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齒龍類

異齒龍類

異齒龍類(Heteroaontosaurus)又稱畸齒龍類,意為“長有不同類型牙齒的蜥蜴”,它們生活在早侏羅紀的南非,是原始的鳥腳類,同時也是最小的鳥腳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異齒龍類
  • 拉丁學名:Heteroaontosaurus
  • 別稱:畸齒龍類
  • :動物界
形態特徵,發現比較,

形態特徵

一支原始的鳥臀類,個體小,雙足行走,植食性。體長一般1~2m。頰齒的齒冠高,為鑿狀,小鋸齒位於齒冠最上部的1/3,前上頜骨和齒骨具有大的犬齒狀牙齒。早侏羅世到早白堊世。

發現比較

古生物學家在南非的上艾略特組發現了幾乎完整的異齒龍化石,這為我們研究和復原這種動物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從化石可見異齒龍長有一雙很大的眼睛,在眼睛下面向外凸出,這個特徵在角龍亞目中也有發現。 大部分鳥臀目恐龍的上頜沒有牙齒,並演化形成角質喙,面頜部只有一種心態牙齒,然而異齒龍卻與眾不同,它竟然有3種形態的牙齒,這恰是它得名的根據。第一種牙齒位於上頜部前方、喙嘴兩側,是小型牙齒,與下頜的無齒角質喙咬合,可能用來切斷葉子與根部。第二種牙齒是一對大型長牙,功能仍不清楚,但有觀點認為第二種牙齒是種性別上的展示物,或是威嚇與攻擊用。第三種牙齒是長而方形的高冠頰齒,這是咀嚼的適應結果(咀嚼在一些鳥腳類如鴨嘴龍類中相當普遍,但在其他爬行動物中部普遍)。3種牙齒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那對大型長牙,也稱犬牙,是最顯著的標誌。 除了牙齒,異齒龍的前後肢也很有意思。它的前肢很長,是後肢長度的70%,發育得很好的肱骨和凸出的尺骨表明他們長有強健的雙臂。異齒龍的掌部長有5個指頭,第一指很銳利,相比其他指頭是最大長的。它可以自由的彎曲,當彎曲時拇指會向內轉動。第二指長於第三指,而且同樣可以彎曲。第四和第五指很小,相比前三指結構簡單。異齒龍的後肢,脛骨比股骨長出30%, 這種構造是為了適應高速的運動。下部的腓骨和脛骨在腳踝部位癒合,這種結構我們很熟悉,因為其見於現在的鳥類中。與鳥類相似,腳部長有4趾,其中後三趾著地。異齒龍並沒有像其他鳥臀目恐龍那樣尾部的肌腱開始骨化,這使得它們的尾巴看上去很靈活。雖然異齒龍有時會四足行走,不過前後肢比例告訴我們它是一種雙足行走、行動敏捷的小型恐龍。 對於異齒龍的生活習性,目前還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看法。異齒龍的頰齒毫無疑問非常適合磨碎植物的粗纖維,但是它們也可能是雜食性動物。這個全新的看法來源於它前肢上分離彎曲的長爪子,從某種角度上來看這可能是為了滿足捕獵的需要,不過更多的人認為異齒龍的前肢的用途是在於旱的土地上挖掘深埋在地下富含水分的植物根莖。異齒龍化石發下怒乾旱或半乾旱的地質環境中,這就是南非的上艾略特組。根據它們生活的環境,古生物學家過去曾經認為異齒龍是一種遷徙性的動物,當一年中最乾旱的季節到來時,異齒龍會經歷季節性的夏眠或冬眠,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支持異齒龍夏眠的假設。
異齒龍類化石異齒龍類化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