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長春中學

畢節長春中學

長春堡初級中學校於1986年籌建。1988年地區行署下文,命名為“畢節縣長春堡初級中學”。原址在長春堡鎮中街北側的猴子沖,校園占地13.3畝。主體建築為一幢磚混結構教學樓,建築面積1020平方米。一幢磚木結構教師宿舍,建築面積372平方米,學校設簡易實驗室一個,總投資22.42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春堡初級中學校
  • 校訓:團結 奮進 求實 創新
  • 創辦時間:1986年
  • 所屬地區:長春堡鎮
  • 類別:國中
學校簡介,學校校史,捐資助學,學校獲獎情況,教師獲獎情況,安全保衛,

學校簡介

長春堡初級中學校於1986年籌建。1988年地區行署下文,命名為“畢節縣長春堡初級中學”。原址在長春堡鎮中街北側的猴子沖,校園占地13.3畝。主體建築為一幢磚混結構教學樓,建築面積1020平方米。一幢磚木結構教師宿舍,建築面積372平方米,學校設簡易實驗室一個,總投資22.42萬元。
2003年10月搬遷到現址(長春下街化家山下),校園占地37.2畝,建有教學樓一幢,建築面積3080平方米。設有標準教室24個;理、化、生實驗室各一個;圖書室、多媒體室、網路室各一間。磚混結構的寄宿制男、女生宿舍各一幢,食堂一幢,建築面積2070平方米,總投資351.4萬元。

學校校史

創辦時期(時間:1986年8月至1994年7月)﹒建校初,每個年級均為兩個班,學校總學生數311人。教職工23人,其中大專學歷15人;中師學歷7人;高中學歷1人。中共黨員6人、團員4人。到1994年7月,每個年級均為2個班,學校總學生數314人,教職工25人。其中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17人,中師學歷6人。教師職稱情況:中學一級教師7人;中學二級教師13人;中學三級教師4人;未定等次1人。中共黨員6人;團員14人。
發展時期(時間:1994年8月至2003年7月)﹒學校在發展時期,由創辦時的6個班增至14個班,在原基礎上增加8個班。學校學生總數由原來314人增至1028人,學生總數增加了669人。教職工由原來25人增至67人。其中本科學歷11人;大專學歷50人;中師學歷5人;高中學歷1人。教師職稱情況:中學一級教師17人;中學二級教師23人;中學三級教師20人;未定等次7人。中共黨員13人;團員19人。
現狀(時間: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現在,由發展時期的14個班增至22個班,淨增8個班,學校學生總數由發展時期1028人增至1850人,學生總數增加了824人。教職工由發展時期67人增至87人。其中本科學歷33人;大專學歷54人;中師學歷2人;高中學歷1人。教師職稱情況:中學高級教師6人;中學一級教師22人;中學二級教師59人。中共黨員11人。

捐資助學

畢節長春中學是 位於貴州省向東的一個小鎮,學校不好但是那裡出的才子也很多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長春堡中學黨支部為發揮黨員教師先鋒模範作用,發展農村教育事業,要求全體黨員教師作出“八不讓”承諾,為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學校黨支部出台了“捐資助學基金”實施辦法。
“八不讓”承諾即:不讓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行為在我身上發生;不讓我的工作不力造成學生輟學;不讓我的言行影響學校和教師形象;不讓我的工作態度引起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反感;不讓我的警示不周導致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不讓教育亂收費等違法違紀現象在我身上發生;不讓一個差生流向社會;不讓我的業務能力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捐資助學基金”實施辦法明確第一批捐資助學基金為650元,由長春堡中學黨支部12名黨員捐助。該校黨支部明確專人管理捐助資金和負責監督使用,同時建立貧困生檔案,建立長效幫扶機制。“捐資助學基金”實施辦法規定,幫扶對象達到下列條件之一的予以幫扶:一是家庭極為貧困,人均月收入在120元以下且勤奮好學的學生;二是父母一方死亡或雙亡的學生;三是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四是家庭主要勞動力患有疾病長期臥床的學生;五是父母有一方是殘疾人的學生;六是家庭在近期內遭遇天災的學生;七是二女結紮戶的孩子(憑二女結紮榮譽證)。

學校獲獎情況

1994年獲市督導評估三等獎;
2005年獲畢節地區“元旦杯”環城賽跑團體第一名;
2005年3月獲市黨史教育工作三等獎;
2005年獲市“五四紅旗”團總支稱號。
2007年獲市科技創新大賽組織獎。

教師獲獎情況

2007年9月,楊友國獲地區優秀教師獎;
2007年10月,楊友國獲地區“傾城教育杯”傑出貢獻教師獎。

安全保衛

學校現請有4名專職保全人員。安有二十多個攝像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