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鋪村

山西省原平市王家莊鄉界河鋪村,東南與定襄縣受祿鄉三家村毗鄰,正南與忻府區高城鄉忻口村接壤,是原平市的南大門。界河鋪村坐落在金山腳下,滹沱河畔,北雲中河南岸,是一個依山傍水,山川秀美的小山村。這裡是忻定原三縣交界處,自古號稱“忻口之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要塞,近代聞名中外的“忻口戰役”就發生在此。界河鋪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108國道、大運公路、北同蒲鐵路越村而過,二廣高速公路、朔黃鐵路在村東滹沱河對岸穿越而過。界河鋪村民風淳樸,勤勞務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界河鋪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華北
  • 電話區號:0350
  • 郵政區碼:034100
  • 地理位置:山西省王家莊鄉界河鋪村
  • 面積:4181畝
  • 人口:564
  • 方言:原平話
  • 氣候條件:大陸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界河鋪滾水壩水利工程、忻口戰役遺址、界河鋪濕地
  • 機場:忻州五台山機場
  • 火車站:原平站、原平西站、忻州站、忻州西站
  • 車牌代碼:晉H
  • 土地面積:4181畝
  • 耕地面積:788畝
  • 全村人數:564人
簡介,發展情況,建制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發展前景,村中風景介紹,

簡介

界河鋪村是個依山傍水、山川秀美的小山村,宜農、宜牧、宜工。全村有174人,564口人,土地面積4181畝,其中,耕地面積788畝,其它3733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57萬元,人均純入3220元。
界河鋪村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領導團結,制度完善,措施得力,近年來,始終堅持“農業穩民,工業富村,工農互補,共同發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條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多次受到省、忻州市,原平市等上級部門的表彰獎勵。
原平市界河鋪村地理位置

發展情況

近年來,界河鋪村緊緊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依託自身的獨特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自己,逐步形成了種植、養殖、 交通運輸、建築建材等四大支柱產業。
種植業以玉米、瓜果、紅薯以及小雜糧為主,年收入近170萬元。
養殖業以養雞為主,養雞戶10餘家,共養雞1.3萬隻。
交通運輸業,有農用汽車13輛。
建築建材業,有24口輪窯一座,年產磚10000萬塊。
外出務工人員達60餘人。
在新農村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發展,硬化了大小街道3公里,新建水塔一座,徹底解決了該村人畜吃水安全難題,路燈亮化1500米,標準化國小一個,衛生所一個,便民店一個,戶戶開通了閉路電視,安裝了程控電話。

建制沿革

界河鋪村古代為驛站,在明末清初,由王生董氏自洪洞縣棘針(圪針)溝移民遷居此地。後逐漸形成村落至今。清代屬忻州管轄,民國歸崞縣(今為原平市)管轄,解放後歸原平市管轄。

地理環境

界河鋪村斷面是由五台山余脈形成的狹頸地帶,有滹沱河沖刷出的河谷地形,河谷最窄處260 米。最寬處350米。

自然資源

界河鋪村水資源豐富。北雲中河在村北匯流入滹沱河。沖積形成廣闊的濕地。界河鋪村有豐富的黃土資源。村西邊是金山,村東是寨子山,都是黃土堆積而成,黃土適合燒制建築用磚,也是修路築壩的好材料。

人口民族

界河鋪村主要以漢族為主體,後來經過通婚,有壯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同胞來到界河鋪村,充分體現了“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理念。

經濟概況

近年來,界河鋪村緊緊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依託自身的獨特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農村經濟,逐步形成了種植、養殖、交通運輸、建築建材等四大支柱產業。
種植業以玉米、瓜果、紅薯以及小雜糧為主,年收入近170萬元。
養殖業以養雞為主,養雞戶10餘家,共養雞1.3萬隻。
交通運輸業,有農用汽車13輛。
建築建材業,有新型制磚廠一座,年產磚10000萬塊。
外出務工人員達60餘人。
在新農村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發展,硬化了大小街道4公里,新建水塔一座,徹底解決了該村人畜吃水安全難題,路燈亮化2000米,衛生所一個,便民店一個。小型沼氣池30個。

發展前景

鄉村旅遊:界河鋪村風光獨特,交通便利,發展鄉村旅遊的很多優勢,它是山河交匯之處,山水相連,濕地廣闊,滹沱河東岸山坡植被茂盛,村中有狀觀的水利工程,有濕地,有古界碑,有廟宇,有古渡口。未來忻原大道、界河鋪跨河大橋建成,更可與周邊的原平市天涯山景區、忻府區忻口戰役遺址公園、定襄風凰山景區、白村遺址、湯頭溫泉、五台山機場、河邊閻錫山故居連為一體,形成一條旅遊線。界河鋪村將借全省發展鄉村旅遊的東風,定位濕地生態旅遊。所謂雞鳴三縣之地,村里定期舉辦廟會,唱戲,舉辦忻定原傳統摔跤撓羊賽比賽。增加人文內涵。辦好農家樂。增加村民收入。
新型農業:界河鋪根據自身耕地不多的實際情況,農業轉型,向新型農業發展。界河鋪土地肥沃,水資源充沛,可以種植大棚蔬菜、紅薯、甜瓜、西瓜、糯玉米、花生、玉米、黃豆、辣椒、小雜糧等農作物。
水果可以種植各種大棚葡萄。山地可以種植大杏、紅棗、核桃等經濟作物。形成產業化。

村中風景介紹

界河鋪滾水壩水利工程、廣濟渠、忻定乾渠、古界碑、龍王廟遺址、蛙神廟、界河鋪古渡、民國時期的老公路、界河鋪古驛站遺址、界河鋪濕地、界河鋪古生物貝殼化石、忻口戰役遺址
界河鋪滾水壩水利工程:是建國以來,忻州地區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山西省的重點水利工程之一。始建於1951年。滹沱河是貫穿忻州地區東部較大河流,河谷平原面積2229Km,俗稱“忻定盆地”。是忻州地區主要商品糧產地。忻定盆地腹部為忻府區和定襄縣的平原區,滹沱河灌區即位於此,灌區面積40萬畝。灌區引水渠首就位於界河鋪村。界河鋪斷面是由五台山余脈形成的狹頸地帶,河谷最窄處260m。從界河鋪村進入忻定盆地腹部。1951年,界河鋪滾水壩開始動工,歷時兩年半建成,成為滹沱河灌區引水渠首主要工程。滾水壩總長221.5m,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廣濟渠進水閘和忻定乾渠進水閘以及沖砂閘,共同形成完整的引水渠首工程。大壩修建時期,正是新中國百廢待興時刻,從廣濟渠進水閘上面,依稀看到有當年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標語。
界河鋪滾水壩界河鋪滾水壩
廣濟渠:歷史悠久。當時叫滹水渠。金代大文學家元好問《創開滹水渠堰記》有詳細記載。廣濟渠歷史上幾經興修幾經廢棄。清初康熙十九年(1680)年,錦州府廣寧縣人趙繼普知事到任,尋求農業增產之法,決心再修復和延伸開挖滹水渠。經過兩年建成渠,總計用工37000多個,折費銀一千一百餘兩。可是,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初五日晚未時,大地震將兩載之辛勞,毀於瞬息之間。而趙繼普立志為民做成此一好事,意志更加堅定。他告訴人們說:“天所以壞此渠者,正天之所以永此渠也!”於是他再捐銀百兩,親自到渠上勸說民夫,開導民心。僅一年穿山、逾嶺、架壑,通流四十餘里。後人為紀念趙繼普知事,給渠取名為“趙公廣濟渠”。可惜乾隆初年再次被廢棄。1921年,愛國人士續西峰住持修復廣濟渠工程,使忻定崞三縣受益頗多。1937年日寇侵華使廣濟渠遭到嚴重破壞。1949年新中國建立,百廢待興,廣濟渠在黨的領導下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
廣濟渠進水閘廣濟渠進水閘
忻定乾渠:由界河鋪穿村而過,向南穿過北同蒲鐵路(1號橋),流入忻府區和定襄縣。其歷史和廣濟渠一樣,都很久遠。
古界碑:古界碑為清代忻州和崞縣的分界標記。位置在界河鋪村村北滹沱河管理委員會大門口,界碑確立時間為清同治二年(1863年),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見證了界河鋪村的歷史變遷。
界河鋪村
龍王廟遺址:滹沱河古稱很多。《禮記》稱惡池或霍池。歷史上的滹沱河水量很大,水勢變化不定。暴雨季節,洪水滔滔。兩岸百姓常受水患之災。上遊河谷寬闊,到界河鋪河槽突然收窄,水流更加兇猛異常。河流入口處正好有一座百米高的小山,古人在山上建造廟宇,供奉龍王。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廟宇主殿三間,坐西朝東,俯視滹沱河。當地人每年都隆重祭拜。1937年,由於日寇侵華,界河鋪龍王廟位置尤為重要,成為滹沱河谷制高點,在忻口戰役中成了戰爭最前線,被日軍炸毀。今天僅剩龍王廟遺址。
蛙神廟:蛙神廟與龍王廟正好隔河相望。二者相距不到300米,就好像一座大門的兩扇門板一樣,約束著滹沱河的河道,不允許河道隨意變遷。蛙神廟之所以得名,是由一塊奇石而來。這塊奇石在寨子山腳下滹沱河岸邊,青色巨石,形狀如一隻安靜不動的蟾蜍,最奇特的是,居然青色巨石也有五官,仔細端詳,也頗似蟾蜍。當地人稱之為“蛤蟆石”。周圍都是黃土山,沒有石頭,而偏偏這裡從山腳生出一塊大青石,令人嘖嘖稱奇。這塊“蛤蟆石”在古代還有著另一個重要的用途,那就是觀測滹沱河水的水文情況。當地有句諺語“水過蛤蟆石,淹了正定府”,意思是說,如果滹沱河的河水太大,水面漫過“蛤蟆石”,下游的河北省正定縣,就必定要遭受水災的侵害。當地人將這塊“蛤蟆石”視為保護兩岸百姓的河神,後人在巨石旁建廟。每年春節元宵節,壘旺火,放鞭炮,人們都來祭拜河神。
界河鋪古渡:由於滹沱河的阻隔,河面上沒有橋樑,兩岸百姓交通不便。滹沱河河水的特點是,水量變化大,含沙量大,造成界河鋪上游和下游寬闊的河槽淤積和改道,正應古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界河鋪這裡的河槽自古未曾改道,河床比較堅硬。在滹沱河水小的時候,人們可以渡河。在原平市紅旗大橋建成以前,界河鋪一直是兩岸最重要的渡口,子乾、東社、南白,定襄的宏道鎮、受祿鄉,忻府區的高城鄉,曹張鄉都是走界河鋪。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汽車時代,界河鋪古渡的重要作用逐步消失。但是,至今這裡依然有很多人在河水量小的時候,從這裡渡河。兩岸村民一直盼望這裡能修跨河大橋。解決實際通行難題。
民國期間的老公路:民國期間,太原通往大同的公路在界河鋪村穿村而過,大街就是當時公路。解放後,1965年,京原公路修建,將原來穿村而過的公路改線,村西邊越村而過。
界河鋪古驛站遺址:界河鋪距離忻州古城60華里,距離崞陽鎮距離60華里,正好在忻州和崞縣(今為原平市)的中點。是古時傳遞文書者或來往官吏中途住宿、補給、換馬的處所。遺址在界河鋪龍王廟山腳。
界河鋪濕地:界河鋪村北,北雲中河匯入滹沱河,水勢大漲,這裡地勢平坦且低洼,形成沖積沃土,這裡有魚塘,稻田,蘆葦盪。在黃土高原的大環境中,這裡一派水鄉的勝景。很難得。
界河鋪濕地界河鋪濕地
界河鋪古生物貝殼化石:在界河鋪龍王廟山腳,由滹沱河沖刷出的斷層,可以找到很多古代生物的化石,人們只要挖一下沙土,就能找到古代貝殼的化石,有盛菜盤子那么大,有的如紐扣那么大,有河蚌形狀的,也有奇形怪狀的。有的貝殼很厚實,有幾厘米厚的。大多是不完整的化石,但從局部厚度和花紋分析,猜想古生物貝殼的體積是相當龐大的。上世紀六十年代修鐵路,人們挖掘龍王廟山取土,從沙土裡挖出恐龍化石,可惜當是當時人們的對古生物保護意識不夠,未能將恐龍化石保存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