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生成與套用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生成與套用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生成與套用》是2008年測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餘明。

基本介紹

  • 書名: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生成與套用
  • 作者:餘明
  • ISBN:9787503018664
  • 出版社:測繪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基本信息

出版時間:2008-07-01版 次:1頁 數:194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計算機與網際網路 > 信息系統

內容簡介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生成與套用》以福建為例,在GIS集成技術支持下,依據地學基礎理論、信息傳輸機理,結合空間數據的建設,對福建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的生成和套用進行研究。尤其對地學信息圖譜實現方法進行了探討,用實例說明了面向圖譜生成的數據處理、綜合系列圖的生成方法以及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的構建;用實例驗證並揭示生態環境的時空變化規律。最後,研究了福州市區土地利用變化動態圖譜以及閩西根溪河流域水土流失圖譜,探討了如何將區域可持續發展成果的有關信息轉換為徵兆圖譜、診斷圖譜以及實施圖譜。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生成與套用》可作為地理、測繪、生態與環境、遙感、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選讀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和有關大、中專院校師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餘明,教授,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業。現在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地球信息系工作,GIS專業學科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為資源與環境、地學信息圖譜及套用、GIS理論與方法及其套用等。近年來,主持省級課題6項,參與國家級或省級課題8項。發表論文60餘篇。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地學信息圖譜研究背景
1.1.1 地學圖譜的提出
1.1.2 地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1.1.3 地學信息圖譜研究進展
1.1.4 幾個熱點問題討論
1.1.5 地學信息圖譜方法論的認識
1.1.6 地學信息圖譜傳輸模式探討
1.1.7 地學信息圖譜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2 地學信息圖譜研究意義和目的
1.2.1 研究意義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區概況
§1.4 研究內容與章節安排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地學信息圖譜實現方法
§2.1 面向圖譜生成的數據處理
2.1.1 遙感數據提取和處理法
2.1.2 GIS空間分析法
2.1.3 空間數據挖掘法
§2.2 野外考察
2.2.1 野外考察意義
2.2.2 野外考察線路及工作
§2.3 生態環境綜合系列圖生成法
2.3.1 主要方法
2.3.2 生態環境綜合系列圖生成
§2.4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生成法
2.4.1 主要構建步驟
2.4.2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生成
§2.5 其他地學信息圖譜生成法
§2.6 地圖分析法與信息圖譜分析法
2.6.1 傳統地圖與現代地圖分析比較
2.6.2 一般地圖分析與地學信息圖譜分析比較
§2.7 本章小結
第3章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指標體系及分類體系
§3.1 福建生態環境分類體系
3.1.1.區域生態環境分類指標選取
3.1.2 福建生態環境分類體系確定
3.1.3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指標體系
§3.2 福建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類型
3.2.1 分類技術路線
3.2.2 四套分類方案
3.2.3 關鍵技術處理
3.2.4 四套方案評價
§3.3 其他信息圖譜分類體系
3.3.1 簡介
3.3.2 分類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資料庫
§4.1 生態環境GIS基礎資料庫數據整合
4.1.1 空間上應按照統一範式的區域劃分
4.1.2 時間上可依時序結構劃分
4.1.3 管理上應依靠通用軟體操作
4.1.4 數據整合案例
§4.2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資料庫系統設計
4.2.1 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編碼原則
4.2.2 圖譜數據的資料庫結構
§4.3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資料庫系統開發
4.3.1 系統開發方法討論
4.3.2 集成開發模式及實現
§4.4 福建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資料庫特點
4.4.1 綜合信息圖譜資料庫建立
4.4.2 綜合信息圖譜資料庫與一般GIS資料庫比較
4.4.3 綜合信息圖譜資料庫套用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及套用
§5.1 福建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表現形式和套用
5.1.1 福建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表現形式
5.1.2 福州市和長泰縣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套用
§5.2 福州土地利用變化動態圖譜
5.2.1 福州土地利用變化信息圖譜時空變化模型
5.2.2 土地利用變化空間擴展過程分析
5.2.3 土地利用變化景觀特徵分析
5.2.4 信息圖譜法與景觀生態法分析比較
§5.3 閩西根溪河流域水土流失信息圖譜
5.3.1 研究區概況^
5.3.2 水土流失的光譜特徵
5.3.3 水土流失與地形的關係
5.3.4 水土流失研究成果轉換信息圖譜的套用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總結
§6.2 展望
彩色圖版
附錄
附錄1 地貌類型及編碼系統
附錄2 土壤類型及編碼系統
附錄3 植被類型及編碼系統
附錄4 土地利用及編碼系統
附錄5 歸併方案
附錄6 福建氣候類型及指標
附錄7 福建地貌類型及海拔指標
附錄8 福建生態環境各要素主要特徵
附錄9 福建亞熱帶生態環境類型分類體系
附錄10 福建省生態環境綜合信息圖譜譜系概況
參考文獻

前言

20世紀70年代以後,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和現代數字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人類全面進入資訊時代。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不僅推動了地球科學和地球系統科學的信息化和數位化,而且極大地推動了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計算機製圖與地圖學的發展,並為更高層次的地球信息科學的誕生創造了條件。而全球變化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及人類社會所面臨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災害頻繁等緊迫問題的解決,都要求研究和揭示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規律,尋求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相互協調的途徑。這種客觀需求,也促進了地球信息科學的誕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