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鐘毅

田鐘毅

田鐘毅(1895-1972),號冠五,雲南漾濞人,陸軍中將,歷任滇軍第九旅旅長、三十八軍第一師師長,川軍十四旅、獨立二旅旅長,抗戰期間歷任獨立十三旅旅長、新七師師長、五十軍軍長。抗戰勝利後先後任二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二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48年任國大代表。48年後任民革四川執委,籌備四川民革組建。1949年率部在成都起義。解放後任川西行政公署監察委員,52年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60年後任四川省政協委員。1972初因心臟病突發病故於成都。

基本介紹

  • 本名:田鐘毅
  • 字號:冠五
  • 出生地:雲南漾濞
  • 出生時間:1895
  • 去世時間:1972
家庭背景,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家庭背景

田冠五將軍,生於1895年,雲南漾濞人。遠祖系春秋戰國時期齊魯田氏貴族,後逐漸由北方輾轉江西、四川,因戍邊而至雲南漾濞。 歷代以武人居多,家規甚嚴。民國期間,漾濞田氏有三位將軍,田鐘谷,田鐘毅,田鐘琪。
田冠五少年時期在昆明讀書,雖家境殷實,但往返昆明、漾濞兩地都必須步行,不可騎馬、坐車, 由於從小磨鍊,一生都健步如飛。田冠五年少時立志報國,曾參加同盟會。 由於受新文化和革命思想的影響,田冠五與家族的傳統管教頗有牴觸,後背親而出,毅然投考雲南講武堂, 並順利進入第四期學習。

人物生平

1915年護國戰爭爆發,雲南起義組建護國軍討伐袁世凱。田冠五從雲南講武堂四期畢業後,在雲南陸軍十二團當見習排長,後調到護國軍第一梯團第二支隊第一營第二連當少尉排長。1916年在四川宜賓與馮玉祥部隊作戰,任代理連長。
1917年秋,護法戰爭爆發,田冠五編入第二軍第二旅(旅長朱德)第三混成團第三營(營長張汝驥),任十連連長,反攻瀘州。
1920年任第五混成旅(旅長鬍若愚)第九團第一營少校營長,後調任第五混成旅機關槍大隊任中校大隊長。顧品章倒唐後,隨胡若愚率部至貴州。1921年夏,奉孫中山先生命援桂作戰,代理第十團團長,升上校。1921年冬,隨唐繼堯回滇,率部擊潰顧品珍部。1922年春任滇南鎮守使補充團、陸軍二十七團團長,駐駐蒙自。同年冬援黔,隸屬張汝驥滇軍第十軍,任黔北赤水衛戍分區少將司令,駐遵義、綏陽一帶。1924年援桂,任第十軍第十九混成旅旅長。1925年退回雲南,任雲南陸軍第九旅旅長,在東川剿匪。
1927年春,胡若愚、龍雲、張汝驥三人聯合倒唐,後胡若愚、張汝驥又聯合倒龍雲。胡若愚任雲南省主席,張汝驥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軍長,田冠五任第一師中將師長兼管菸酒公賣局。 後隨胡、張退入四川。1929年春回滇作戰,失敗後,張汝驥被龍雲所殺,田冠五部隨胡若愚退至四川。1930年春到成都後,由胡若愚介紹,劉文輝給田冠五部二十四軍十四旅的番號,田冠五任旅長,胡若愚則去南京為反攻雲南活動。
1932年秋,四川二劉叔侄內戰期間,田冠五旅和楊尚周旅守瀘州,以少敵多,重創劉湘模範師,後成拉鋸戰。同年冬,田旅和楊旅接受調停,二劉停戰,劉湘主政四川,劉文輝退西康。田冠五為劉湘所延攬,任命為二十一軍獨立第二旅旅長。
1933年春調田旅駐防酉陽、秀山兩縣,田冠五兼任酉秀警備司令,旅部駐龍潭。在酉陽縣剿匪,收編張少青部。1934年10月底紅軍二、六軍團長征過酉陽,賀龍以個人名義寫信給田冠五,信中講到紅軍的主要敵人是蔣介石,應該聯合起來,推翻反動的蔣介石政權,一致抵禦日寇,拯救國家危亡,奉勸田冠五曉以大義,讓開酉陽南部通道,讓紅二、六軍團過路,不占川軍地界。當時川軍內部對紅軍的策略是只要不入川境,並不阻攔,也不追擊。田冠五反覆權衡利弊,念及與賀龍故交,並深感多年軍閥內戰誤國害民,對救國抗日主張也頗有贊同,藉口秀山告急,將旅主力調回龍潭,放紅軍過境南下,由此紅軍在經過酉陽縣城時國民黨部隊未曾阻攔。1934年11月初,中國工農紅軍黔東獨立師師長王光澤在突圍時被當地民團逮捕,押至田冠五旅部關押。田冠五曾經設宴款待,王光澤不為所動。同年12月,根據蔣介石的軍令,劉湘命令田冠五將王光澤秘密槍決。
1935年春,紅軍四渡赤水期間,田旅調出酉陽,馳赴敘永駐防,後短暫駐防赤水。紅一方面軍離開川境後,田旅調駐重慶九龍坡。
1935年3、4月間,紅四方面軍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擊潰鄧錫侯部。 4月底,劉湘組織對彰明、江油反攻,由田將軍指揮主攻。5月初,田旅進駐彰明地區,紅四方面軍由紅三十四軍和紅四軍一部負責在彰明阻擊, 掩護紅四方面軍撤退。 5月9日,田冠五指揮所部及王純一旅主攻彰明, 雙方激戰, 5月10日田部占領彰明, 紅四方面軍所部主動渡河西撤。
1936年全川部隊整編,田旅整編為獨立第十三旅,田冠五任少將旅長,駐長壽、墊江、萬縣等地。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川軍誓師,出川抗戰。田冠五率獨立第十三旅作為川軍先頭部隊首先出川參加抗戰。田旅先到湖北襄陽凡城、老河口接防上官雲相。 蔣介石認為田冠五部原來是滇軍,所以想從田部入手分化川軍,派副官坐專機降落老河口機場,勸田冠五隨機返回南京接受蔣介石召見。 田冠五對蔣介石在民族危亡之際還在搞軍閥內戰的手段很不以為然,堅決不為所誘,婉言推脫,堅持不能越級受命,只接受劉湘的軍令。
1937年11月田冠五部到河南新鄉,由於到鄭州時新鄉劉峙部隊已退下來,遂又調上海,田旅到南京時上海部隊已撤下來,田旅和川軍多部一起發起了廣德泗安戰役,與日軍在廣泗多次激戰,成功阻截了日軍快速西進,掩護了中央軍主力大規模西撤, 是役川軍將領饒國華殉國。
1938年初,田旅奉命到沿長江三山鎮荻港至銅陵一線擔任江防,兼任銅南繁警備司令。
田冠五部在三山、荻港與日寇多次血戰, 重創日軍,損失也很大,多次成功在長江布雷,在荻港擊沉兵船一艘、擊傷兩艘。
1938年2月,田冠五率部和郭勛琪部在白馬山與日寇激戰多日,殲滅日軍千餘人。
1938年初,田旅整編為新七師,田冠五將軍任中將師長, 負責銅陵至貴池沿江防務。1938年,新七師皖南長江南岸銅陵、池州、木鎮、貴池等等多處與日軍逐城逐地激烈地反覆爭奪,傷亡極重,日軍雖占據部分據點,一直未完全控制長江防線 。
1939年冬,中國軍隊發起冬季攻勢,第三戰區發起陳家大山反攻戰役,與日軍爭奪長江防線。 新七師所部與日軍激烈交戰,其攻堅部隊的三千人只回來幾十人。日軍從南京緊急調遣大批部隊增援,並出動多批飛機狂轟濫炸,勉強守住了陳家大山,但也屍橫遍野,傷亡慘重。 是役雖未完全拔出日軍在長江南岸的據點,但是大大動搖了日軍的江防部署,牢牢掐住了日軍在長江的咽喉要道。
田將軍十分注重宣傳抗日和發動民眾,曾組織抗日宣傳隊,田冠五夫人俞惠如女士親自擔任新七師宣傳隊長,宣傳全民抗日的主張, 演出抗日節目,動員民眾挖防空洞,還同軍隊一起舉行防空演習。後日軍大轟炸時,由於家家都有防空洞和防炮洞,百姓傷亡較小。
1940年4月,日軍一一六師團和十五師團對二十三集團軍發動青貴戰役,對二十三集團軍全線攻擊。日軍十五師團主力在日空軍配合下猛攻田冠五所部新七師防線,田冠五將軍多次臨陣指揮,在傷亡很大的情況下,仍然多次組織反攻。新七師所部田景淑團為保全軍後撤,死戰不退,田景淑團長殉國。 田部在逐步後撤中,不斷和友軍在山區組織有效反攻,日軍在遭到反覆攻擊後,很快潰退至原沿江防線,新七師及友軍收復戰役前失地, 皖南再次進入中日雙方膠著狀態。青貴戰役後,日軍明白在皖南山區的爭奪中不占任何優勢,並無力再在皖南地區發動攻勢,隨後日軍調整戰略,日軍十五師團改道浙贛線南下。
1941年至1943年,田冠五部調防廣德、長興一線,駐軍大塔。在1941年秋的第二次長沙會戰和1942年夏季的浙贛會戰期間,田冠五率部在太湖西部和浙北地區負責協防和策應作戰。 廣德、長興一線是田部出川抗戰的首戰之地,田冠五駐防浙北期間,在張嶺戰場原址為抗戰陣亡將士修建大型墓園,田冠五將軍親自題書碑亭楹聯:“赤心報國,赤血塗身,誓掃胡氛衛赤縣;青山埋骨,青史流芳,永存浩氣貫青天”, 在亭柱上也題有楹聯:“長嶺雲封,合溪霧擁,太湖月冷,槐坎風淒,古來征戰幾人回;大勇大仁,為雄為鬼,千載如生,一瞑不視,夢裡鄉關何處是”。
1941年皖南事變期間,田冠五因正在前線指揮對日作戰,未直接參與,所屬一團一營劃歸上官雲湘指揮參加了事變。
1943年,田冠五因戰功升任五十軍中將軍長,兼任皖南綏靖區司令,駐魚亭,負責皖南地區軍政事務。
八年抗戰期間,田冠五多次率部與日寇血戰,經常在前線槍林彈雨中臨陣指揮作戰,以血肉築長城。田將軍作戰英勇,指揮沉著,多次被通令嘉獎。田將軍治軍嚴格,曾有兩名士兵了偷竊當地百姓兩隻雞,為嚴肅軍紀,田將軍立即下令軍法從事。皖南山區地處戰略要衝,扼住長江咽喉,中日雙方在此反覆爭奪, 田冠五將軍率川滇子弟,不畏犧牲,浴血奮戰,日軍始終未能控制皖南地區。
1945年抗戰勝利後,田冠五先後升任二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二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並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48年國大召開,田將軍作為國大代表參加國大會議。1948年經李濟琛相邀,田將軍參加民革,並回四川籌備民革,1949年率部在成都起義。
解放後任四川民革籌備委員、民革四川組織處副處長。1950年後參加四川土改等工作。1951年任川西行署監察委員,合省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60年後任省政協委員。
解放後,田冠五曾就王光澤師長的被害向賀龍當面致歉,賀龍表示“我們共產黨向前看,不向後看”。
1972初田冠五將軍因心臟病突發病故於成都。1991年田夫人俞惠如女士遵田將軍遺囑,親自主持儀式,安葬田冠五將軍骨灰於蒼山西麓的田氏祖墳。1996年田夫人俞惠如女士在成都因病去世。

人物評價

田冠五將軍年少時即立志報國,在風雲際會之時,毅然投身軍旅, 從護國戰爭、護法戰爭直至八年抗戰,三十餘載戎馬倥傯,雖衝鋒陷陣、身經百戰,未曾受過一處創傷,如有神助,時人頗稱奇。田將軍由排、連長,逐級升至中將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為推翻專制、創建共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民族存亡之際,為國家社稷,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