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苗湖書會

界首苗湖書會

苗湖書會源於清嘉慶年間,原為“苗湖說唱會”,由任寨鄉苗湖村的民間藝人、唱墜子嗡的苗本林發起。當時參加的演唱藝人有苗湖村3人、鄰村5人。已有二百多年有歷史。當時,農閒時節,茶餘飯後,曲藝藝人們一曲鼓書說唱,宣洩內心情感,或高亢明快,或淒婉悠揚。1939年,第六代傳人苗元甫為紀念發起人苗本林165周年誕辰,把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定為苗湖書會,一唱就是5天,迎來四鄰八鄉的民眾,相當熱鬧。此後,苗湖書會經過不斷傳承,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到文革時期,一度沉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界首苗湖書會
  • 源於:清嘉慶年間
  • 類別:民俗
  • 地區: 安徽阜陽界首市
基本信息,書會歷史,書會特色,影響區域,書會意義,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界首苗湖書會
所屬地區: 安徽 · 阜陽 · 界首市
界首苗湖書會界首苗湖書會
遺產編號:Ⅹ—3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阜陽市界首市
遺產級別: 省

書會歷史

1985年,改革開放給苗湖書會帶來了生機和機遇。著名藝人苗清臣看到民眾生活改善,但文化生活卻十分貧乏,在觀摩“馬街書會”後受到啟發,四處奔走聯絡藝人,於當年舉辦了為期3天的書會,參加的有河南、安徽兩省9個縣市的30多位知名藝人,影響很大。看到苗湖書會有了新的希望,他聯絡周邊市縣的著名藝人,在界首市委、政府以及界首市委宣傳部、文聯、任寨鄉政府、曲協的支持下,重新舉辦苗湖書會。苗湖書會一屆5天,山東曹縣、江蘇邳縣、湖北大悟縣、河南周口地區、宿州地區和阜陽各縣市區的曲藝藝人相繼赴會演出。
重新舉辦的苗湖書會更富生機和活力,每屆歷時5天,吸引了方圓幾十里的民眾前來觀看,周邊幾百里的曲藝演員參加演出。23年來,苗湖書會是屆屆創新,熱情謳歌黨的富民政策和農村文明新風,如鄰里和睦、計畫生育、遵紀守法、破除迷信等節目,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書會日新月異,已演出新曲目106個,創作新曲目150多個。這些新曲目均獲得民眾好評。

書會特色

據介紹,“無時不說,無處不唱,無人不樂”是苗湖書會自娛性的重要體現,是原始趣味性的真實寫照。苗湖書會上演唱的曲目,特別是鼓書、評詞等道具簡單、演唱方便,不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真摯、樸實的演唱藝術,特別適合農民口味。苗湖書會承載著地方曲藝和稀有曲種的交流與發展的重任,是樹立區域品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資源。

影響區域

儘管苗湖書會一直有很高的人氣,作為代表地方特色的活態文化,凝結了濃郁的人文底蘊,也承載著潁淮兒女的藝術夢想。但細心的人不難發現,現代的藝人,大部分年事已高,這些傳承人如果謝世,這種傳統文化就面臨失傳的境地。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3月,苗湖書會正式被文化部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國家的保護,今後的苗湖書會會發展得更好,更具特色。
苗湖書會的影響區域,為山東省焦作市、臨沂市,河南省的周口市、洛陽市、漯河市、駐馬店市、信陽市,安徽省的亳州市、淮北市、淮南市。通過苗湖書會的創辦,使得墜子在潁河流域久唱不衰,逐漸成為河南墜子的其源說之一,著名的河南墜子藝人馬玉萍與許多說書名家均曾到過苗湖書會說書獻藝。苗湖書會豐富的文化底蘊,真質樸實的演唱藝術,受到民眾的喜愛。苗湖書會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品文化資源。在書會期間商品交流也比較繁華,賣牛的、賣布的、賣衣服的、賣竹筐、條筐、賣雜貨、開飯館的、炸油條的、賣青菜的應有盡有,如同集鎮一般。
苗湖書會也成了媒體的熱點。如《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板》、《中國文化報》、《安徽日報》、《安徽文化周刊》、《安徽法制報》、《阜陽日報》、《中原晚報》,中央廣播電台、安徽廣播電台、阜陽電視台、界首電視台多次播放、刊登和報導苗湖書會的盛況。山東日報、江蘇日報也刊登了苗湖書會的開展情況。

書會意義

“無時不說,無處不唱,無人不樂”是界首苗湖書會自娛性的重要體現,是原始趣味性的真實寫照。農閒時節,茶餘飯後,一曲鼓書說唱,宣洩著內心的情感世界,或高亢明快,或淒婉悠揚,愉悅心胸,寓教於樂,陶冶情操,特別是一些精悍的鼓書小段新作,宣傳懲惡揚善,尊老愛幼,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義。
界首市苗湖書會承載著地方曲藝和稀有曲種的交流與發展的重任,是樹立區域品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