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矮星

甲烷矮星

甲烷矮星,是天文學專有名詞,屬於褐矮星中T型星的一種,因為光譜中含甲烷吸收線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烷矮星
  • 外文名:Methane Dwarf 
  • 分類:恆星
  • 發現時間:1999年
  • 質量:不足太陽8%
  • 表面溫度:1000K左右
  • 特點:昏暗、數量不太少
發現過程,特點,

發現過程

1999年,在一個尋找類星體的觀測計畫中,一顆暗弱但顏色非常紅的星星吸引了天文學家的注意。起初人們認為只是一顆棕矮星,但從它的光譜中發現了甲烷的吸收線,使我們知道它並不是棕矮星,於是被冠以“甲烷矮星”的名字。數個月後,天文學家再發現兩顆甲烷矮星,可見它們雖然很昏暗,但數量也許不太少。
2010年,天文學家利用英國紅外望遠鏡(UKIRT)、雙子天文台和歐南台的甚大望遠鏡聯合發現,一顆非常寒冷的富含甲烷褐矮星正和一顆瀕死的白矮星正互相繞轉。
這個發現為天文學家提供了研究甲烷矮星的最新視角。
這個系統約五十億歲,其中的甲烷矮星質量約為70顆木星的質量,溫度接近1000攝氏度。雖然兩顆恆星在過去更加靠近,它們僅通過微弱的引力吸引力束縛在一起——兩者分開2.5萬億公里。
這個系統的白矮星部分曾經是類太陽恆星,但是已經耗盡其燃料並把其外層拋到太空中,留下一個非常小而極其緻密的核。質量的丟失削弱了恆星之間的引力拉力,引起甲烷矮星向外旋轉,進入觀測到的分布形態中。
“像這樣的雙星系統提供了重要信息,並允許我們更好地了解極端寒冷的大氣和非常低質量的矮星以及它們包裹著的行星,”Hertfordshire大學的David Pinfield博士說。
這個系統約160光年遠,位於室女座
圍繞白矮星旋轉的甲烷矮星想像圖圍繞白矮星旋轉的甲烷矮星想像圖

特點

棕矮星和甲烷矮星都是夭折了的恆星,它們質量太小(不足太陽的8%),中心溫度不足以產生熱核反應,只能透過氫氣向中心收縮時的位能落差產生來微弱的熱能。已發現的甲烷矮星的表面溫度只有1000K左右,比一般的棕矮星低數百度,而較最起碼的恆星(紅矮星)更相差一千多度。
具有太陽質量或以上的恆星的演化多姿多彩,相比之下,棕矮星和甲烷矮星的一生卻寂寂無聞。它們既不會爆炸,它不會化成美麗的行星狀星雲。沒有能源的補充,它們本身的熱能將在約10億年間耗散殆盡,最後只剩下冰冷的軀體在宇宙間浮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