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

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

《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國亮、夏永靜、高上凱。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
  • 作者:黃國亮 夏永靜 高上凱
  • ISBN:9787302356004
  • 定價:65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9-3
  • 裝幀:平裝
前言,內容簡介,目錄,

前言

21世紀是生命科學與醫學的世紀,以轉化醫學為核心內容的生命科學與醫學在基礎研究領域和產業化發展領域必將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以生物材料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生物晶片技術等為代表的套用技術將為生命科學、醫學與臨床檢驗的發展提供技術依據。以上技術的發展並實現產業化套用,必須結合工程學科的成熟技術,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將光、機、電、計算機軟體等技術與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在生命科學、醫學和臨床醫療的套用領域迅速形成巨大的產業化市場,如雜交儀、PCR擴增儀、微陣列點樣儀、螢光顯微鏡、共焦掃瞄器、毛細管電泳分析儀、紫外凝膠光譜儀、X射線影像設備、CT檢測儀、核磁共振分析儀、超聲檢測儀,以及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中的各種半自動化工作站等。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已經形成產業化的儀器達上千種之多,它們的產生對生命科學、醫學和臨床醫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創造出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就像科學技術的發展永無止境一樣,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儀器的發展還在繼續,隨著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的迅猛發展,需要更多更新的檢測儀器來滿足其套用需求,這就給檢測技術與科學儀器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加強生命科學、醫學與工程學科方面的多學科交叉建設,培養出一大批交叉學科專業技術人才,開發出許多具有套用前景的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檢驗中的光機電軟體一體化儀器,並形成產業,創造出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科學儀器研究的重要內容。這些先進的測試技術與科學儀器又可以作為生命科學和醫學檢驗的研究工具,促進生命科學、醫學和臨床醫療向更高層次發展。與此同時,檢測技術與科學儀器也隨之不斷得到提升,向更高的科學技術水平發展。
本書正是基於以上多學科交叉結合的綜合技術課程教學與人才培養的發展思路編寫的,在傳統的顯微檢測技術基礎之上,結合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多種檢測技術與科學儀器進行科學前沿檢測技術的延伸,包括先進的數位化技術(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發展起來的)、顯微互動教學技術(21世紀初剛發展的)、電鏡檢測技術、光譜色譜檢測技術、生物晶片技術(20世紀9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X射線影像檢測技術、超聲檢測技術、核磁檢測技術、在體成像檢測技術(20世紀90年代後期才發展起來的)等,讓學生在高等教育學習的第一時間就接觸了解生命科學與醫學方面的重要檢測技術方法和先進科學儀器 (而在以前常常要到研究生階段或走上工作崗位後才有可能接觸到部分檢測技術與儀器),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研究興趣,滿足高等院校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及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為21世紀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培養具有生物、醫學與工程檢測技術背景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綜合型人才。同時,也希望在他們當中有部分學生能夠早日加入到中國科學儀器的發展事業中來,為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的科學儀器研究做貢獻,早日改變目前國內大部分科學儀器依靠進口的局面。
全書共分14章,在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黃國亮教授的主持、統籌下編寫完成。第1~6章和第10章主要由黃國亮教授編寫,第7、8章由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高上凱教授編寫,第9章由清華大學生物系張日清教授編寫,第11~14章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夏永靜副教授編寫。北京光電所段振廣教授參與了第1章顯微成像系統的光學設計部分的編寫,南京江南永新光學公司周紀文先生參與了第3章多媒體顯微互動教學實驗系統部分的編寫,龍脈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趙春林博士和董洪瑩參與了第10章部分內容的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醫學院程京教授、周玉祥教授、邢婉麗教授、劉鵬教授,研究生鄧橙、黎新、王同舟、趙松敏、汪汝亮、楊光、黃琴,本科生孫雨佳、徐婧婷,博奧生物有限公司張亮、徐浩、安爽、吳瑞閣、喬立安等人的支持,清華大學生物系電鏡室和色譜實驗室提供了相關實驗技術的支持,在此一併感謝! 此外,還要感謝國內外相關生物醫學檢測技術研究開發單位、顯微鏡生產單位和其他相關科學儀器生產單位提供的豐富素材!
在此向為本書的寫作提供幫助的單位和個人表示深深的謝意! 同時也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327005)、國家863高技術項目經費(2012AA020102,2013AA041201)、國家973項目經費(2011CB707701)、國家支撐計畫項目經費(2012BAI23B01)、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2013YQ190467)、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4142025)、北京實驗室基金(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儀器)、清華大學實驗創新基金和清華大學985名優教材建設項目等對本書中包含的多項生物醫學檢測技術科研工作的資助和對本書出版的支持。
由於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的發展日新月異,限於時間關係,書中定有不少未能包含的新內容和我們尚未認識的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黃國亮
2014年3月於清華園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光學顯微技術與臨床生化分析技術為基礎,系統地概述了目前在生命科學、醫學和臨床醫療領域中廣泛套用的多種生物醫學檢測技術及其對應的科學儀器和醫療儀器,對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進行了詳細而通俗的描述,便於讀者了解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方法,並套用它們來構建科研實驗系統和臨床檢驗系統,開發新型生命科學、醫學和臨床醫療檢測套用的科學儀器和醫療儀器。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生物醫學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該領域工程技術人員、臨床檢驗人員和儀器愛好者閱讀使用。

目錄

1基礎知識
1.1光的特性
1.1.1光的定義
1.1.2光的傳播方式
1.1.3生物醫學檢測技術中的譜線域
1.2光學元件
1.3光的成像規律
1.4顯微物鏡光學設計簡介
1.4.1概述
1.4.2顯微物鏡初始解的獲得
1.4.3ZEMAX像質評價方法
1.4.4ZEMAX的最佳化功能
1.4.5ZEMAX分析允差功能
1.4.6圖紙設計
2顯微技術
2.1顯微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歷史
2.2顯微技術的基本原理
2.3顯微技術的基本分類與常用設備
2.3.1正置顯微鏡及其套用
2.3.2倒置顯微鏡及其套用
2.3.3體視顯微鏡及其套用
2.3.4螢光顯微鏡及其套用
2.3.5相襯顯微鏡及其套用
2.3.6偏光顯微鏡及其套用
2.3.7金相顯微鏡及其套用
2.3.8共焦顯微鏡及其套用
2.3.9工具顯微鏡、測量顯微鏡、比對顯微鏡及其套用
2.3.10掃描探針顯微鏡及其套用
2.4顯微技術對生命科學、醫學及社會發展的意義
2.4.1細胞學說的創立(1665—1875年)
2.4.2細胞學說的經典時期(1875—1900年)
2.4.3實驗細胞學時期(1900—1953年)
2.5顯微切片的製作方法
2.6顯微鏡的操作、保養與維護
2.7國內外主要顯微鏡生產廠家介紹
2.7.1國外著名顯微鏡生產廠家
2.7.2國內主要顯微鏡生產廠家
3數位化檢測技術
3.1數位化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
3.2數位化生物顯微鏡的組成部分與基本結構
3.2.1光源
3.2.2物鏡
3.2.3目鏡
3.2.4其他部件
3.2.5軟體
3.3數位化生物顯微鏡的外置接口
3.4CCD與圖像採集卡
3.5PMT與A/D採集卡
3.6多媒體顯微互動教學實驗系統
3.6.1多媒體顯微實驗互動教學系統的研製情況
3.6.2多媒體顯微實驗互動教學系統的基本組成
3.6.3多媒體顯微實驗互動教學系統的操作使用方法
3.6.4多媒體顯微實驗互動教學系統的發展方向
4電子顯微檢測技術
4.1電子顯微檢測技術的發展歷史
4.2電子顯微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
4.3電子顯微鏡的種類與基本結構
4.4電子顯微鏡的製片技術
4.5電子顯微鏡檢測套用舉例
5光譜與色譜檢測技術
5.1光譜與色譜技術產生的背景
5.2光譜檢測技術及其套用
5.2.1光譜檢測技術基礎
5.2.2常規光譜檢測技術
5.2.3光纖光譜檢測技術
5.2.4痕量樣品光譜檢測套用實驗
5.3液相色譜檢測技術及其套用
5.3.1液相色譜檢測技術
5.3.2液相色譜檢測實驗
5.4氣相色譜檢測技術及其套用
5.4.1氣相色譜檢測技術
5.4.2氣相色譜檢測實驗
5.4.3液相色譜與氣相色譜的比較
5.5毛細管電泳檢測技術及其套用
5.5.1毛細管電泳檢測技術
5.5.2毛細管電泳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
5.5.3毛細管電泳檢測裝置與實驗
6生物晶片檢測技術
6.1生物晶片技術發展概述
6.2計算機晶片與生物晶片的比較
6.3生物晶片的檢測方法
6.3.1生物晶片的雷射共焦掃描檢測方法
6.3.2CCD成像掃描檢測方法
6.3.3表面等離子共振吸收檢測方法
6.4微流控晶片分子診斷技術及套用
6.4.1微流控晶片設計製作
6.4.2等溫擴增技術與引物設計
6.4.3微流控晶片檢測及套用
6.5微陣列生物晶片檢測技術的套用
6.5.1微生物晶片檢測的基本內容與設計思想
6.5.2微生物的培養
6.5.3核酸提取
6.5.4探針合成
6.5.5晶片製備
6.5.6樣品標記
6.5.7雜交反應
6.5.8結果檢測
6.5.9擴增基因及引物序列、瓊脂糖凝膠電泳
7X射線影像檢測技術
7.1X射線成像的物理基礎
7.2投影X射線成像系統
7.3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
7.3.1基本原理與發展概況
7.3.2從投影重建圖像的原理——中心切片定理
7.3.3反投影重建圖像的算法
7.3.4XCT掃瞄器設備
7.4醫學X射線檢測設備的新技術發展與市場前景
8超聲檢測技術
8.1超聲成像的物理基礎
8.2超聲檢測的基本原理
8.3B型結構成像
8.4血流測量
8.5超聲成像中若干新技術的進展
8.6超聲診斷儀的產業發展與市場前景
9核磁檢測技術
9.1基本原理
9.2儀器結構與樣品要求
9.3獲得的信息與主要參量
9.4核磁共振譜的套用
9.5核磁共振圖像原理簡介
9.6二維核磁共振譜簡介
10在體成像檢測技術
10.1可見光在體成像檢測技術
10.1.1可見光在體成像原理
10.1.2儀器結構及參數
10.1.3實驗步驟
10.1.4在體成像檢測技術的套用
10.2光聲在體成像檢測技術
10.2.1光聲在體成像技術的發展
10.2.2光聲成像的原理
10.2.3光聲在體成像檢測系統及其套用
10.3上轉換材料在體成像檢測技術
10.3.1上轉換材料的發展
10.3.2上轉換材料的發光原理
10.3.3上轉換材料在體成像檢測系統及其套用
11臨床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實踐
11.1臨床檢驗的工作內容
11.2臨床生物化學的定義
11.3臨床生化分析物的發展規模
11.4臨床生物化學理論與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
11.5臨床生物化學實驗室面臨的任務
11.6測量的單位
11.7溫度計
11.8加樣裝置
11.9分析天平
11.10實驗室玻璃器皿
11.11實驗室的基礎技術
11.12實驗室的水和化學藥品
11.13實驗室管理和質量控制
11.14外部質量控制
11.15臨床化學實驗室的管理
11.16臨床生物化學實驗室的工作目標
11.17臨床生物化學實驗室的工作分類
11.18檢驗過程
11.19其他的管理功能
11.20實驗室管理信息
11.21實驗室設計和工作流程
11.22分析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12統計學和臨床生物化學
12.1基礎知識
12.2數據的分布
12.3統計學的檢驗
12.4線性相關性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
12.5誤差
12.6統計學在臨床生物化學中的套用
12.6.1建立新的分析物的參考值範圍
12.6.2新方法的評估
13臨床生物化學的分析技術和儀器
13.1光學技術和光的檢測儀——分光光度計
13.1.1基礎概念
13.1.2比爾定律
13.1.3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結構
13.1.4分光光度計的分類介紹
13.1.5螢光檢測儀
13.2層析
13.3電泳
13.4電化學和化學感測器
14核心生物化學檢驗
14.1電解質和血氣檢驗
14.2氫離子和酸鹼平衡
14.3血氣分析
14.4氧的運輸
14.5腎功能檢驗
14.6尿檢
14.7肝功能檢驗
14.8糖尿病的診斷與監測
14.9脂蛋白和心血管疾病
14.9.1脂蛋白的分類定義
14.9.2甘油三酯的參考值範圍
14.9.3膽固醇的檢測
14.10腫瘤標誌物的檢測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