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艾

生艾

生艾,為菊科艾屬艾。生於山野埔園路旁曠地。全草被灰白色柔毛,高二、三尺,莖葉有香氣。莖基部圓形帶紫,上部有棱。葉互生,長者四、五寸,腹面綠色,背面帶灰白色,葉片羽狀分裂,裂片上又有分裂,葉基裂片似托葉,無葉柄,開花時枝生葉披針形。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生艾
  • 別名:艾、艾葉、艾草(潮汕)、山艾(饒平
  • 外文名稱:Artemisia argyi Lerl.et Vant.
  • 主要適用症:風濕疼痛,風嗽,久痢下血等
  • 性味:味苦辛,氣香,性溫,無毒
  • 功效:內服消風散塞,行氣止血等
生艾,(母雞艾葉湯),(艾葉甜湯),(艾葉餅子),(艾葉阿膠粥),(艾葉煎雞蛋),(艾葉肉圓),(艾葉水糕),(艾葉蒜湯),(艾葉紅糖水),(姜艾雞蛋),(麵粉蒸艾葉),(艾葉餃子),(艾葉菜團),

生艾

(Artemisia argyi Lerl.et Vant.)潮汕地區
生艾
功效:內服消風散塞,行氣止血:外用消風去積。入肺經。
主治:風濕疼痛,風嗽,久痢下血,婦人月經過多,產後腹痛,頭風痛。
艾草可做艾糍點心,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藥膳。 如:

(母雞艾葉湯)

做法:老母雞1隻,艾葉15克。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葉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艾葉甜湯)

做法:艾葉15克,白糖20克,共煮湯飲用。
作用:經來煩躁,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艾葉餅子)

做法:將五月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還可治感冒。

(艾葉阿膠粥)

做法:阿膠20克,乾艾葉10克,紅糖1大匙。乾艾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鐘,倒出藥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藥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月經期間經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
作用: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適用於痛經、小腹冷痛的調理。漢方把艾葉當作止血劑,其能縮短出血、凝血的時間,喝艾葉汁可改善月經量過多或經期過長。阿膠所含的膠蛋白,能幫助血液凝固,故有止血作用;同時又可以加速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增長,也有養血的功效。阿膠滋陰補虛、益肺,常用於功能失調型的子宮出血、血虛等症狀。適用血虛體質者。注意,吃太多有的人會腹瀉、脹氣。

(艾葉煎雞蛋)

做法:艾葉洗淨後剁碎,加入雞蛋攪勻,加入鹽、胡椒粉,鍋熱加油,煎熟即可。
作用:令人開胃。

(艾葉肉圓)

做法:把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後加入適量鹽、姜、味素、花生油、生粉、雞蛋拌勻,然後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

(艾葉水糕)

做法:取艾葉、粘米、糯米、沙糖各適量。先將艾葉陰乾,然後與粘米或糯米一起浸泡2小時,用打漿機磨成米漿;沙糖煮溶與米漿煮成糊狀,入銅盆蒸60分鐘,冷卻後切件。

(艾葉蒜湯)

做法:大蒜50克,生荷葉20克,生艾葉20克,生側柏葉20克鮮生地20克,將各種材料混合一起搗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氣、止血。

(艾葉紅糖水)

做法:生薑5片,大棗5枚,艾葉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
作用:用於痛經。

(姜艾雞蛋)

做法:生薑15克,艾葉10克,雞蛋2個,加水適量煮熟後,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
作用:用於月經過多。

(麵粉蒸艾葉)

做法: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淨,然後按1千克艾葉拌250克麵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麵粉。然後鋪入籠屜蒸約30~40分鐘後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藥味。再盛在碗裡,調入以香油、辣麵、蔥、蒜泥等調製的味料即成。
作用:開胃暖胃。

(艾葉餃子)

做法:1、艾葉300克,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2、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素調味成餡。3、用麵皮包餡成餃子形狀,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進食慾。

(艾葉菜團)

做法:將艾葉切碎,放適量麵粉,用水、鹽揉成麵團,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菜團,入鍋中蒸熟即可。
作用:能“通氣血,還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