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衝擊

甘迺迪衝擊是1963年7月美國甘迺迪政府為防止美元外流,規定本國居民向外國證券投資必須繳納 “利息平衡稅”,從而引起其他西方國家的股市下跌。20世紀50年代中期,西歐和日本的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日益發展,美國的經濟和出口貿易也有所發展,這使紐約的金融市場重現生機。到1963年,外國人在紐約市場發行的國際債券累計140億美元,紐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供應市場。而從50年代初起,由於美國擴軍備戰,其國際收支長期處於逆差狀態,黃金不斷外流。

美國還利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大量交付美元,因此到60年代初期,歐洲美元積累淨額近100億元,對外流動付債210億美元,黃金儲備只剩178億美元。從而1960年爆發了第一次擠兌黃金風潮,出現了美元危機。自1963年以後,美國的國際支付狀況繼續惡化,這一年上半年的國際收支逆差按年率計高達448億美元。黃金滾滾外流,美元疲軟,迫使甘迺迪政府在1963年7月間宣布採取提高貼現率,開始美國人購買外國證券的 “利息平衡稅” (2. 75%-15%)等一系列緊急措施,才暫時緩解了資金惡性外流的趨勢。利息平衡稅,實際上等於對外國公司關閉了美國資本市場,必然引起西方的股市的下跌。然而,美國政府的這一政策並未能有效地制止美元外流。時隔不久,紐約的許多大銀行設法把過剩資本轉移到國外,來追逐較高的收益。結果不但促使了歐洲美元市場的發展,並且在歐洲境外出現了一些新的離岸國際金融中心。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仍在進一步擴大,黃金外流趨勢難以遏制,美元的地位,並不因利息平衡稅的措施而有所緩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