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模式

畢節模式

畢節模式》是200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近時

基本介紹

  • 書名:畢節模式
  • 作者常近時
  • ISBN:9787010079363
  • 頁數:365頁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6-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文摘,

內容簡介

畢節模式是在畢節試驗區建立時就經過認真研究、精心設計後確定的,並據此專門制定了12年的《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發展規劃》。這個規劃體現了當年以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為首的貴州省委、省政府建立畢節試驗區的基本構想和思路,將經濟社會發展和“三大主題”密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實踐中把“三大主題”貫徹於畢節試驗區發展的始終,伴隨畢節的發展,不斷提高解決三大難題的目標水平。
畢節地區大規模的發展試驗,像所有科學試驗一樣,其結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令人欣喜的是畢節試驗區的發展試驗是成功的,換句話說,畢節模式經過長達20年的發展試驗證實是科學的、合理的。這一模式對於岩溶貧困區具有普遍適應性。

作者簡介

常近時,1937年農曆9月19日生,瀋陽市人,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動力機械系,長期從事水輪機裝置過渡過程和水力機械流體動力學領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現任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曾任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中央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從1989年起至今擔任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常務副組長。

圖書目錄

序驃
插圖插圖
第一部分 畢節之路
前言
一個難得的為畢節人民服務的機遇
畢節試驗區的任務和“三大主題”
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及其功能
我特別關注的幾個領域
畢節試驗區未來的發展要點
第二部分 畢節經驗
關於結合“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工作開展岩溶地區綜合性科學研究的建議
大力推行“科教興農”戰略開創農業與農村發展的新局面
寓生態建設於經濟開發之中
——談畢節地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的發展模式及其意義
畢節試驗區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踐及其示範意義
抓住機遇,重點支援 加快貴州省“畢節開發
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發展
扶貧工作八建議
全面落實,適時調整 努力實現《八七扶貧攻堅計畫》的奮鬥目標
關於縮小我國東西部差距的研究
扶貧要啟動內在活力
關於赴貴州省“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進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查報告
造福當代澤及後人
繼續做好畢節試驗區的智力支援工作
“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做好開發扶貧、生態建設工作
貴州“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實踐、意義和展望
我國西部地區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策略問題
畢節試驗區的發展狀況和需要中央幫助解決的兩個問題
我國西部地區經濟成長方式轉變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對策
加快我國西部地區城鎮化的進程
輝煌的業績似錦的前程
推動試驗區教育事業的發展
“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成功實踐和重要啟示
我國西部地區實施跨越式發展的現實意義和要點
為畢節試驗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2006年工作與2007年工作要點匯報
在畢節試驗區、貴州省科學院、江西眾一集團
煤電磷三方合作協定簽字儀式上的講話
畢節試驗區畜牧產業化研討會開幕詞
附錄 畢節提案

序言

常近時教授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務委員,是我十分敬重的中國農業大學著名教授,他創立的水電站水輪機裝置過渡過程基於內特性解析的理論與計算方法,自成一體,在國內外學術界被稱為“常氏體系”。尤其為我所敬重的是常教授一心牽掛貴州省畢節地區貧困山區的一片赤子之心。
1984-年,常教授應貴州省經委約請到貴陽講學,有機會看到貴州農民的貧困狀況,內心為之震動。從此與畢節結下了不解之緣。1986年,常近時教授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與代表貴州省政府的劉玉林副省長簽署了《關於開展智力支援工作的商談紀要》。貴州省政府聘請他為經濟委員會的顧問。從此,常教授義無反顧地把精力投入貴州省的智力支援工作,一乾就是20年。
1988年,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提出建立畢節地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以下簡稱“畢節試驗區”)的構想,常近時教授作為民主黨派工作組成員參加了建立“畢節試驗區”的考察和論證工作,並發揮了重要作用。畢節試驗區建立後,1989年在中央智力支邊協調小組的領導下,第一屆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成立,經全體民主黨派中央與全國工商聯協商,一致推舉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任組長,常近時教授擔任常務副組長。

文摘

第一部分 畢節之路
一個難得的為畢節人民服務的機遇
1984年初,我加入了中國農工民主黨,同年我出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科學、教育、文化工作委員會的副主任,主持開展在科學、教育、文化領域的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工作。那時,我對中國的民主黨派在新時期的任務和作用,不甚了解。我是在許多的社會服務實踐中和諸多老同志的開導中,明白了中國的民主黨派應當如何參與國是,如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應當說,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成為中國民主黨派的一員,對我的人生軌跡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在此後的二十多年,我不僅以一個大學教師身份,對我的學生言傳身教,努力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完成本職工作任務,還要以一個民主黨派的普通成員和領導成員,以一個黨外知識分子專家的身份自覺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為振興中華做貢獻。
1984年春夏之交,我應貴州省經委和電力部貴陽勘測設計院的約請,到貴陽做為期三周的講學,對象是雲南、貴州兩省大中型水電站與設計院的工程技術人員;講學的內容是我在大型水電站水輪機裝置過渡過程與水輪機空化這兩個領域的科學研究成果。這次講學在《貴州日報》頭版做了報導。我的一位曾在貴陽勘測設計院和貴州省經委工作的研究生劉世忠,為此次講學活動做了十分細緻、周到的安排。在講學結束後,還帶我到省城以外的凱里等地參觀,在路途中我首次看到了貴州農民的貧困狀況。回到省城後,考慮到貴州省水力資源豐富,烏江幹流和支流上可開發的水電資源點很多,劉世忠向當時主管工業的副省長劉玉林匯報,並建議聘我為貴州省經濟委員會的顧問,以關注和支持貴州省的水電建設和水電設備製造業的發展。後來,當劉副省長知道我是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科教文工委的副主任後,他提出,希望通過我尋求中國農工民主黨全黨的智力支持和幫助,以加快貴州省的經濟社會發展。
1986年初,我正式受聘擔任貴州省經濟委員會顧問,不久,我受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的委託,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與代表貴州省政府的劉玉林副省長簽署了《關於開展智力支援工作的商談紀要》,其中心內容是: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將貴州省作為智力支邊的主要對象和重點,以全黨的智力優勢,開展以貴州全省為目標的智力支邊活動。這是個創舉,在當時的中國還是唯一的民主黨派中央以正式檔案的形式確定把一個省區作為智力支邊的重點。為了供讀者了解當時的情況,現在我把《關於開展智力支援工作的商談紀要》的全文披露如下:
根據1986年元月17日在京會商的結果,應邀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1986年2月22日派中央科教文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常近時同志來黔,會同中國農工民主黨貴州省委員會主任張超倫同志,就農工民主黨對貴州省智力支援工作的重要意義、支援領域和支援方式等,與貴州省政府領導劉玉林副省長、省經委主任席與年同志,副主任王淑森同志,以及經委若干相應部門的負責同志,進行了多次會商,充分交換了意見。雙方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常近時同志還聽取了貴州省地方電力工業與醫藥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詳細介紹,參觀了幾個企業,對貴州經濟某些領域的發展形勢和存在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
貴州省的負責同志高度評價了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擬將貴州省作為智力支援的重點省區,調配力量、長期、持續、有計畫、多領域地進行智力支援的構思;認為這是一種新的嘗試,這樣做方向對頭,符合貴州省經濟技術發展的實際需要;只要雙方通力合作,對貴州省經濟的發展必然產生積極的效果。貴州省負責同志對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這一構想,表示贊成和歡迎。
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同志對貴州省經濟建設正在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對改變落後面貌的堅定信念,表示非常欽佩,並對今後工作中將要面臨的許多問題,有了較為實際的了解;同時表示,將根據民主黨派在新時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的總精神,適當調配人力,落買組織安排。根據貴州省經濟發展實際的迫切的需要,進行力所能及的支援工作。
雙方認為。根據貴州省“七五”計畫的要求,有必要在輕工業中的煙、酒、皮革業,醫藥工業,以及電力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領域進行智力支援工作。
近期,為落實中央關於把貴州省建成能源基地和開發中草藥資源基地的指示,首先在地方水電與火電,中藥生產等領域中開展智力支援工作。隨著雙方合作形式的不斷完善和合作經驗的不斷積累,再進一步擴大合作的領域。
雙方認為,智力支援的形式應由項目的內容並考慮雙方的實際情況加以選擇。可採用諸如:技術諮詢、參與規劃決策、提供信息、講學,“候鳥式”派出專家工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與資金,擔任長期顧問,就貴州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技術與政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建議並向中央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等。智力支援所需的經費按民主黨派智力支邊工作的常規辦理。
在雙方會商期間,正值省委傳達貫徹胡耀邦總書記今年2月視察黔滇桂山區所做的重要指示。雙方認為,搞好上述智力支援工作,符合這些指示精神。
雙方一致認為,此次會商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後要加強聯繫,並儘早就智力支援的具體工作做出安排。雙方責成貴州省經委和中國農工民主黨科教文工作委員會負責具體實施。檔案的最後加蓋貴州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的印章,時間是1986年2月28日。
這件事不久由中共貴州省委發簡報做了報導。當時我同中國農工民主黨貴州省委員會主委張超倫同志商議決定,首先在畢節地區的威寧縣開始執行《紀要》,因為中國農工民主黨省委在此之前就已經將該縣選做智力支邊的重點,這個情況在簡報中做了反映。當時的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閱後做了令人十分鼓舞的批示:“要感謝並歡迎農工民主黨的同志們支援威寧縣開發建設。希望威寧縣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提出需要技術支援的項目,並儘快落實”。
1986年5月20日,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以農工中發(86)第15號文向中國農工民主黨全國各省區組織發出通知,要求重點支援貴州。
在以後的兩年中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派出由我帶領的兩批專家實施智力支邊活動。此間,我本人則主要為貴州省小水電設備製造業的發展提出書面建議,並結合沙沖電機廠的技術改造、黃果樹瀑布濟水工程水電機組的設計、引進國外小型機組等做了一些具體的工作。
1988年4月中旬,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代表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邀請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智力支邊協調小組(簡稱中央智力支邊協調小組),對擬申報的畢節試驗區開展智力支邊工作。中央智力支邊協調小組代表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表示接受邀請。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主持智力支邊工作的副主席章師明同志向我傳達了上述邀請,並表示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也將就貴州省智力支邊工作做一番調整;將同各民主黨派中央一道集中優勢力量在畢節地區開展支邊活動。並建議我同當時的諮詢部部長張鶴鏞同志一起參加1988年5月20El至6月1日到畢節進行工作考察的“赴黔工作組”。這個工作組由中央智力支邊協調小組的成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原貴州省副省長的徐采棟同志任組長。民革中央四化服務委員會副主任的沈學斌同志任副組長,全組約二十人。在畢節考察期間,還有一大批省、地的幹部和新聞媒體人員陪同,短短的十餘天,行程超過千餘公里,走遍畢節的八縣。對畢節農村的貧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對發展經濟面臨的主要困難都有了初步了解。對於貴州省委、省政府擬在畢節地區建立以全行政區域為對象的“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構想有了深刻的理解並達成了共識。全體“赴黔工作組”的成員都表示贊成貴州省委省政府建立畢節試驗區的決定。
跟隨“赴黔工作組”到畢節進行考察調研,使我進一步了解到當地農村那種廣泛、深度的貧困狀況。我一生永遠也忘不了這次到貧困縣威寧的考察:在威寧縣城竟然找不到一棟外觀過得去的建築物。為招待來賓住宿的旅館,喝的開水是用廚房的大鐵鍋燒的;由於地處海拔2000米以上,90度時水就已沸騰,渾黃的開水喝了以後,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人都拉稀。我們訪問了馬街村的一家農戶,茅草屋只有門沒有窗,家中既無炕也無床,人們都睡在一米見方的火塘兩側。火塘中間燒樹枝取暖,兼做爐灶燒些發青的土豆為食。掛在牆壁上的粗布衣服猶如漁夫家的蓑衣,都是由好幾件一絲絲的破衣服縫在一起的,這些衣服估計都有幾十年的穿用歷史,就是做抹布都不好用。這是一個赤貧如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絕對貧困的農民之家,全家的財產放在城裡總價值為零,在當地也就十幾或幾十元。像這樣的家庭在村里到處可見。營養不良的兒童在村里,穿著破衣爛衫,成群結隊,像看星外來客一樣看著我們這些坐汽車從外地來村里訪問的外來人。全部的景象令人心酸,我的眼淚含在眼眶裡,只能轉過身把它擦掉。我不知道這些孩子在想些什麼,但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我多么希望他們不再住茅草房,不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一貧如洗,都能過上現代文明人的生活。我多次向我的學生們介紹這一經歷。我說,這些貧苦的農民和他們的孩子都是我們的同胞,他們的人體結構同我們絕對沒有任何不同,但他們的生活境遇卻同我們相差如此之大。如果一個人看了這些不產生同情,不感到難過,不想去幫助他們,那么這個人在情感或者品格上一定有著嚴重的缺陷。“應當幫他們一把”,這其實就是我到畢節從事智力支邊工作的最初想法,或者說原生想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