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鼠絹蝶

田鼠絹蝶

田鼠絹蝶(學名:Parnassius smintheus):是體型中等大小,白色種類的蝴蝶。翅近圓形,翅面鱗片稀少,半透明,有黑色、紅色或黃色斑點。為中等大小,白色或蠟黃色。絹蝶成蟲觸角短,端部膨大呈棒狀;下唇須短;體被密毛。翅近圓形,翅面鱗片稀少(鱗片種子狀),半透明,有黑色、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斑紋多呈環狀。前翅R脈只4條,A脈2條,無臀橫脈;後翅無尾突,A脈1條。

前翅經脈4支,無臀橫脈;後翅無尾突。雌性交配後會在腹末形成各種形狀的角質臀袋,以避免再次交配。這種臀袋因種而異,是分類的重要特徵。卵扁圓形。幼蟲與鳳蝶科相似。有薄繭。均產於高山上,耐寒力強,均一年一代。寄主為景天科、紫槿、延胡索等。有的在雪線上下緊貼地面飛翔,行動緩慢,容易捕捉。分布於加拿大從育空地區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美國阿拉斯加和南部新墨西哥州的山區。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卵,幼蟲,蛹,成蟲,亞種分化,種群現狀,

物種學史

約一萬五千年前,地球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第四次冰河期終於結束了,隨著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溫暖重回大地。就在高原古氣候發生劇變的時候,高原上的許多動物紛紛向溫暖地帶遷徙。然而,只有絹蝶卻追隨著不斷上升的雪線,以極強的進化能力,向著高寒地帶遷徙,豐富著這片高大陸上的生物多樣性,默默地見證著高山苔原的滄海桑田。一萬餘年來,絹蝶沿著不斷上升的雪線,成為這片高大陸上諸多生命中的強者。它們頑強的生命力,令人嘆服。
全世界的絹蝶有55種,大都分布在海拔2000米至4800米左右的高山上。最高達5200米,突破生存極限。其中以高山種類居多,所以較難捕獲。絹蝶的適應性極強,從河湟谷地到高山苔原,都能看到它們曼妙的身姿。
上萬年的生存經驗,使得絹蝶已經具備了極高的生存策略,每年的七八月,是雌絹蝶產卵的時節,這時,高原天氣狀況良好,但雌絹蝶仍然會小心翼翼地選擇向陽、背風,且周圍有大量寄主植物的地方產卵。在高原的冬天到來之前,絹蝶成蟲便會在完成繁殖的使命後死亡,在漫長的冬季里,這些卵將接受嚴酷氣候條件的考驗,這樣的處所,會最大可能地吸收陽光、躲避風寒,並確保來年春天幼蟲有食物源。
絹蝶蛹有一層厚厚的繭,這在高寒的雪線附近,極有利於保暖。為了抵禦嚴寒,絹蝶翅翼上有厚厚的天鵝絨來保溫,有意思的是,越往海拔高的地帶,絹蝶身上的絨毛就會越發密集,這也是絹蝶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適應環境的一種體現。
雖然絹蝶已經在高原生存了上萬年,然而,在高海拔之地生存,它們遇到的最大的危險仍然還是惡劣的氣候。高原的天氣變幻莫測,只要太陽一躲入雲中,哪怕只有一兩分鐘,它們也會立即停止飛動,靜伏在草叢中或礫石縫下等背風處藏起來。這一現象在高海拔地區尤為明顯。對於生活在高原的絹蝶而言,哪怕些微的高原氣候變化就會引起它們的連鎖反應,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絹蝶也追隨著雪線上升的速度不斷遷徙,可以說,絹蝶是高原氣候變化的晴雨表。

形態特徵

田鼠絹蝶是一種中等大小的白色種類蝴蝶。翅展4.5-10厘米。前翅與阿波羅絹蝶類似,白色。半透明。前翅中室中部及端部有大黑斑,中室外有3枚白斑,外緣部分黑褐色,亞外緣有不規則的黑褐帶,後緣中部有1枚紅斑。後翅基部和內緣基半部黑色;前緣及翅中部各有3枚紅斑或黃色斑點,有時有白心,周圍鑲黑邊;在一些雄性,這些斑點是黑色。臀角及內側有2枚紅斑或1紅1黑斑,其周圍鑲黑邊;亞緣黑帶斷裂為6個黑斑。翅反面與正面相似,但翅基部有4枚鑲黑邊的紅斑,2枚臀斑也為具黑邊的紅斑。
體表密被長鱗毛,觸角短,端部膨大呈棒狀,下唇須短,棍棒狀,翅近圓形,翅面鱗片稀少(鱗片種子狀),半透明;翅斑紋為黑色斑紋和白心的紅色斑。斑紋多呈環狀。前翅R脈4 條,A脈2條,無臀橫脈,後翅無尾突,A脈1條。三對足發達。體被密毛。絹蝶翅膀呈現象絲綢一樣的白色,並且寬大而富於圓角,翅膀上被滿臘質,鱗片稀疏,看上去如同是用半透明的薄絹製成,在淡白色底色上往往綴飾著珠紅或深藍色的圓斑,既顯得淡雅又襯托出華貴。

棲息環境

生活在海拔750-2000米的亞高山地區,陽光明媚的高山草甸,開放的森林和草原。有很強的耐寒力,有的在雪線上活動,飛翔時緊貼地面,緩慢而悠閒。

生活習性

家住高原上的田鼠絹蝶飛行速度一般緩慢,所幸除鳥類外並無太多天敵,它們生存上最大的危機就是惡劣的氣候了。高原的天氣變幻莫測,晴空萬里時,地面氣溫很容易達到攝氏二十度以上,但只要太陽一被雲層遮擋,很快又會下降到攝氏幾度,接著便是雨雷交加。而高原上的蝴蝶似乎有預知的本能,只要太陽一躲入雲中,哪怕只有一兩分鐘,它們也會立即停止飛動,靜伏在草叢中或礫石縫下等背風處藏起來,剛才還是十分熱鬧的山坡轉瞬間變得靜悄悄的,然而只要太陽從雲層中露臉幾分鐘後,它們又活躍起來。這一有趣的現象在高海拔地區尤為明顯。這種行為並非因為蝴蝶具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器,只是由於蝴蝶為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而變化,它們的活動需要一定的體溫,只當體溫達到攝氏二十度左右才能靈活地飛舞,面當溫度偏低時則行動遲緩甚或完全喪失了活動能力。這便導致了它們動或靜止的行為隨日照變化的特殊現象。
日間活動,和其他鱗翅目昆蟲一樣,也是完全變態。生活史包括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期。它們的卵呈半球形,幼蟲與鳳蝶科相似,粗壯,體黑色或深藍色體側有黃色或紅色條紋。體表多刺。幼蟲一般群集生活,取食各種植物樹葉,偶爾取食鮮花和水果。若遇到危險,會從體內的腺體發出刺激性氣味,驅走捕食者。蛹有薄繭。身體暗褐色有光澤,覆蓋有灰白色粉。頭部圓形,無突起。6-8月可見成蝶飛行。成蟲食景天科和菊科植物的花蜜和花朵。

分布範圍

從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沿落基山脈,進入阿拉斯加西南部。
田鼠絹蝶分布圖田鼠絹蝶分布圖

繁殖方式

卵扁圓形。寄主為景天科、紫槿、延胡索等。一年1代,以卵越冬。成蟲8月出現。

幼蟲

幼蟲與鳳蝶科相似。幼蟲粗壯,體黑色或深藍色體側有黃色或紅色條紋。體表多刺。1齡幼蟲頭部黑褐色有光澤,上生黑毛。臭角不明顯。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澤。身體暗黑褐色,下方色稍淡。前胸前半部泛橙黃色。肛上板幾丁化,黑褐色。終齡幼蟲體黑色,前胸至第9腹節亞背線上的圓形斑呈紅色。

蛹有薄繭。身體暗褐色有光澤,覆蓋有灰白色粉。頭部圓形,無突起。前胸的氣門關閉。中胸圓形。前翅基部的突起呈鈍角。腹部從背面看呈橢圓形,從側面看向腹面彎曲,每一腹節氣門上線各有1個淺凹。體長約21毫米。

成蟲

成蟲性成熟後,從蛹中破殼鑽出,但需要一定的時間使翅膀乾燥變硬,這時的蝴蝶無法躲避天敵,屬於危險期。翅膀舒展開後,蝴蝶就可以飛翔了。成蟲以花蜜為食物,一般蝴蝶成蟲交配產卵後就在冬季到來之前。

亞種分化

田鼠絹蝶(8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田鼠絹蝶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亞種
Parnassius smintheusmagnus
Wright, 1905
2.
田鼠絹蝶奧林匹克山亞種
Parnassius smintheusolympiannus
Burdick, 1941
3.
田鼠絹蝶科羅拉多亞種
Parnassius smintheuspseudorotgeri
Eisner, 1966
4.
田鼠絹蝶上米切爾峽谷亞種
Parnassius smintheussayii
Edwards, 1863
5.
田鼠絹蝶指名亞種
Parnassius smintheussmintheus
Doubleday,1847
6.
田鼠絹蝶北加州亞種
Parnassius smintheussternitzkyi
McDunnough, 1936
7.
田鼠絹蝶華盛頓州亞種
Parnassius smintheusxanthus
Ehrmann, 1918
8.
田鼠絹蝶育空亞種
Parnassius smintheusyukonensis
Eisner, 1969

種群現狀

瀕危原因:過分採集與貿易、酸雨、都市化、農業化、森林砍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