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叢枝病

甘薯叢枝病

甘薯叢枝病是由類菌原體( Mycoplasma—like organism簡稱MLO)引起的一種病害,叢枝病蔓延快、危害大,是甘薯生產的主要病害。在苗床期、大田生長期和窖藏期均可發生,早期染病可致絕收,中、後期染病產量低、質量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薯叢枝病
  • 病原中文名:類菌原體
  • 病原拉丁學名:Mycoplasma—like organism
  • 病害類型:病毒
  • 危害作物:甘薯
  • 為害部位:主蔓、側枝、葉
為害症狀,病毒簡介,傳播途徑,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主蔓萎縮變矮,側枝叢生,葉色淺黃,葉片薄且細小、缺刻增多。側根、鬚根細小、繁多。苗期染病結薯小或不結薯;中後期染病薯塊小且乾癟,薯皮粗糙或生有突起物,顏色變深,病薯塊一般煮不爛,失去食用價值。目前福建、台灣早期染病可致絕收,中、後期染病產量低、質量差。

病毒簡介

Mycoplasma—likeorganism簡稱MLO,稱類菌原體。在病株葉脈韌皮細胞中可見類菌原體,大小為200~1000nm,病株新梢超薄切片在電鏡下可見三層單位膜,內部中央充滿核質樣的纖維狀物質,可能是DNA基因組,其四周布有類似於核蛋白體的顆粒。近年發現馬鈴薯Y病毒組的線狀病毒和類菌原體複合侵染也可引起甘薯叢枝病。

傳播途徑

病藤、病薯上的病毒或類菌原體是初侵染源。乾旱瘠薄地、連作地、早栽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截住病源,控制疫區,嚴防該病傳播蔓延。
(2)選用汕頭紅、同薯8號、禺北白、湖北種、紅心新爪灣、東良1號、漳浦1號、沙澇越等較抗病的品種。在此基礎上,建立無病留種地,培育栽植無病種薯、種苗,發現病株及時拔除,補栽無病壯苗。
(3)及時防治粉虱蚜蟲葉蟬等傳毒昆蟲,以利滅蟲防病。
(4)實行輪作,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鉀肥,適時灌水,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
(5)甘薯與大豆、花生套種防效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