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三段式

申論三段式

申論,是中國大陸國家公務員資格考試的一個科目,通過對設定資料的閱讀,回答有關問題,考察應試者七種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體寫作能力、時事政治運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而申論三段式即為近年來較為流行的申論考試的基本形式,三段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申論三段式
基本簡介,相關理論,

基本簡介

“申論”一詞,出自孔子所說的“申而論之”。從字面來理解,“申”為引申、申述,“論”為議論、論證,“申論”則指針對特定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展開論述。 作為一種應試文體,申論最早出現於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之中。經過幾年的實踐,以及專家學者們的改進與完善,申論現已成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一門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提出問題:對給定材料進行理解、分析、整理、歸納概括、綜合,並用限定的篇幅概括出所給背景材料的主題。提出問題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山,一般都選用資料中提供的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來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緊密結合材料,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可能引發的後果。要集中力量論述主要問題,論述時有詳有略,重點內容詳寫,次要內容略寫,但要兼顧好全局和局部的關係,既要看到正面情況,又要注意到次要問題。
解決問題:綜合之前的論述,提出自己對如何解決問題的想法。解決問題的方案要有條理,有層次,涉及到相關部門時方案要體現各司其職、各盡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問題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質、由微觀到巨觀、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進行。解決方案要緊承分析問題的步驟。最好是前後對應,一個蓋子對應一個杯子式的提出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既要有總體上的思路,也要列舉切實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決方案既照顧到全局,又照顧到特殊情況,既解決主要問題,又控制次要問題,特別是杜絕新問題重新滋生。在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時,建議採用分條列項的方式,使閱卷教師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話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

相關理論

在概括主要內容題型中的兩種不同形式的三段論:
(一)問題、影響、對策的三段式
2001年申論試題第一題要求:“有條理地概述這些資料的主要內容,字數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該材料反映了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監督局接受該局顧問委員會建議,將含苯丙醇胺(英文縮寫PPA)的藥物列為禁藥,由此引發了世界各國不同程度的強烈反應。各國都很重視,但態度不同,有的表現理智,有的表現出一些恐慌。在我國也有不少人產生迷惑。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要暫停使用和銷售此類藥品,並研究進一步的處理意見。專家對服用此類藥品作了慎重考慮。
從對“參考答案”的分析中,我們發現,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事件(問題),即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監督局將含PPA的藥物列為禁藥;二是影響,即引發世界各國不同程度的強烈反應;三是對策,即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暫停使用和銷售此類藥品的應對措施。
由此,我們提煉出此類試題的基本結構和寫作模式。
(二)問題、原因、對策的三段式
2006年申論試題(材料見附錄)第一題要求:“如果你是新錄用的國家公務員,請你用簡練的語言概括D部長的講話,呈領導閱。字數控制在500字以內。”
[參考答案]
D部長的講話圍繞“如何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這箇中心展開,主要談了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關於各級政府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方面的缺陷,如常設機構官員的素質和能力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是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原因:(1)政府是有組織的力量,在處理突發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2)是為了有效應對海嘯、地震、颶風等重大自然災害;(3)是為了有效應對日趨增多的由社會矛盾引發的突發公共事件。
三是如何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對策:
(1)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處理好經濟成長同資源、環境的關係,處理好不同利益群體間的關係,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2)提高政府常設機構官員的素質和能力;
(3)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和常態性預防機制;
(4)鼓勵非政府的民間機構的積極參與;
(5)加強對民眾的有關常識的宣傳教育;
(6)搞好商業保險;
(7)必要的物資儲備;
(8)建立健全預防突發公共事件有關法律法規,如“食品安全法”等。
我們從該“參考答案”中,抽象出此類試題答案的基本結構和寫作模式。
註:概括主要內容與概括主要問題的區別
概括主要內容需要概括特定事實的表現、原因和對策;概括主要問題只需概括特定事實的表現和原因即可。
概括主要信息,撰寫情況綜述、情況匯報和領導參閱材料等題型都屬於概括主要內容的範疇。
概括主要問題
(一) 挖掘主要問題的方法
所謂“概括主要問題”,指的不是從字面上通常所理解的概括材料本身提出的“主要事實”或“主要矛盾和問題”,而是指的是“概括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這就是說,它要求揭示給定資料背後的“主要問題”,即揭示資料提供的主要事實、主要矛盾的本質。而本質即是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要找到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必須從資料提供的基本事實出發,順蔓摸瓜,首先找出表面原因,然後追溯深層原因,最後挖掘出根本原因。
(二) 概括主要問題的基本結構和寫作模式
我們以2000年申論試題為例。該題要求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
[參考答案]
該資料反映了現代城市在加速發展過程中所經常遭遇的問題:因傳統遺留和盲目建設所造成的布局不合理,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由於種種阻力,很難加以消除。但是,因為城市居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和社會環保日趨迫切,這種城市布局不合理現象所引起的社會矛盾將不斷激化,成為城市建設的中心議題之一。
該“參考答案”,首先揭示了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即由於“城市布局不合理”造成了環境污染問題。但是,作為對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的概括,僅僅提出主要問題是什麼,還是很不夠的,還應對這一主要問題作進一步的具體描述,或涉及主要問題的相關問題。本“參考答案”的第二個要點,提出了主要問題造成的後果:“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第三個要點指出了問題的趨勢:“這種影響”“很難加以消除”,“社會矛盾將不斷激化”。
我們把上述“參考答案”加以抽象化,便提煉出關於概括主要問題的基本結構和寫作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