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是首批入選湖北省“2011計畫”的協同創新中心之一,由湖北工程學院牽頭組建。

中心以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為導向,協同創新中心多層次開展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研發,產生科研成果,解決套用中的關鍵性技術問題,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

截至2016年12月,中心實驗室面積約5000平方米,擁有校內外專兼職研究人員60人;建立了5個協同創新團隊,有5個支撐平台,設立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發展諮詢委員會三個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 外文名: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Biomass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 創辦時間:2012年
  • 屬性: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2012年)
  • 主管部門:湖北省教育廳
  • 現任領導:主任:覃彩芹
  •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湖北工程學院生科樓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備資源,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人才培養,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2012年12月,生物質廢棄物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培育)獲湖北省教育廳、財政廳批准建設,由湖北工程學院為牽頭單位,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參與組建。
2013年,更名為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2018年7月,中心甲殼質研究與套用團隊與孝感3家企業簽訂了科技開發契約,研發經費總額為200多萬元。
2019年11月,中心召開科研人員討論會,對科研活動作規劃。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6年12月,中心有校內外專兼職研究人員60人,其中二級教授3人、三級教授5人,有楚天學者6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1人、二層次人選2人,湖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
全國優秀教師:楊明生
楚天學者:劉仲華
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覃彩芹
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首批人選:覃彩芹、李春生
湖北省高校學術骨幹:覃彩芹
湖北省百名跨世紀優秀青年人才:覃彩芹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覃彩芹、李春生
註:名單不全。

科研部門

截至2016年12月,中心建立了5個協同創新團隊,有5個支撐平台。
創新團隊:甲殼質資源研究與利用、糧油資源研究與利用、果蔬資源研究與利用、茶葉資源研究與利用、生物質基新型複合材料研究與利用
支撐平台:湖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物質源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小城鎮發展研究中心、湖北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特色果蔬質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設備資源

截至2016年12月,中心實驗室面積約5000平方米;獲得省財政“十二五”建設資金3200萬元,購置了X射線衍射儀、X射線螢光光譜儀、透射電鏡、掃描電鏡、液相-質譜聯用儀、氣相-質譜聯用儀、拉曼光譜分析儀等一批研究儀器,設備總值3000多萬元。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重點加強殼聚糖生物活性構效關係的研究與套用、生物質基複合材料成型與加工、糧油資源、茶葉資源、特色果蔬資源等農業生物質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研究,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科研成果

2013—2014年,中心研究人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總經費達到1300餘萬元;對接、服務區域內大型企業,簽訂橫向合作經費達1000餘萬元。
2015—2017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項;2016—2017年,中心獲批橫向項目15項。
截至2016年1月,中心參與企業合作技術攻關50項,申請專利65項,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
  • 甲殼質資源研究與利用
截至2016年1月,覃彩芹教授在甲殼素領域研究的影響力繼續位居全球前1%,發表的論文被SCI文章引用超過100次的3篇,2014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
在前期色譜試劑中試產業化成功的基礎上,甲殼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協同創新團隊2014年在雲夢鹽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征地30多畝,開始建設高純色譜試劑產學研示範項目,已基本完成前期的建築設計規劃、工程設計,並啟動了項目的環評、安評前期工作,計畫在5年內總融投資達到6000萬元。
自2012年起創新團隊與國網孝感供電公司合作研發用於變壓器油純化處理的生物質基吸附劑,使劣化變壓器油的線上再生處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解決了變壓器油廢油污染問題,2014年該系列技術已經獲得多項專利授權,正在建設特種脫硫吸附劑的產業化生產基地。
  • 糧油資源研究與利用
糧油資源研究與利用創新團隊主持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雙低油菜生產系統控制研究、國家重點科技項目雙低油菜輕簡化高效生產技術開發。2014年,團隊中的李春生教授獲批該研究方向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實施湖北省現代農業發展專項油菜產業科技支撐計畫2項;示範農業部重大項目雙低油菜增產增收攻關模式;制定、轉化雙低油菜標準3項;在孝南、安陸、雲夢、孝昌等油菜主產區,舉辦萬畝雙低油菜新品種陽光2009示範樣板;推廣雙低油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新標準10多項,推廣新品種面積數百萬畝;多學科交叉促進了孝感油菜花開旅遊業發展,服務湖北春暉集團等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 果蔬資源研究與利用
2014年實施了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推廣項目、水生蔬菜(如蓮藕)綠色防控項目、珍珠花特色蔬菜關鍵技術開發項目20多項,引進示範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促進了蔬菜生產的無公害化、標準化、規範化,保障“菜籃子工程”安全,為市場提供健康蔬菜產品。
  • 茶葉資源研究與利用
截至2016年1月,中心骨幹研究人員毛清黎博士、楊新河博士分別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總額147萬元,致力於解決長江以北的茶葉青葉的高附加值利用問題,促進了中心的植物生物質資源產業化研發團隊的建設。
  • 生物質基新型複合材料研究與利用
中心的周環波教授課題組與校友張文博等人合作,在孝感銀湖高新科技園區,總投資超過3000萬人民幣成立了湖北宇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孝感市政府及學校的支持下,計畫在2014-2017年之間投資500萬元組建“新能源電池關鍵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並在學校成立“宇電學院”。採用殼聚糖衍生物與海藻酸鈉生物質基複合物作為粘結劑,用於商品化石墨複合負極材料,使電極材料的可逆容量和電極循環性能得到提升。

人才培養

截至2016年1月,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培養、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60人,扶持本科生創業型人才100人,為700名本科生提供實習、實訓支持。
  • 本科生培養
截至2015年12月,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了3個校級協同創新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先後與協同單位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湖北富思特集團、湖北春暉集團、湖北大洋塑膠有限公司建立了學生聯合培養實訓基地。以中心為依託組建的4個學生團隊在湖北省第九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分獲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獲教育部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10項。
  • 研究生培養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以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為平台,與其他高校建立建立配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計畫的專業有:農業推廣、農村區域與發展、材料工程,已招收十餘名碩士研究生在讀。

文化傳統

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標識由地球的經緯儀和一支樹葉組成的藝術圖案,下方為“Biomass”英文。外環下方為樹葉環繞。標識的主色調為綠色。
標識標識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中心主任
覃彩芹
副主任、辦公室主任
李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