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濟系統

生態經濟系統

生態經濟系統是由生態子系統、經濟子系統、社會子系統三者共同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互混合而成的複合系統。在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不僅存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還有著價值流的循環與轉換。所以說,生態經濟系統是具有獨立的特徵、結構和機能的生態經濟複合體,它有著自身運動的規律性,如物質運轉、能最轉換、信息傳遞和價值轉移都不同於單獨的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經濟系統
  • 外文名:Eco-economic system 
  • 學科:生態經濟學
  • 本質:複合系統
  • 基礎: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
  • 組成要素:人口、環境、資源、科技
簡介,基本矛盾,內容,特點,表現,組成要素,人口要素,環境要素,資源要素,科技要素,資金要素,

簡介

生態系統經濟系統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係,它們彼此之間相互交織在一起,因為經濟活動的發展基礎依賴於生態資源。而純粹的自然生態系統不應該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有人類經濟活動的生態系統,就會因人類勞動的跡象被劃為經濟系統,所以生態經濟系統包含了自然力和勞動力,它們相互協作共同創造出財富,不僅完成了自然再生產也完成了經濟的再生產。所以說,大多數的複合生態經濟系統就是通常人類見到的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生態經濟系統之間存在著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它們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就組成了有機體,因此生態經濟系統不是自然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經濟系統的簡單疊加,而是生態經濟要素遵循某種生態經濟關係的集合體。一般來說,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經濟系統的基礎,但經濟系統在依賴其存在的同時也反過來影響它。
一個生態經濟系統既有生態特徵,又有經濟特徵,還有生態與經濟相互交織融合的特徵。生態經濟特點是“生態經濟系統狀態的描述,其關鍵在於分析生態經濟矛盾,透過生態經濟現象,揭示系統的生態經濟本質”。在生態經濟系統中存在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這種循環和流動在系統中具有普遍性。人類的經濟系統需要依賴於自然生態系統來生存和發展。
人類因為自身的活動涉及很多領域,便因研究的客體形成許多學科,像對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等的研究,而人們從生態經濟特徵的角度來研究生態經濟周,就形成生態經濟學。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經濟系統就是地球系統,與之相關的就是人類生態系統和社會生態系統以及經濟生態系統等。生態經濟系統因不同的特徵分出許多生態經濟類型和子系統。

基本矛盾

內容

生態經濟系統中,因人類的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之問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人類活動已經進入和影響著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我們所說的自然生態系統,都在人類經濟活動的範圍內,有著人類勞動的印記,地球這個星球上已經不再有純粹的自然生態系統了。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有著正面和負面不同的的影響,而這種負面影響更大,自然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和發展已經遭到破壞。
因此,“具有增長型機制的經濟系統對自然資源需求的無限性與具有穩定型機制的生態系統對自然資源供給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生態經濟系統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是貫穿於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自從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發生關係,矛盾就已經不可避免了,尤其是發展到今天,矛盾更加激化,最終形成互為因果的兩極局面:“一方面,經濟發展對生態系統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負荷過重和遭到污染的生態系統的供給力相對縮小,從而使人類社會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生態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揭示生態經濟系統的變化發展規雄,並利用這些規律指導人類生態經濟實踐活動。

特點

生態經濟系統的基本矛盾具有決定性、普遍性、複雜性和可控性的特點。因為在生態經濟矛盾體系中,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生態經濟的基本矛盾。只要解決了生態經濟的矛盾,其他生態經濟和社會矛盾都會得到解決。例如,經濟需求與生態供給的矛盾若是得到了解決,人類經濟的發J怒就不會再受到制約,生態和社會的問題自然容易解決了。而因為人類社會各個歷史發展階段都貫穿著生態經濟系統的基本矛盾。它是一個不分地域的世界性問題,因此說其具有普遍性。且這一矛盾是人類社會永恆的矛盾,但這一矛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生態經濟的基本矛盾與系統的其他矛盾相比具有複雜性,因為在生態經濟基本矛盾中,包含錯綜集結的眾多矛盾,所以更複雜,要想解決也更加困難。之所以說生態經濟系統的基本矛盾具有可控性,是因為生態經濟基本矛盾是對立統一的,而人類經濟活動則占主導地位,人類會根據自己的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干預結果,來不斷坷節自己對生態系統的干預方式,在維持系統穩定的狀態下,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資源,以此來緩解矛盾。

表現

生態經濟系統的矛盾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態系統的資源供給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經濟需求,二是經濟系統的廢棄物排放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自淨能力和調節能力,也就是生態環境的容量問題。”
首先,生態系統的資源供給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經濟需求。生態經濟系統中的資源問題主要是指自然資源,因為自然資源是經濟資源的基礎。大自然所能為人類提供的資源是有限的,但人類的欲望和需求一直在膨脹,經濟也在加速增長,自然早巳經跟不上人類的腳步,資源越來越少,早無法滿足經濟成長的需求。稀缺的資源多是礦產能源和淡水、土地、瀕危動梢物等。
其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以及人口增長與自然承載力的問題。經濟發展會損害環境,但環境的破壞又反過來制約著經濟的發展,雖然其制約作用有著滯後性。人們一方面要改變經濟成長方式,減輕經濟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另—方面要加強環保工程的建設,放緩經濟成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速度。由此可見,目前經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存在矛盾,而人類所面臨的重大難題就是解決這一矛盾。環境和自然生態系統有著共同的制約,即人口的增長。雖然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一定數量的人口,但人口過多就會給經濟帶來壓力,因為人口的增加會迫使人類加大對資源開採和利用的力度,且向環境排放的廢棄物也會增加。而環境對人口容納能力的限度,也處在一定生產力水平條件的制約下,一旦超出限度,生態、經濟和社會問題就會接踵而來,這就是人口增長和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
生態系統存在於經濟系統之前,是經濟系統的基礎。可以說經濟系統是在生態系統的基礎之上產生並發展的,而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在生態系統中進行的,經濟系統要保持系統內部的運行,就需要從生態系統中獲取生產所需的資源,而經濟系統又為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各種保障。但不可否認,經濟系統不僅會對生態系統有正面的影響,還有負面的影響,如排放廢棄物等,生態系統被經濟系統所影響,產生變化,然後再反作用於經濟系統。由此可見,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問只有保持彼此互惠的原則,才能讓生態平衡和經濟發展。因此人類的活動要遵循生態經濟系統的運行規律,維持社會經濟的發展,維護生態的平衡,保證社會經濟能在良性的生態系統中良性循環。
有些學者將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兩者的關係用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消長關係來比喻。生態系統通過光合作用等提供生命支持和資源供給,但人類隨著文明的發展,不斷向自然索取資源,已經超出了自然的再生能力,人類的經濟活動相然也會相應受到威脅。因此,經濟系統開採、自然資源的利用都要相互協調,若是自然資源一直消耗大於再生,經濟系統的供給也會越來越少。只有自然資源的再生能力大於人類的消耗,經濟系統才能發展下去。因此,經濟系統要保護生態系統,維持其再生能力,才能維持經濟系統的持續發展。

組成要素

生態經濟系統是由生態亞系統和經濟亞系統相互耦合而成的複合系統,各亞系統又是由若干要素或子系統構成的,這些要索就是生態經濟系統的組成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有人口環境資源科技

人口要素

人口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前提和首要因素,是構成生產力要素和體現經濟關係、社會關係的生命實體。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只有和人類相互作用才具有實際意義,沒有人類或者不與人類發生關係的生態經濟系統是不存在的。在生態經濟系統中,人口要素處於主體地位,調控著處於客體地位的其他各要素,因為人類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創造力可以能動地控制和調節生態經濟系統,使之符合自然和社會經濟的客觀發展規律。

環境要素

環境是指與居於主體地位的要素相對應和相互作用的客體條件和空間,在生態經濟系統中,人類處於主體地位,其他處於客體地位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就是環境要素。由於人類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與環境的聯繫必然在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面進行,因此人類的環境就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部分。自然環境是指一切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自然物質和能量的總體,包括物理系統和生物系統,它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生態經濟系統產生和發展的基礎。社會環境是人類社會為了提高自己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有意識的勞動、加工、改造而建立起來的物質生產體系、精神文化體系和上層建築系統。值得注意的是,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同其他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有著根本的區別,一方面,一般生物只是被動地適應環境,而人類可以積極地控制和改造環境使它為自身生存和發展服務。另一方面,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若是超過了環境要素變化的閾值,環境將會遭受破壞,進而影響生態經濟系統的穩定發展。因此,人類的一切社會經濟活動必須與環境要素的變化相協調,從而不斷提高環境質量。

資源要素

資源要素是指環境要素中參與人類生活和物質資料生產的一切物質要素。從本質上而言,資源與環境並無嚴格區別,只有當它們對人類現實表現出不同的功能時才有差異t-種客觀事物作為居於主體地位的人類的客體條件和空間時就是環境,而作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有效用的具體要素時就是資源.因此,資源包含的內容是隨著人類認識和科技的進步而變化的。資源具有數量、質量、時間和空間等多重屬性。根據其來源,資源可以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
自然資源包括氣候資源、生物資源、土壤資源、水資源、能源礦物資源等。自然資源根據其特性和供應能力,一般分為:(1)不可枯竭資源,即穩定供應的資源,如太陽能、風能、全球水資源、大氣、氣候等。它們是在宇宙因素、星球間的相互作用下而在地球產生的,其數量巨大,人類的活動不會引起其數量的明顯變化,但是,有些資源受人類的影響正在加大,如溫室效應、大氣污染、水質變劣等。(2)可再生資源。主要包括生物資源和某些動態的非生物資源·以及它們的複合體(土壤),它們可以藉助生物的生長繁殖和自然物質的循環而得到更新和永續利用,但這須以適度利用和保護為前提,否則,使用不當會使其更新能力受損,以致資源枯竭,如生物多樣性的降低與人類的獵殺、濫捕密切相關,以致某些生物瀕於或者已經滅絕。(3)非更新資源。它是指基本沒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資源,其中,人類對其利用往往是一次性的、難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稱為不可回收的非更新自然資源,如化石能源.而各種金屬礦物和除能源以外的非金屬礦物,是經過億萬年的地球化學循環過程而緩慢形成的,更新能力極弱,但在人類開採利用後,一般是可以回收和重新利用的,稱為可回收非更新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的種類數量、豐度、分布等直接影響生態經濟系統的自然生產力的高低、系統發展方向和速度.
社會經濟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經過生產加工的物質、能量,資金以及社會、經濟、政治、軍事的信息等。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和運動狀態,它不等同於物質或能量,但源於物質、承載於物質,並受能量驅動,因此也是寶貴的資源,以致有人把資源定義為與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相聯繫、有效用的各種客觀要素的總稱。
在各種自然和社會經濟資源中,直接作為人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兩大部分稱為物資要素.生產資料包括人類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所需的一切物質條件,如土地、礦藏、機器、設備、生產建築物、原材料等。勞動者只有同生產資料結合才能進行生產活動,創造物質財富,生活資料是滿足人類自身物質和文化需求的那部分物質產品,它是人類生產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生產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在生態經濟系統中,人類通過勞動,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社會經濟資源、產品·而社會經濟資源反過來又影響著這個轉化過程,這種生產勞動過程就是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相互結合的過程。

科技要素

科技是科學與技術的簡稱。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形式和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人類通過探索來發現科學奧秘,依據科學原理開發而成的各種操作工藝和技能的總稱就是技術,它包括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勞動技能,人類通過科學開發來發明新技術。技術是物化、套用化的科學,是勞動技能、生產經驗與科學知識相結合的產物,是現實的生產力,是聯繫科學與生產的紐帶,科學是理論化的技術,即技術的理論升華就是科學,技術是方法化、工藝化、物質化的科學,現代科技貫穿於社會、經濟的全過程,是第一生產力。人類在生態經濟系統中運用科技來認識和掌握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將自然界中人們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質及其運動形式,轉變成為直接可用的物質及其運動形式,從而使人類可以有目的、有計畫地調控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當然,在生態經濟系統演進的不同時期,科技要素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原始的生態經濟系統中,人類具備的科技知識極少,主要憑藉傳統經驗從事生產活動,生產的育目性很大,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系統的發展極為緩慢進入現代社會後,科技滲透到生態經濟系統的各個方面和領域,人們認識和調控自然的能力大幅提高,因而科技要素在生態經濟系統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資金要素

資金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物質運動的價值形式,或者生態經濟系統中物質資料價值的貨幣形式,其運轉過程表現為價值流。資金的運動經歷貨幣資金(現金)、生產資金和商品資金三種形態或階段。第一階段,人類使用貨幣資金購買生產資料,貨幣資金則儲備轉化為生產資金形態。第二階段即生產過程,工人將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並創造出新的價值。第三階段,通過產品交換、銷售和消費,將生產資金形態轉變為商品資金形態,進而實現貨幣資金循環,即現金回籠,資金之所以能作為生態經濟系統的要素,主要是因為它在循環運動中通過與資源、物質要素的連結,不僅協調了生態經濟系統的物質流通和能量流動,而且實現了價值流增值,促進了系統生產力的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