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牛皮(皮革材料)

生牛皮(皮革材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生牛皮可分為鹽濕,風乾,鹽乾,鹽水浸漬等多種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牛皮
  • 用途:製作皮包
  • 分類:鹽濕,風乾,鹽乾,鹽水浸漬
材料簡介,部位劃分,分級,轉換方法,主要缺陷,

材料簡介

(一)生牛皮的分類
1.根據原皮的形態,可分為:鹽濕生牛皮、風乾生牛皮、鹽乾生牛皮和鹽水浸漬生牛皮(如澳大利亞、紐西蘭與美國部分地區的生牛皮)。
2.根據皮面情況,可分為:(1)有印或無印。(2)刺劃傷,開口或癒合。(3)虱叮。(4)虻眼。(5)刀傷及洞。(6)有無脫毛。(7)醃鹽質量。(8)皮形是否完整
3.根據剝皮方式,可分為:手剝、機剝和半機剝。
4.從牛種上,還可分為:未育母牛皮、母牛皮、公牛皮、奶牛皮、小牛皮、水牛皮和野牛皮。不同牛種的牛皮,其柔韌性、完整性、加工難度等不同,皮面價值均不相同。如同一種質地的1公斤小牛皮與1公斤的水牛皮,價格可相差5、6倍。

部位劃分

國際皮革行業公布的《標準牛皮體形部點陣圖》(詳見下圖)如下:
頭部:A
頸肩部:B+C(頸肩部B+C是全張中品質第二的部位)
半背部:D或E
腹部: F或G
半張皮:A+B+D+F或A+C+E+G
半張前肩背皮:A+B+D或A+C+E
半張肩背皮:B+D或C+E
全背皮(皮心):D+E
全肩背皮:B+C+D+E或A+B+C+D+E
(全背部皮D+E或全肩背皮B+C+D+E是全張皮中品質最好的部位)
標準整張牛皮:A+B+C+D+E+F+G
整張牛皮中各部位大致面積(或重量)比例為:按整張牛皮的總重量或總面積計,牛皮的皮心部位約占45%-55%;頸肩部(包括頭部)約占20%-25%;腹部約占20%-25%。

分級

1.美國原皮大屠房的分級標準
(1)一級皮
皮形完整,醃製充分,沒有破洞、沒有剝皮刀切穿之洞、沒有深度超過皮厚度一半之刀傷或機械造成之傷、沒有超過1英寸之目視可見粒面傷殘或破面。
(2)二級皮
原皮皮形不完整,或是在皮之主要部位範圍內可有破洞、剝皮刀切穿之洞、或由機械或剝皮刀造成深度過半之傷口,但其長度不得超過6英寸、可有目視可見集中於一處之粒面傷殘或瘤腫,但其所占面積需小於1平方英尺。
(3)三級皮
原皮有脫毛現象,有5個及以上之洞,或由機械或剝皮刀造成深度過半之傷口,或切穿之洞其中任何一個長度超過6英寸以上。醃製不良。集中虻眼、瘤腫或其他傷殘,其面積超過1平方英尺以上。
2. 中、南美洲及歐洲部分地區統級皮的質檢標準
對於生牛皮這種特殊產品,除了美國皮的分級標準較為規範外,其他產地生牛皮實際上沒蟹淺9娣兜姆旨侗曜跡?話愣疾扇?R級(即統級)、等外品除外的方式來分級,一些大的供應商也採取自發定級來分級。另外,就品種而言,高檔皮都會區分母牛皮、奶牛皮、公牛皮等品種分別報價,但中低檔皮除報價顯示為統級、等外品除外,對品種不會加以區分,因為大多數中低檔皮的採購與來源都是混雜的,如公牛、母牛、奶牛從大類上講是黃牛類牛種,供應商只要將黃牛皮和水牛皮分開即可。至於等外品,一般在報價時註明。以下分級僅供參考。
(1)A類皮
皮型完整,沒有超過3個的刀洞,沒有腐爛掉毛,沒有明顯的虻底虻眼,允許帶有虱叮,開口刺劃傷,可相應視為A類皮。
(2)B類皮
皮型基本完整,帶有3-6個的刀洞,有輕微的掉毛現象,有輕微的虻底虻眼,允許帶有虱叮和開口刺劃傷,可相應視為B類皮。
(3)C類皮
皮型不完整,帶有超過6個以上的刀洞,有腐爛掉毛現象,但不是整張皮都腐爛,有較大面積的虻底、虻眼,允許帶有虱叮、開口刺劃傷,可相應視為C類皮。
(4)等外品
皮型很不完整或嚴重腐爛(至少超過60%),虻底、虻眼大面積覆蓋,或帶有嚴重的虱叮與開口刺劃傷。

轉換方法

在國際貿易中,如北美銷售的生牛皮,普遍採用以“美元張”作為貿易計價單位。可以通過將進口生牛皮的總重量除以每張的平均重量,計算出進口的大致張數及平均價格水平,由此判斷申報價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少報數量等情況。計算公式如下:
進口張數=生牛皮實際總重量每張的平均重量
每張平均單價=生牛皮總價張數
種 類 重 量
超輕量的閹牛皮 14-21KG
輕量閹牛皮 21-26KG
重量閹牛皮 26KG以上
臀部有烙印閹牛皮 26KG以上
輕量無烙印母牛皮 14­-24KG
重量無烙印母牛皮 24 KG以上
打烙印的母牛皮 14KG以上

主要缺陷

1.動物生長期間的傷殘缺陷
(1)燙記(烙印):用烙鐵在動物的尾部(臀部)烙燙的字母、符號等標記。美國皮經常出現多重燙痕,留在粒面的燙痕在成革後仍可見到,有的甚至透過整個真皮層。因烙印大多打在動物的臀部,大大影響了成革的利用率。(2)肥皺:脖頸部、腋部、四肢等。(3)虻眼:牛在飼養期間,牛虻幼蟲鑽入皮內餐食皮質形成的小空洞或尚未癒合的虻孔稱之為虻眼;虻眼癒合則形成傷疤,稱之為虻底。虻眼多集中於臀背部。(4)傷疤:草刺刮傷、皮鞭、棍棒抽打傷痕形成疤痕。(5)色斑。(6)癬癩:皮膚病、濕疹。疥癬原蟲(蟎)寄生引起,患部皮面粗糙,光澤晦暗,甚至缺面。(7)虱叮。(8)臥欄傷:糞便和尿造成的缺陷。
2.皮張開剝時造成的傷殘缺陷
(1)血斑。(2)描刀傷(剝刀傷)。(3)皮中殘餘血跡(血筋)。
3.生牛皮保存中的缺陷
(1)鹽皮:鐵斑、銅斑、萘斑;腐爛;肉麵被細菌產生的有色物質污染;鹽胞;霉斑。(2)淡乾皮:熱傷與自然分層現象;暴曬乾皮;甲殼蟲蛀或昆蟲傷;摺痕(折裂);冰凍乾燥中易出現的缺陷。(3)浸酸裸皮:壓折;霉斑;皮內油脂腐敗;撕裂強度下降。
1. 脊背、臀部皮最佳。因為該部位的纖維組織較密,機械強度強,具有良好的耐曲折性,此部位的使用價值較高。
2. 肚皮較差。其纖維組織松,具有較大的延展性,但缺乏彈性,機械與物理性較差。辨別時,可以發現肚皮上面有大的長的皺紋。肚皮一般不用做男式提包。
3. 腋部皮。全張牛皮最差部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