的活動
二、人的活動效率是個關係範疇
三、人的活動效率的綜合性
四、人的活動效率的歷史性
第四章制約人活動效率的因素
一、活動主體
二、活動客體
三、活動中介
四、制約因素系統
第五章活動方式與活動效率
一、活動方式的歷史特點
二、活動方式和效率的穩定性
三、活動方式和效率的變動性
四、人對自己活動方式的把握
第六章人的活動效率的規律性
一、人的活動效率關係式
二、質與量的倍比關係
三、活動效率的經濟原則
四、個別效率的邊際和轉移
五、人的活動效率的周期性
第七章有關人活動效率之諸關係
一、節奏、速度與效率
二、有序、無序與效率
三、分工、協作與效率
四、壓力、競爭與效率
五、效能、效益與效率
目錄人活動的效率第八章實踐、效能、效果和反饋
一、作為人活動的客觀過程的實踐
二、效能:實踐能力的發揮程度
三、效果:實踐得出的有效結果
四、反饋:實踐運動的自動調節
五、實踐、效能、效果和反饋的循環
第九章思維操作及其偏差的矯正
一、人的思維操作能力和工具
二、思維操作的一般過程
三、思維操作的偏差及其發現
四、思維操作偏差的矯正
第十章認識的效率與有效率的認識
一、認識產生和發展的效率意義
二、感覺能力和感覺的效率
三、理性思維的效率內涵
四、認識表述的效率要求
第十一章認識的進步與效率
一、認識中的效率與非效率因素
二、作為認識發展動因的效率
三、認識進步中的效率尺度
四、人類提高認識效率的努力
第十二章人的活動效率觀念
一、活動效率觀念的層次性
二、哲學層次的活動效率觀念
三、活動效率觀念的歷史和現狀
四、出路:全面的活動效率觀念
五、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附錄一哲學與現實生活
附錄二秋日校園漫談
附錄三學習做人、做事、做學問

文摘

著作權頁:



人們為滿足需要而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不是像唯心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什麼想像的主體的想像的活動,而是現實的人(現實的主體)所進行的現實的對象性活動。由於人們的社會性需要既有物質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因而人們的活動既要在實踐領域創造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方面的需要的對象,又要在觀念、理論領域創造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的對象,從而使人們的有目的的活動表現出不同的形式。當然,這些不同形式的活動,不是各自孤立的,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相依賴、互相滲透的。
序人活動的效率但是,人們無論在哪一個領域或者以哪一種形式,進行創造能滿足不同需要的對象的活動,都必須依賴於外部對象世界。因此,這些活動都是現實的對象性活動。這些不同形式的對象性活動,是在人和外部對象世界之間以不同形式或方式實現物質的、能量的和信息的變換過程,並通過這種變換過程產生符合人的目的、能滿足人的一定需要的效果(這種效果通常表現為人們可以用不同方式享用和消化的對象)。這表明,人們所進行的有目的的對象性活動,是一種能產生效果、具有效用、可以衡量其效率的活動。
人們並不是為活動而活動,而是為了滿足需要。因此,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活動能夠產生更多更好的符合於自己需要的效果,力求使自己的活動具有更大的效用值,具有更高的效率。人活動的效率對於人自身的存在和社會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高的活動效率可以提供存在和發展的廣泛的基礎和機會(空間和時間)。郭湛博士在這本著作中正確地指出:“為了有效地滿足人們多方面的日益增長著的需要,人們必然要求自己活動本身的有效性,追求更高的活動效率。社會歷史的發展,始終貫穿著人類對於自己活動效率的追求。人類文明的盛衰……就人自身而言,無疑取決於人的活動,取決於這種活動的方式、過程和結果,也取決於其中所體現出來的人的活動的效率。”郭湛:《人活動的效率》(修訂版),1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人的有目的的對象性活動,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構成的複雜的動態系統,其中還包括各種互相制約、互相交錯的多層次的關係。而人活動的效率,則與活動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和其中所體現的各種關係的實際狀況、展開過程密切相關,它是整個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的有效程度或效用值的綜合表現。因此,活動的效率有著十分複雜的內涵,如何提高活動的效率,則是人們始終關注的一個重大課題。郭湛博士的著作,在相當廣闊的層面和相當深刻的程度上,對人活動的效率進行了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考察。他從人活動的目的和追求著眼,從人活動的展開和有效性入手,對人活動效率的本質、制約人活動效率的因素、有關人活動效率的諸關係、制約人活動效率的規律性、活動方式與活動效率等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這些討論可以使人們看到,人們自己在活動中所追求的效率,原來是一個有如此豐富內涵的境界!同時也可以為人們如何提高活動的效率,提供一種方法論的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