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計量學

《產業計量學》是朱崇全等編輯,並由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產業計量學
  • 出版社:中國計量出版社
  • 頁數:160頁
  • 開本:16
  • 作者:朱崇全等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263701X, 97875026370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產業計量學》由朱崇全等所著,內容涉及產業經濟對計量的需求、產業計量學的基本原則、產業計量的內容、產業計量的經濟數學模型、產業計量的設計及實施、產業計量的管理機制、產業計量人才教育與培養、產業計量展望。本書的研究內容可為計量工作領導者提供決策參考,可為計量工作管理者提供管理思考,可為計量技術工作的學者、專家、技術人員提供研究與工作指引,也可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提供輔助參考讀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論
1.1 產業計量學的提出
1.1.1 經濟發展的產業導向
1.1.2 產業發展的計量需求
1.1.3 計量科學發展的內在需求
1.1.4 產業計量學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1.2 產業計量學的學科意義
1.2.1 計量學理論體系的補充與完善
1.2.2 產業計量學與其他計量學分類的關係
1.2.3 學術理論與計量技術研究的關係
1.2.4 產業計量人材教育與培養
1.3 產業計量學的研究內容
1.3.1 產品的生命過程(含產業鏈關聯性)計量要素鏈研究
1.3.2 計量數據套用的正確性
1.3.3 產業計量的工作基礎
1.4 產業計量學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與套用
1.4.1 產業需求研究
1.4.2 產業計量實驗室能力建設
1.4.3 服務方式
1.4.4 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產業經濟對計量的需求
2.1 產業經濟概述
2.1.1 我國的產業劃分方法
2.1.2 第一產業特徵
2.1.3 第二產業特徵
2.1.4 第三產業特徵
2.1.5 戰略性新興技術產業特徵
2.2 產業發展對產業計量的巨觀需求
2.2.1 西方國家關於國家計量體系的描述
2.2.2 西方國家對計量學的經濟分析
2.2.3 產業計量學對產業發展的巨觀價值
2.3 各產業集群的計量需求分析
2.3.1 產業計量需求的共性特徵
2.3.2 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計量需求及其個性特徵
2.3.3 服務業(第三產業)的計量需求及其個性特徵
2.3.4 第一產業的計量需求及其個性特徵
2.3.5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計量需求及其個性特徵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產業計量學應遵循的原則
3.1 產業計量學的基本原則與原則
3.1.1 廣義原則的意義
3.1.2 產業計量學的基本原則與原則
3.2 產業計量學關注的核心問題
3.3 產業計量學的基本原則
3.3.1 整體性與系統性原則
3.3.2 需求導向原則
3.3.3 針對性原則
3.3.4 互動性與協調性原則
3.3.5 全程性原則
3.3.6 實用(適用)性原則
3.3.7 時效性原則
3.3.8 計量法規、技術與管理要素相互支撐原則
3.3.9 質量與效益平衡性原則
3.3.10 相關方協同參與原則
3.4 產業計量學的通用原則
3.4.1 前瞻性原則
3.4.2 持續改進原則
3.4.3 社會資源公共性原則
3.4.4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平衡性原則
3.5 原則套用的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產業計量的內容
4.1 測量儀器設備的計量確認
4.1.1 離線計量
4.1.2 線上計量
4.1.3 新型量值的傳遞及溯源
4.1.4 強制檢定的思考
4.2 產品的終端檢測
4.2.1 離線終端檢測
4.2.2 線上終端檢測
4.3 產品形成過程中的量值測量與控制
4.3.1 在複雜的技術過程中,尋求正確合理的測控方法
4.3.2 獲得量值的準確性研究
4.3.3 產品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的量值測量
4.4 測量方法和質量控制(QC)技術研究
4.4.1 測量方法的研究
4.4.2 質量控制(QC)技術研究
4.5 測量儀器/檢測設備的研究
4.5.1 進行量值傳遞的儀器設備的研究
4.5.2 質量檢驗或性能試驗活動的測量設備的研究
4.5.3 產品形成過程中質量控制測量設備的研究
4.5.4 實現特定測量的儀器設備的研究
4.6 測量信息化研究
4.6.1 測量數據的獲取
4.6.2 測量數據傳輸
4.6.3 測量數據分析處理
4.6.4 測量信息化套用——國家城市能源計量數據中心工程
4.7 測量管理及體系
4.7.1 測量管理及測量管理體系的定義
4.7.2 法制計量管理及體系
4.7.3 校準及檢測實驗室能力認可構成的測量管理體系
4.7.4 產業組織的測量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產業計量的經濟數學模型
5.1 產業計量的經濟效益
5.2 產業計量的經濟效益數學模型
5.2.1 產業計量對產品質量保證貢獻的收益G(q)
5.2.2 產業計量對產品成本的減少貢獻的收益J(c)
5.2.3 產業計量對產品使用價值(效用)貢獻的收益f(v)
5.2.4 投入產業計量的總成本Csp(q,c,w)
5.3 產業計量經濟投入模型
5.3.1 產品總投入
5.3.2 產業計量的投入組成
5.3.3 最佳產業計量投入的計算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產業計量的設計及實施
6.1 產業計量設計的原則
6.2 產業計量社會服務體系的建立
6.2.1 產業計量社會服務體系構架
6.2.2 產業計量社會服務體系中政府的角色
6.2.3 產業計量社會服務體系與現行計量管理體系的關係
6.3 企業的產業計量設計及實施平台建設
6.3.1 產業計量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及作用
6.3.2 以實現戰略為目標的產業計量設計
6.3.3 計量保證方案
6.4 產業計量技術平台功能設計要點
6.4.1 設計服務
6.4.2 檢測服務
6.4.3 諮詢服務
6.4.4 培訓服務
6.5 國家產業計量技術中心建設規劃要點
6.6 計量服務產業的案例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產業計量的管理機制
7.1 我國現行的計量保證體系
7.1.1 我國現行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
7.1.2 我國現行的計量技術保障體系
7.1.3 我國現行的計量管理體系
7.1.4 我國現行的計量人員管理體系
7.1.5 我國計量保證體系的發展方向
7.2 建立完善的產業計量法律法規體系
7.2.1 校準溯源的法規以及與國際的接軌
7.2.2 檢定規程和校準技術規範與產業技術發展的適應性
7.3 產業計量量傳溯源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7.3.1 計量基、標準的建設模式
7.3.2 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計量技術能力的建設
7.3.3 量值溯源渠道的拓展
7.4 企業計量實施平台的建設
7.5 產業計量技術平台的建立
7.5.1 產業計量技術保障體系的構建
7.5.2 產業計量技術平台的職能及技術服務支持體系
7.5.3 產業計量技術平台與產業創新體系
7.5.4 產業計量技術平台能力建設示例
7.6 產業計量的能力確認與授權制度
7.6.1 產業計量技術服務的特點
7.6.2 產業計量技術平台能力認定(授權)體系的建立
7.6.3 產業計量技術人員能力培訓與考核體系的建立
7.7 產業計量信息化保障體系的建立
7.8 產業計量協作體系的建立
7.8.1 產業計量技術委員會的設立
7.8.2 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產業計量人才教育與培養
8.1 計量人員教育與培養機制的完善
8.1.1 計量人才基礎教育的系統性
8.1.2 繼續教育制度的完善
8.1.3 計量人員授權考核制度的完善
8.1.4 企業計量人員的能力提升
8.2 產業計量人才教育與培養機制的建立
8.2.1 產業計量人才的高等教育培養
8.2.2 產業計量人才的科學研究培育
8.2.3 繼續教育制度與計量人員能力提升
8.2.4 產業計量項目實施的計量人才造就
8.3 產業計量人才資格確認(授權)制度的完善
8.3.1 產業計量人才考核與授權制度的建立
8.3.2 產業計量人才監管制度的設定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產業計量展望
附錄 產業計量學套用的實例分析
實例一 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產業計量
實例二 產業計量學在服裝產品領域的套用
作者感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