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架坪村

該村全名叫筆架坪,現在的筆架村龍溪小組有一小山形似放毛筆的筆架,山脈有一泉井,很久以前井水墨綠色,相似墨汁,是古人持墨寫字的地方,山外河沙淤積成坪,多少朝代以來,該坪已習慣稱之為筆架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架坪村
  • 面積:5800多畝
  • 人口數量:1195人
  • 耕地:1200畝
簡介,地名,

簡介

筆架坪東起婁水河,西與白堰村清水溝交界,南與廣濟村接壤。北與象市鎮台坪河相連。轄東河、龍溪、洞坡、下坪、中坪、董坪、高埡、葵花、老屋、新屋、上坪、新源、中嶺、牡羊山、岩峪、井灣、唐凸共17個村民小組,345戶,1195人。
地理形狀為西高東低,西請定欠山東坪特徵,由於淤積成坪,地下水資源豐富,95%的農戶靠打井抽水供人畜飲用。
1987年通電;,照明入戶啟運100%,江埡至筆架公路支幹線堡采局抹是該村農副產品、商品物資的主要運輸線。
全村總版土面積5800多畝,其嘗兆鍵茅中耕地1200畝,包括水田450畝,旱嘗應洪地750畝,糧食主產稻穀、玉米、紅薯。經濟作物主要是柑桔、油菜、花生,柑橘面積500畝,人平產值300元—400元。該村物產豐富,婁水環繞,人傑地靈,解放後出生該村岩峪組的陳得強,官到民政廳副廳長,現已退休,全家居住在長沙。
曾任雲南省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的黃月清,也出生在該村,現舉尋戶已退休。居住雲南。

地名

井灣:現在的井灣組,一條山灣,四周山水集中進灣,灣中有一洞,洞中一口井,四季泉水長流,天旱時也從不乾涸,給當地農戶帶來很多益處,後人感櫃擔謝天賜泉水,稱該灣為水井灣。
龍溪:現在的龍溪組,從白堰村流入該村的一條溪溝,溪中清朝年間修間修有一座石拱海櫻狼橋,現在亦然穩固,橋上用岩石鑿有持龍刀,傳說溪中有龍,每逢颳風下雨,龍出為患,後人在溪溝上修橋持刀斬龍,該條溪溝也逐步稱為龍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