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智慧

生態智慧是指理解複雜多變的生態關係並在其中健康生存和發展下去的主體素質,使之具有生存實踐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智慧
  • 外文名:Ecological wisdom
  • 性質:哲學
概念簡介,發展起源,

概念簡介

英文:Ecological wisdom
所謂生態智慧是指理解複雜多變的生態關係並在其中健康生存和發展下去的主體素質,使之具有生存實踐的價值。

發展起源

以儒釋道為中心的中華文明,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系統的生態倫理思想。
中國儒家生態智慧的核心是德性,盡心知性而知天,主張“天人合一”,其本質是“主客合一”,肯定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所謂“天地變化,聖人效之”,“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儒家通過肯定天地萬物的內在價值,主張以仁愛之心對待自然,講究天道人倫化和人倫天道化,通過家庭、社會進一步將倫理原則擴展自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說:“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儒家的生態倫理,反映了它一種對寬容和諧的理想社會的追求。
中國道家的生態智慧是一種自然主義的空靈智慧,通過敬畏萬物來完善自我生命。道家強調人要以尊重自然規律為最高準則,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為人生行為的基本皈依。強調人必須順應自然,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莊子把一種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稱為“物化”,也是主客體的相融。這種追求超越物慾,肯定物我之間同體相合的生態哲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與現代環境友好意識相通,與現代生態倫理學相合。
中國佛教的生態智慧的核心是在愛護萬物中追求解脫,它啟發人們通過參悟萬物的本真來完成認知,提升生命。佛家認為萬物是佛性的統一,眾生平等,萬物皆有生存的權利。《涅盤經》中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認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從善待萬物的立場出發,把“勿殺生”奉為“五戒”之首,生態倫理成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煉內容,生態實踐成為覺悟成佛的具體手段,這種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表現出的慈悲為懷的生態倫理精神,客觀上為人們提供了通過利他主義來實現自身價值的通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