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效性過程

生物有效性過程,是指決定土壤化學物質生物暴露量的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相互作用,包括土壤中化學物質的固定與釋放過程(如:吸附-解吸,沉澱-溶解,等等),液態、氣態或膠態物質向生物膜表面的遷移(如擴散、對流、彌散等)和轉化(如氧化-還原、水解、酸鹼反應、光解等)過程,以及化學物質的跨膜運輸過程(如被動擴散、輔助擴散、主動運輸等)。

儘管化學物質進人生物體後的代謝過程及其與靶器官的相互作用是決定其生物效應的主要環節,但由於此時土壤本身已經不再發揮作用,故土壤中化學物質的生物有效性過程不包括進人生物體後的代謝過程及其與靶器官的相互作用。也有人把包括化學物質跨膜運輸之前的生物有效性過程稱為“化學有效性”,將其跨膜運輸過程稱為“生物有效性”,而將進入生物體後的代謝過程及其與靶器官的相互作用稱為“毒理學有效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