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種生殖

人工生殖最早可追溯到1858年德國人Schenk第一次進行的兔、豚鼠卵細胞的同種體外受精。受精卵移回子宮發育的胚胎移植最早見於1891年Heape完成的兔胚胎移植。但是,同種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人工生殖的兩個基本內容)能否成功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直到1959年美藉中國人張明覺進行兔體受精研究首次獲得成功,並生出了遺傳學上像它們雙親的“試管兔”,才澄清了這一疑問。同種體外受精成功地實施,前後經歷了101年歷史。

人卵的同種體外受精始於1944年,直到1978年英國人才首次成功地在世界上培育出第一例“試管嬰兒”,經歷了30餘年。異種體外受精,首先在1976年,yanagimachi完成的人精子穿透無透明帶倉鼠卵可發育到原核階段獲得了成功,當卵去除透明帶後,其受精的種屬專一性立刻消失,對受精精子的種屬特異性明顯降低,表現為對異種精子的接受能力而允許異種精子穿入卵內完成受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種生殖
  • 外文名:xenogenesis
試管嬰兒培育成功後,人工生殖技術的套用迅速展開,提出了生殖工程的概念。1992年採用單精子卵胞漿內注射技術誕生的嬰兒首先在比利時獲得了成功,這突破了過去認為只有經過附睪成熟階段的精子才會具有受精能力的觀念。
隨著生殖工程技術的廣泛套用,有關“代理母親”、贈卵、冷凍胚胎、早期囊胚的遺傳優生診斷等概念出現。由此,人們重新審視生殖的基本奧秘:即生物進化由無性生殖上升到有性生殖,現在人類要創造讓靠有性生殖而繁衍的動物通過無性生殖產生“後代”——克隆。
早在60年代,人們就已經知道卵細胞只有通過精子的穿入才能激活在出生前胚胎時期已停止的減數分裂而繼續分裂。但是精子的穿入不是惟一的條件,一些物理化學因素如機械刺激、震動、光線也可以使卵細胞激活,而稱之為“自發激活”。從理論上講,一個婦女完全可能生出無父源基因的女嬰,因為單精子注射和去核、移核顯微操作的機械刺激可使卵細胞完成“自發激活”過程。現代克隆技術正是利用這一點在體細胞核植入無核卵胞漿後,再加以電刺激、化學刺激或電化學刺激等方法使二者融合、發育、分裂。克隆的構想,早在1938年就已提出,人們構想從胚胎中提取細胞核後植入卵中。1965年中國科學家童第周完成了金魚核移植並獲得成功。此外,克隆的青蛙發育成了蝌蚪,但生長到開始進食階段就死亡了。
克隆技術不僅僅是複製生命,也不僅僅是為取得生殖工程方面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可為基因功能定位、遺傳疾病早期診斷和防治、組織和器官修補、揭示生命奧秘等方面開拓新途徑。
為了更廣泛地拓展克隆技術,人們開始套用容易得到的物種的卵,如牛卵、豬卵、兔卵、羊卵等開始與其他種屬動物體細胞進行“異種克隆”,克隆動物的基因來自於其體細胞核,借其他動物的卵提供“場所”來複製,克隆結合後可再植入另種動物子宮中“代孕”。克隆瀕危珍稀動物時,由於卵細胞十分珍貴很難得到,其克隆選擇的技術路線均是“異種克隆”。韓國的黃禹錫為了韓國特有的白頭山老虎,將老虎體細胞與牛卵結合,再把克隆的老虎胚胎移植到與老虎生理機能和繁殖特性相類似的母獅子宮內。我國學者陳大元,將大熊貓體細胞植入去核兔卵細胞中,成功地克隆出大熊貓的早期胚胎。這些探索,表明異種克隆在技術思路上的可行性,但至今未能見到克隆後代的問世。在這類試驗,涉及三種基因的動物——克隆動物的基因供體體細胞、胚胎克隆“場所”的卵細胞和孕育克隆動物的“代孕母親”的子宮。“代孕母親”的表現可能至關重要,不過至今異種克隆動物均發生流產而未出生。而且,今後即使克隆出頻危珍稀動物,恐怕會冠名為克隆“虎”、克隆“大熊貓”、克隆“盤羊”,以示與自然生殖相區別。它們與“真動物”一樣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