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調研

用戶調研

用戶調研,指通過各種方式得到受訪者的建議和意見,並對此進行匯總,研究事務的總特徵。用戶調研的目的在於為生產提供相關數據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用戶調研
  • 第一步:識別和理解目標用戶
  • 核心:設計問卷
  • 目的:服務於產品設計
調研,主要內容,第一、產品調研,第二、用戶體驗,用戶調研的分類,行業調研,問卷調研,

調研

調研是調查研究的簡稱,指通過各種調查方式,比如現場訪問、電話調查、攔截訪問、網上調查、郵寄問卷等等形式得到受訪者的態度和意見,進行統計分析,研究事物的總的特徵。
調研的目的是系統客觀的收集信息研究數據,為決策做準備。

主要內容

第一、產品調研

1.識別和理解目標用戶是開始產品設計的第一步,同樣重要的是分析市場上類似的產品,分析類似產品針對的用戶群,甄別其是否是競爭對手,這些工作對於設計將非常有借鑑意義。理解其他產品的過程有利於比較和理解自己產品目標用戶的需求。
2.非常有價值的方法是對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做情節描述,考慮不同環境、工具和用戶可能遇到的各種約束,可能的話,深入到實際的使用場景去觀察用戶執行任務的過程,找到有利於用戶操作的設計。通過一些方法尋找符合目標用戶條件的人來幫助測試原型,聽取他們的反饋,並努力使用戶說出他們的關注點,和用戶一起設計,而不是通過自己的猜測。通常情況,軟體研發和界面設計人員對產品的了解和細節的把握比用戶要多得多,儘管這些知識對類似設定預設狀態或者提供最佳信息非常有幫助,但一個重要的概念是,產品VI設計不是給自己來用,不是為滿足自己的需求或符合自己的習慣而設計,而是為目標或者潛在用戶設計。

第二、用戶體驗

完成產品原型之後,可以請一些目標用戶試用,觀察他們的反應。仔細地觀察、傾聽用戶在執行特定任務的時候的反應,是否與設計定義的一致。在用戶體驗中加於記錄,總結分析最後作出最終設計作品。

用戶調研的分類

行業調研

內容多來源於第三方研究報告,國內有CNNIC、艾瑞、DCCI,國外可以查alexa和comscore,還有一些諮詢公司會定期發布報告,也可作為參考。行業調研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趨勢,對報告中的數據最好半信半疑,以免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1. 如果各機構數據不同,該信哪一個?
首先要了解數據來源。CNNIC是中國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和域名根伺服器運行機構,可以理解成官方的調查研究中心,權威性不言而喻;DCCI是第三方的監測平台,每篇報告的統計方式都不大一樣,通常是線上線下各種渠道相結合,力圖做到客觀,讀他們的報告可以先看看報告的說明;艾瑞的東西比較全,我沒看過它家的付費報告,所以不好評論,它們的數據都是自己的監測工具所得,什麼iUserTracker,iAdTracker,iXXTracker,偏差肯定有,但了解趨勢足矣。三家的風格也不一樣,CNNIC每次都發布巨長而且名字聽起來就很大的報告,如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報告這類的;DCCI善於從細節入手,提取某個有特徵的數據,簡要得出觀點;艾瑞比較適合網際網路愛好者和初了解某領域時看,數據覆蓋類型全面,但那些專家的觀點乾貨不多。
國外的Alexa和comscore也提一句,Alexa通常作為網站排名的依據,但如果援引他家的流量、訪問時長這類數據,不免會被人笑太過外行。怎么說呢?Alexa是通過Alexa tools bar收集數據,然後根據樣本里的數據做排名,這就涉及到安裝工具條的用戶群和抽樣統計兩個問題,訪問量大的網站通常還是準的,排名靠後的就不好說了。另外建議參考相對數據,絕對數據看看量級心裡有數就行。Comscore的數據相對來說權威多了,它的數據來源於網路運營商,不過中國的數據很少,可以看看了解一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趨勢,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2. 行業調研需達到的目標
簡要來說,認識全局&推斷趨勢&列舉問題。
認識全局:多指某細分領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網際網路那么大,做移動的做電商的做搜尋的做sns的,哪塊都是一個大坑。再說細點,移動領域是web app還是native app,做遊戲還是工具,電商是做平台還是做渠道或者是第三方導購,應該在調研之前心裡就有數了,別一上來就說我想了解移動網際網路我想了解電子商務,太大,從何講起。在這個階段你偶爾會對一些數據產生懷疑,比如現在的上網用戶數量,比如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占有率,比如網購用戶的平均收入,建議相信客觀情況,實在想不明白的記下來,可以在後期問卷和深訪時再做了解。
推斷趨勢:認識全局是為了獲得信息,一定的信息加上自己的思維會產生判斷,你對一個領域的了解越深判斷就越準確。我剛入行的時候看別人的部落格,寫xx發布新版本xx新項目上線,幾巨頭又有什麼動作預感會發生什麼,怎么看都覺得有理恨不得做筆記抄下來,工作三個月發現有一半的文章是為了賺點擊率,工作六個月後只看少數幾個部落格中感興趣的部分,現在基本沒人推薦我就不看了。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之後,對趨勢的判斷不該來自別人的論點,而該來自你所知曉的信息。當然了,多多探討是好事,但決策由你自己定。
列舉問題:已有的報告不會包含你想知道的所有信息,有哪些地方存有疑慮,還有哪些數據是你關心的,提出來,作為之後調研的問題。具體到行研,知道“百分之多少的用戶有什麼樣的行為”,這一步差不多可以了。

問卷調研

講問卷調研的文章很多了,核心是設計問卷。
這一階段除了解決前期的疑問,還要將用戶的行為更加具化,最好能畫出用戶的行為路徑。如果說行研做的是“百分之多少的用戶有什麼樣的行為”,那問卷要知道的是“用戶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在何種情況下,什麼理由”,問卷也承擔了意見收集等作用,一切依題目而定。
1. 循序漸進,注意邏輯
回答的人要理解你的思維又不能順著你想要的答案走,要不就沒意義了。題目別帶有偏向性和誤導性。
2. 足夠數量的問卷和足夠的發放時長
這是在解決樣本偏差的問題,周中和周末的問卷數量和回答可能差異甚大,白天和晚上發放的也有區別。還是歸究於人們會在不同的上網時間會上不同的的網站。如果目標人群明確,相對來說好做一點,可以發在專業的論壇或垂直網站上,看看他們到底是誰,有什麼特點,在討論什麼,而不是憑空想像這部分人的需求。如果想廣撒網,選的渠道又是像門戶啊天涯啊這類覆蓋了多樣人群的,結果會和行研差不多。
3. 細分回答問卷的用戶
問卷最後通常會讓用戶留下個人信息,例如性別、年齡、薪水、所在城市等,目的是將用戶形象和用戶行為對應,也是用研中常提的“創建人物角色”。一個產品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特別在不同類型的用戶需求有衝撞時,更難以取捨。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讓設計者拋開個人喜好,能夠深入理解用戶的行為,找出你覺得最有價值的目標人群,他們有什麼特點需要什麼。
以前我一直以為問卷沒多少人會答,上次試了一次挺長的問卷,大概15分鐘,填答完成率有70%,大大超乎預期。
做調研最終的目的還是服務於產品設計,幫我們找到真正的目標用戶,明確核心的需求和功能點的優先權,涉及到具體的項目能說的十分有限,case by case才是進步的不二法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