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物流控制

生產物流控制是指在生產作業計畫執行過程中,對有關產品或零部件的數量和生產進度進行控制。

概念介紹,內容,程式,原理,類型,

概念介紹

生產物流控制是物流控制的核心,是實現生產作業計畫的保證。 在實際的生產物流系統中,由於受系統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計畫與實際之間會產生偏差,為了保證計畫的完成,必須對物流活動進行有效控制。因此,物流控制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職能。

內容

生產物流控制的主要內容有:
(1)物流進度控制
生產物流進度控制是對物料從投入到成品入庫為止的全過程進行的控制。生產物流進度控制是生產作業控制的關鍵。它包括物料投入進度控制、物料出產進度控制、和工序物料控制等內容。
(2)在制品占用量控制
在制品占用量控制,主要包括:控制車間內各工序之間在制品的流轉和跨車間協作工序在制品的流轉,加強工序間檢驗對在制品流轉的控制。此外,還可以採用看板管理法控制在制品的占用量。採用“看板方式”生產與一般方式生產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它不是採用前道工序向後道工序送貨,而是實行後道工序在需要的時候向前道工序領取需要的部件,前道工序只生產被後道工序取走的那部分零部件,嚴格控制零部件的生產和儲備。看板作為取貨指令、運輸指令、生產指令,用以控制生產和微調計畫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隨物流運動而發揮作用的。
(3)偏差的測定與處理
在生產物流計畫實施過程中,按照預定時間及順序檢測計畫執行的結果,即計畫量與實際量的差距,根據發生差距的原因及程度,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
完成上述控制內容的系統可以採取不同的結構和形式,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這些共同的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強制控制和彈性控制的程度。即通過有關期量標準、嚴密監控等手段所進行的強制或自覺控制。
②目標控制和程式控制。即控制系統是核查生產實際結果還是對生產程式、生產方式進行核查。
③管理控制和作業控制。管理控制的對象是全局,是指為使系統整體達到最佳效益而按照總體計畫來調節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的生產活動。作業控制的對象是對某項作業進行控制,是局部的,其目的是保證具體任務或目標的實現。有時不同作業控制的具體目標之間可能會出現脫節或矛盾的情況,需要管理控制對此進行協調.以達到整體最優的效果。

程式

生產物流控制的程式對不同類型的生產方式來說,基本上是一樣的。與控制的內容相適應,生產物流控制程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①制定期量標準。期量標準要合理與先進.並隨著生產條件的變化不斷修正。
②制定計畫。依據生產計畫制定相應的物流計畫。
③物流信息的收集、傳送、處理。
④短期調整。為了保證生產正常進行,要及時調整偏差,以確保計畫的順利完成。
⑤長期調整。這是為了保證生產及其有效性的評估。

原理

在生產物流系統中,物流協調和減少各個環節生產和庫存水平的變化是很重要的。在這樣的系統中,系統的穩定與所採用的控制原理有關。下面介紹兩種典型的控制原理。
(1)物流推進型控制原理
根據最終產品的需求結構,計算出各個生產工序的物料需求量,在考慮了各生產工序的 生產提前期之後,向各工序發出物流指令(生產計畫指令)。推進型控制的特點是集中控制, 每個階段物流活動都要服從集中控制指令。但各階段沒有考慮影響本階段的局部庫存因素,因此這種控制原理不能使各階段的庫存水平都保持在期望水平上。廣泛套用的MRP系統控制實質上就是推進型控制。
(2)物流拉動型控制原理
根據最終產品的需求結構,計算出最後工序,的物流需求量,根據最後工序的物流需求量,向前一工序提出物流供應要求。以此類推,各生產工序都接受後工序的物流需求。從指令方式上不難看出:由於各個工序獨立發出指令,所以實際上是一種單一階段的重複。推進型控制的特點是分散控制,每一階段的物流控制目標都是滿足局部需求,通過這種控制方式,使局部生產達到最優要求。但各階段的物流控制目標難以考慮系統的總體的控制目標,因此這種控制原理不能使總費用水平和庫存水平保持在期望水平。廣泛套用的“看板管理”系統控制實質上就是拉動型控制。

類型

(1)MRP、MRPII和ERP的“推動式”物流管理模式
在生產物流組織控制上,根據ERP/MRPII的運作原理,通過預測計算物料的需求量和各個生產階段對應的提前期,確定原材料、零部件和產品的投入產出計畫,向相關車間或工序以及供應商發出生產和訂貨指令。各個生產車間或工序以及供應商,按計畫安排進行生產,把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後續車間和工序,並將實際完成情況反饋到計畫部門,通過“送料制”,最終產品逐漸形成。計畫信息流同向指導推動物流。
對於“推動式”生產物流系統,進行生產控制就是要保證各個生產環節的物流輸入和輸出都按計畫要求按時完成。但是由於各類因素的干擾,外部需求經常波動,內部運行也時有異常事件發生,各種提前期的預測也不盡準確,造成“計畫變化滯後”的情況,各車間、工序之間的數量和品種都難以銜接,交貨期難以如期實現。為了解決這些矛盾,通常採用調整修改計畫,設定安全庫存,加班加點,加強調度控制力度,增加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等措施。與此對應,要發生相關的庫存費用、人工費用、管理費用和投資。儘管這樣,還是不能完全挽回由於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損失。
(2)JIT“拉動式”物流管理模式
從最終產品裝配出發,由下游工序反向來啟動上游的生產和運輸。每個車間和工序都是“顧客”,按當時的需要提出需求指令;前序車間和工序成為“供應商”按顧客的需求指令進行生產和供應,沒有需求就不進行作業,實行“領料制”需求信息流逆向拉動物流。
JIT“ 拉動式”物流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市場供需關係的工序化。它以外部市場獨立需求為源點,拉動相關物料需求的生產和供應。生產系統中的上下游、前後工序之間形成供應商—顧客關係,下游和後工序“顧客”需要什麼,上游和前工序“供應商”就“準時化”提供什麼,物流過程精益化,市場需求導向的理念在拉動式物流中得到充分體現。JIT的最終目標是消滅庫存或至少是把庫存降到最小值。JIT的“拉動式”物流管理模式的實施需要一定的企業管理基礎,它主要考慮了人的因素,注重員工的多功能和合作。但是,JIT“拉動式”物流系統的成功運行是在與生產相關的物流系統資源都能夠提供足夠大的物流能力的前提下進行的。在實際生產中各種資源的能力不可能一開始就是是完全相等的即不可能一開始就實現最大能力的均衡生產。所以,JIT的順利實施也就受到了整個生產系統中有效產出最低的環節—瓶頸的限制。
(3)TOC的“瓶頸控制”物流管理模式
TOC瓶頸理論把企業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認為任何生產系統都會產生瓶頸因素。正是各種各樣的制約因素,限制了企業生產產品的數量和利潤的增長。因此,企業在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應逐步識別和消除這些現存或潛伏的瓶頸,使得企業的改進方向和改進政策明確化,從而實現其“有效產出” 的目標。
TOC與MRPII、JIT相比的特點
TOC與MRPII、JIT是在不同時代、不同經濟與社會環境下產生的不同的企業管理方式,其內涵的物流活動的原理也不盡相同。這幾乎涉及到企業經營規劃、業務運作、決策模式以及持續改進管理等企業運作管理的方方面面。
(1)計畫方式
MRPII採用集中的計畫方式,計算機系統首先建立一套規範、準確的零件、產品結構及加工工序等數據系統,並在系統中維護準確的庫存、訂單等供需數據,MRPII據此按照無限能力計畫法,集中展開對各級生產單元及供應單元的生產與供應指令。
JIT採用看板管理方式,按照有限能力計畫,逐道工序地傳遞生產中的取貨指令和生產指令,各級生產單元依據所需滿足的上級需求組織生產。
而TOC的計畫方式不同,它先安排約束環節上關鍵件的生產進度計畫,以約束環節為基準,把約束環節之前、之間、之後的工序分別按拉動、工藝順序、推動的方式排定,並進行一定最佳化,然後再編制非關鍵的作業計畫。
(2)能力平衡方式
MRPII提供能力計畫功能。由於MRPII在展開計畫的同時將工作指令落實在具體的生產單元上,因此根據生產單元的初始化能力設定,可以清楚地判斷生產能力的實際需求,由計畫人員依據經驗調整主生產計畫,以實現生產能力的相對平衡。
JIT計畫展開時基本不對能力的平衡作太多考慮,企業密切協作的方式保持需求的適當穩定並以高效率的生產設備來保證生產線上能力的相對平衡。總體能力的平衡一般作為一個長期的規劃問題來處理。
TOC首先按照能力負荷比把資源分為約束資源和非約束資源,通過改善企業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來消除“約束”,同時注意到“約束”是動態轉移的,通過TOC管理手段的反覆套用以實現企業的持續改進。
(3)庫存的控制方式
MRPII中一般設有各級庫存,強調對庫存管理的明細化、準確化。庫存執行的依據是計畫與業務系統產生的指令,如:加工領料單、銷售領料單、採購入庫單、加工入庫單等。
JIT生產過程中一般不設在制品庫存,只有當需求期到達時才供應物料,所以庫存基本沒有或只有少量。
而TOC的庫存控制是通過合理設定“時間緩衝”和“庫存緩衝”來實現的。緩衝器的存在起到了防止隨機波動的作用,使約束環節不至於出現等待任務的情況。緩衝器的大小由觀察與實驗確定,再通過時間,進行必要的調整。
(4)質量的管理方式
MRPII將出現的質量問題視為機率性問題,並在最終檢驗環節加以控制。系統可以設定默認質量控制參數,藉助生產中質量信息的反饋,事後幫助分析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
JIT質量控制中,進入下一道工序時要確保上一道送來的零件沒有質量問題,一級級控制直至最後成品。對於發現的質量問題,一方面立即組織質量小組解決,另一方面可以停止生產,確保不再生產出更多廢品。
在TOC中,一方面,在約束環節前設定質檢,以避免前道工序的破洞對約束環節的影響。另一方面,當“質量管理”因素成為一個無形約束時,通過一系列工具來找到突破點。
(5)物料採購與供應方式
MRPII的採購與供應系統主要根據由計畫系統下達的物料需求指令進行採購決策,並負責完成與供應商之間的聯繫與交易。此類採購與供應部門的工作主要圍繞如何保證供應的同時降低費用。
JIT將採購與物料供應視為生產鏈的延伸部分,即為看板管理向企業外傳遞需求的部分。實際生產過程中,由於企業多已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所以供應商一般亦根據提出的需求組織生產,保證生產鏈的緊密銜接。此種情況,採購供應部門更像協作管理部門。
TOC軟體的集體運行和MRPII一樣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如產品結構檔案、加工工藝檔案以及加工時間、調整準備時間、最小批量、最大庫存、替代設備等。物料採購提前期不是事先固定,由上述數據共同決定的函式,物料的供應與投放則按照一個詳細作業計畫來實現,即通過“繩子”來同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