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壩縣張良廟文物管理所

留壩縣張良廟文物管理所

漢張留侯祠(張良廟)坐落於秦嶺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漢中101公里,北鄰鳳州76公里,距漢中留壩縣城17公里處的廟台子街上。川陝公路橫越門首,交通較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張良廟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留壩縣張良廟文物管理所
  • 外文名稱: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Zhang Liang Temple in Liuba County
  • 類別:古祭祀建築博物館
  • 地點:陝西省留壩縣廟台子
  • 竣工時間:1956年
  • 開放時間:1982年
  • 館藏精品:名人學士絡繹不絕留詩題詞
地址位置,管轄隸屬,廟舍介紹,歷史沿革,藏品作品,開放時間,

地址位置

留壩縣張良廟文物管理所位於陝西省留壩縣廟台子。郵編:724101
​留壩縣張良廟文物管理所

管轄隸屬

該所成立於1982年,由留壩縣文教局領導。
張良廟側門張良廟側門

廟舍介紹

張良廟,又名漢張留侯祠。是1956年陝西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紫柏山中峰,五山環抱,二水夾流,環境十分優美。廟內建築雕樑畫棟,飛角流金;奇花異木,芬芳四溢。廟後紫柏山海拔2600米,一年四季群峰滴翠,松竹常青。
張良廟庭院張良廟庭院
張良廟原在紫柏山頂,約在明清之際移至山下,相傳為張良的“辟穀”之所在。廟有6大院,150餘間殿宇,總面積l.4萬平方米。廟門是彩石基座。磚構券洞式牌摟。進大門是一座連通二門的大木橋,名曰“進履橋”,取張良在圯橋為黃石公進履之意,即“圯橋納履”典故而設計建造的。當年蘇軾曾在這裡吟頌:“曾聞圯上逢黃石,久矣留侯不見欺。”讚揚了張良一生有始有終里表一致。門院內有鐘、鼓樓和三角形的“靈官段”,越過遍立歷代名人碑碣的前、後過庭,進入二山門便是大殿院。大殿院是張良廟的主題——人生業績的光輝點。殿上懸有白金匾額,4個金光燦爛的大字:“”。觀後,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詩》李商隱 的詩句:“張良黃石術,便為帝王師。”這座殿院當然專為此題設計的。張良輔佐劉邦的功績很多,知名度特大的首推《鴻門宴》這個故事。鴻門在現今陝西臨潼區,為當地所興辦的旅遊點,有宴會故址、有“項莊舞劍”的塑像,基本再現了當年“鴻門宴 ”事件。
張良廟主殿張良廟主殿

歷史沿革

張良(字子房),兩千多年前,曾輔佐漢高祖劉邦創立西漢王朝,被封為留候。在秦朝滅亡,漢朝建立之後,他功成身退,“從赤松子游”。相傳隱居紫柏山上,避谷成仙。到東漢末年,張良第十代孫漢中王張魯為紀念其先祖建立此廟。明末崇禎年間《紫柏山免糧記》碑文記載;“隋唐時古剎基列,名與五台、蓬、峨並崇,盛於宋,極於明”。清康熙年間,重修大殿,後經道光至鹹豐年間擴建,方為今日之規模。廟內建築採取北方的官殿式和南方的園林式交織而建。占地41719餘平方米,共有九院156間房舍,建築面積12300平方米。堪稱古建築群芳之一。
史料記載,張良是戰國時期韓國姬姓相國 之後。秦滅六國以後,張良起義兵在留城與劉邦義軍相會,後輔佐劉邦南征北戰,打敗楚霸王,建立漢朝,被封為。張良成功不居,謝封辭祿,隨仙道赤松子 隱居於紫柏山中,修造成仙。
張良廟就是為祭把他這種高風亮節,曾辟穀隱居而始建於漢朝 ,又經歷代修葺擴建而成。這一古建築群,背依紫拍山,左右為褒河支流的兩條小溪所環繞。在這雲山渺渺、霧罩煙籠、溪水瀑潺的天然遊覽勝地,能欣賞到千姿百態的古柏蒼松。

藏品作品

古往今來,遊客雲集,名人學士絡繹不絕留詩題詞,刻碑撰聯。現存摩崖51塊,碑題39面,楹聯40幅。錦匾36張,以及字畫可供觀賞。
曾編寫漢《張留侯祠簡介》。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 8:00 - 17:00 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