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作業法

田野作業法

“田野作業”亦稱“"田野調查”,是一種到調查對象所在地蒐集實際資料並進行研究的方法。田野作業法,顧名思義是提倡和鼓勵民俗學工作者走出書齋,深入民間,向社會,具體來說是向所研究的對象——民俗事象作深入細緻的調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野作業法
  • 套用學科:民俗學和人類學等社會科學學科!
  • 別稱:田野調查
  • 簡介:蒐集實際資料並進行研究的方法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田野作業”亦稱“"田野調查”,是一種到調查對象所在地蒐集實際資料並進行研究的方法。

其他信息

我們不應只是把田野作業看作民俗學研究的準備過程,認為田野作業只不過是獲取民俗材料的手段而已,沒有認識到田野作業是民俗學的基本的研究方法。田野作業不可以僅僅是以蒐集材料為目的,而恰恰應當是研究本身,這一點仔細體會,是不難理解的。
民俗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和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等學科一樣,在研究方法上,都強調實地考察,親自積累研究資料,而且這種資料越多越好。民俗學者應把民俗資料的調查和蒐集,作為學術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學中,把這種深人實地考察,直接採集民俗資料的方法,叫“田野作業法”或“直接觀察法”。
田野作業法,顧名思義是提倡和鼓勵民俗學工作者走出書齋,深入民間,向社會,具體來說是向所研究的對象——民俗事象作深入細緻的調查。田野作業法的採用,是由民俗學研究的對象、民俗學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民俗學研究是以現在仍在民間傳承的民俗事象為出發點的。文獻中保存的民俗資料,是過去的人們調查、蒐集和記載的。它們所反映的是歷史的民俗事象,是第二手的歷史民俗資料。現代人蒐集的民俗資料,只要不是研究者本人的調查所得,也是第二手的資料。根據歷史的文獻資料和他人調查的資料也可以進行民俗學的研究。因為任何一個研究者不可能對所有民族、所有地區的民俗事象都作調查。借用他人的科學調查資料,是允許的。但一位優秀的研究者,又不能滿足於這些資料,他還必須對一些民俗事象作專題調查,因為專題調查不僅可以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更重要的是增加研究者對某一民族民俗生活的感性知識。這種感性知識,對分析、綜合別人和自己調查所得的資料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民俗是一種活著的文化現象,任何文字記敘,甚至現代化的聲像設備也不能盡其完美,何況有些屬於民族心理和許多民族特點的東西,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得到。
田野作業法,是民俗學研究中最可靠的研究方法。它既可獲得忠實可靠的資料,又可以修正補充前人調查資料的不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民族學工作者,結合中國民族問題的調查,運用田野作業的方法,在獲得大量的民族學資料的同時,也對諸多民俗事象作了調查,積累了豐富的民俗資料。但由於過去受“左”的思想干擾,民俗學被作為資產階級學科受到批判,所以專門的有關民俗學的調查並沒在許多地區普遍展開。為了適應民俗學學科的發展,並為中國民俗學研究打下厚實的資料基礎,應當有計畫、有步驟地組織民俗學工作者,對中國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俗開展普查。這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同時,也是培養民俗學工作隊伍和理論隊伍的極其重要的措施。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編纂大型文藝集成,中國文化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組織全國的民俗學和民間文學工作者,對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諺語進行了全國性的普查,獲得前所未有的大量的民俗和民間文學資料,匯集編纂《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民間歌謠集成》、《民間諺語集成》。這是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歷時近20年,動員了將近200萬人次參加普查,它的成果是90多卷(每卷120萬字)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目前國家又啟動了民間文化搶救和保護工程,在全國範圍內對民俗文化進行普查,同時要建立中國自己的民間文化遺產名錄,意義非常深遠。民俗學的田野作業是民俗學研究的生命線,應該相信,在民俗普查的基礎上,中國民俗學研究必將產生新的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