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堌堆革命遺址

甘草堌堆革命遺址

甘草堌堆革命遺址位於台前縣清河鄉甘草堌堆村。

1933年秋,該村建起台前境內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小組。1942年9月27日,日軍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中心區濮(縣)、范(縣)、觀(城)一帶實施“鐵壁合圍”。冀魯豫軍區二分區政委曾思玉率部浴血奮戰,在甘草堌堆突破日、偽“鐵壁合圍”,率領人民民眾衝出包圍圈

2001年10月1日,台前縣政府在甘草堌堆村南黃河控導工程堤上立“甘草堌堆革命老區紀念碑”一座。2004年,甘草堌堆革命遺址被濮陽市委宣傳部公布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草堌堆革命遺址
  • 位於:台前縣清河鄉甘草堌堆村。
  • 始於:1933年秋
  • 級別: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遺址詳細,支援前線,鐵壁合圍,甘草堌堆壩,革命精神,

遺址詳細

20世紀30年代初,富有光榮革命鬥爭傳統的台前人民,不堪忍受統治者的剝削和壓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台前的“紅色搖籃”——甘草堌堆這塊熱土上,點燃了紅色革命的星星之火。甘草堌堆村地處台前縣清水河鄉西南,西與范縣接壤,南與山東鄆城、鄄城隔黃河相望,北依臨黃大堤,地理位置偏僻。30年代初,黃河兩岸旱、澇災害頻繁,加上兵荒馬亂,土匪橫行,地主豪紳魚肉鄉里,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需要一個英明、正確、偉大的政黨領導鬥爭,共產黨也需要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1932年春,中共直南特委負責人劉晏春來到甘草堌堆村,他通過革命老人盧大爺,結識了有正義感的王性欽等人,經常向他們講述革命道理,王性欽等人的思想覺悟迅速提高。1933年底,劉晏春介紹王性欽、盧兆德、孫連元、陳有福、王性聰5人入黨,並成立甘草堌堆黨小組,王性欽為組長。1936年又發展王福榮、王性堯、王性善等人入黨,這年秋天,在王性欽家裡建立了第一屆黨支部,支部書記王性善,組織委員王性堯,宣傳委員王福榮,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台前境內建立的第一個黨支部。1937年秋,范縣、壽張遭受水災,甘草堌堆黨支部一方面組織貧苦農民抗洪救災,一方面積極發展黨員。1937年至l938年,先後發展陳有賢、王性林、於士傑、陳興理、王性和、陳有嶺、陳有德等人人黨,1938年底全村共有黨員23人,l939年至l942年又發展了盧召太、王福連等十幾名黨員,進一步壯大了黨的組織。中國共產黨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並很快成長起來。

支援前線

革命的烈火鍛鍊了甘草堌堆黨支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這裡的黨組織把一批批黨員幹部送往抗敵前線,同時領導民眾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始終是一個攻不破、壓不垮、不變色的堅強堡壘。
1933年至l938年,劉晏春經常到甘草堌堆來,一住就是十幾天。國民黨政府曾布告懸賞,誰報告劉晏春的住處,賞現洋1000塊,誰逮住劉晏春,賞現洋2000塊,敵人還經常到村上去逮劉晏春。1935年秋天的一個上午,敵人來了一個騎兵連到甘草堌堆抓劉晏春,當時,劉晏春住在王性欽家裡。王性欽大智大勇,就在他的家裡招待敵我兩方,終於使劉晏春安全脫身。革命老人陳友奎,在黨支部的教育下,思想進步,立場堅定,他曾掩護過曾思玉、曾長柏及其家屬多次,並在襲擊敵人中立過許多戰功。
1937年春,上級黨組織在甘草堌堆村建立了情報站,主要任務是傳送魯西特委和泰西特委的往返檔案。當時提出“人在信在,有人就有信”,就是說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檔案落在敵人手中。1937年秋,王性善受劉晏春委託,把一份重要檔案送往泰西,他扮成一個商人,把檔案藏在鞋中,路上遇到敵人的幾次盤問,都對答如流,過了好幾個關口,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1939年,壽張淪陷,日本侵略者和漢奸殘酷地對廣大人民進行摧殘,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這年冬季,楊勇、曾思玉帶領的八路軍來到壽張一帶,打日軍,戰頑匪,在這裡建立了抗日根據地。甘草堌堆黨支部藉機組織民兵武裝,配合八路軍,進行抗日鬥爭。1940年,全村發展武裝民兵30人,配備長短槍30多支,他們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保衛革命根據地,同時還經常去敵占區散發傳單,擾亂敵人,打擊敵人。1940年秋天的一個夜晚30多名武裝民兵去敵占區耿王樓據點附近割電線、拆橋樑、扒公路,使敵人終日不得安寧,有力地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無論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甘草堌堆都是“支前模範村”,革命幹部、八路軍指戰員一到甘草堌堆都親切的說“到家了。”十幾年的革命戰爭中,到底有多少黨的幹部及八路軍指戰員在甘草堌堆被掩護過、營救過,誰也數不清,我黨、我軍的領導人楊勇、曾思玉、劉晏春、曾長柏等都在甘草堌堆居住過。
儘管當時民眾生活十分困難,但是他們還節衣縮食,傾家紓難,給革命者送糧送衣,給傷病員買藥治病,出工支前。

鐵壁合圍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南侵,華北大好河山相繼淪陷。八路軍挺進冀魯豫,創建抗日根據地,浴血奮戰,收復失地。對此,日偽軍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調重兵,出動飛機、坦克,對根據地實施空前規模的進攻和殘酷掃蕩。日軍由分進合擊轉向大規模的“鐵壁合圍”,根據地逐漸縮小,最後退縮集中在濮(縣)范(縣)觀(城)和壽張縣西南部的黃河兩岸,這一帶成為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地帶。根據當時情況,1942年5月冀魯豫區黨委提出的主要任務是:展開全面對敵鬥爭,加強游擊支隊的活動,開展對偽軍、偽組織的工作,整頓民兵聯防,準備夏季攻勢。6月,北方局指出冀魯豫形勢的嚴重性,要求必須抓緊時機全面發動民眾,開展民眾性的游擊戰爭。9月,劉少奇由華中赴延安路經冀魯豫區時也指出“發動民眾,依靠民眾,鞏固抗日根據地。”
根據上述指示,結合邊區具體情況,經過積極準備,7月初至8月間,我軍展開全區性的夏季攻勢,消滅了不少敵人,拔除了許多據點。同時游擊支隊積極活動,帶領地方武裝打擊敵人。根據北方局指示,從8月20日至9月,又進行了秋季對敵政治攻勢。就連日軍在九二七“掃蕩”前也不得不承認“盤踞魯西一帶的共軍除經過1939年6月第十二軍的作戰及1941年第三十二師團的討伐外,未受過大的打擊。特別是第一一五師教三旅,幾年來在魯西建立了強大的地盤。當我方壓力加強時即退散潛伏,壓力減弱時即行活動,不斷我方襲擊,從冶安區奪取糧秣,對民眾進行政治工作......該地區從7月份前後開始,企圖進一步加強根據地,似正擴充兵力。特別是乘我三十二師團警備力量空虛之際,大有加強活動的趨勢。”這也充分證明敵人對根據地磐石般的鞏固和在我軍夏季攻勢面前惶惶不安。
“金風卻暑,玉露生涼”,冀魯豫邊區軍民歡樂的渡過中秋節。正當八路軍整訓,黨政幹部下鄉,廣大民眾高唱:“解放軍的天是明朗的天”,積極開展生產運動,迎接更大勝利的時候,1942年9月27日(陰曆八月十八日)拂曉,日軍突然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中心區濮范觀一帶進行空前規模的秋季大“掃蕩”。本來敵人這次掃蕩是早有計畫,有準備進行的。據敵人《華北治安戰》所載,敵第12軍根據其所謂“肅正”計畫,早已進行徹底摧毀魯西根據地的準備工作。在日軍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土橋軍司令親自主持了由兵團長以下主要幹部參加進行的圖上戰術、兵棋教育、現場指揮等研究工作,各參加作戰的部隊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了對我軍戰法訓練。
日軍這次“掃蕩”,妄圖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實施“鐵壁合圍”(敵人稱完全包圍),採取了突然襲擊戰術。日軍參加作戰的部隊有石田支隊的5個步兵大隊,大熊支隊5個步兵大隊,輕裝甲車一個中隊,高原支隊的騎兵兩個中隊、炮兵一個中隊計6500餘人。連同當地偽軍共3萬餘人,並有飛機10餘架、坦克30餘輛、汽車400輛予以配合。
在這次反“掃蕩”中,戰鬥最激烈的是曾思玉(教導三旅政軍、二分區軍政委員會書記)指揮的教導三旅甘草堌堆突圍戰。9 月26日,他帶領七、八、九團的第一連和各團班長訓練隊,共4個連的兵力,駐到鄆城縣北部的李樓準備召開地方黨政軍負責人會議,布置秋季征糧工作。當日夜,情況突變,發現敵情,並偵知日偽有“鐵壁合圍”企圖,曾思玉率領部隊和地方黨政幹部,北過黃河故道,於黎明前迅速轉移到甘草堌堆一帶。戰士們非常樂觀和自豪,風趣地做起打油詩來:“黃河兩岸度春秋,不滅鬼子不罷休……”。27日上午7時左右,發現敵人打著太陽旗分路向我猛撲過來,曾思玉立即召開會議,決定乘敵人合圍圈未形成之際,從東北壽張方向打出去。各連經過緊急動員,作好戰鬥準備。豈知,敵人又從西北方向壓來,兵力更加雄厚。上午9時,敵軍形成戰略包圍,中午開始向著甘草堌堆一帶村莊逼近,四面八方響起槍聲,日軍轟炸機一架一架地從遠方飛來,像穿梭似的在我軍民上空不斷俯衝掃射,瘋狂地進行轟炸;敵人的偵察機也像飢餓的老鷹一樣,在合圍圈上空盤旋著;地面上的敵人打著大小不同的紅、藍、白、黑各種顏色的旗幟,向合圍地區開進;敵人的坦克,汽車越過一條條抗日道溝,顛顛簸簸地爬行著,有的步兵還為坦克、汽車開闢道路;騎兵部隊打著黑色旗子,在開闊地里穿來穿去。無數村落煙塵四起,炮火轟鳴,大小村莊均陷入極度混亂和恐怖之中。驚慌的村民呼兒喚女,四散奔逃,到處是一片悽慘的呼喊聲。隨著敵人的狂轟亂炸,密集的人群里血肉飛濺,屍橫遍野。根據地不少縣區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及軍區後方工廠、醫院、報社等單位的人從四面八方被迫轉移到這一帶沙灘上,與曾思玉帶領的軍民會合。下午3時,敵人進一步把集中在甘草堌堆一帶成千上萬的民眾團團包圍,槍聲、炮聲呼嘯而來。在這塊方圓不到3公里的沙灘上,人們被日軍逼得無路可走,無處藏身,八路軍走一步,民眾跟一步,八路軍走到哪裡,民眾就跟到哪裡,人群把抗日溝擠得滿滿的。指戰員看著生死與共的民眾,沒有眼淚和悲傷,只有憤怒的烈火充滿胸膛,他們個個義憤填膺,持槍挺胸,憤怒地盯著敵人,誓與敵人決一死戰。為了儘快突破敵人的合圍曾思玉把所有部隊集中起來統一指揮,一面保護民眾,一面伺機突圍。曾思玉冷靜地觀察、分析敵情:東北方向有敵人的騎兵和坦克用來卡脖子的,不能硬碰;西北和西南方向,從第一線到戰術縱深,均有紅、黃、藍、白、黑不同顏色的旗子向合圍地區移動,看來是敵軍的主力;只有東南方向距部隊和民眾千餘米的地段,有日本的膏藥旗和幾面紅色的小三角旗子停在那裡,在縱深處看不到其他旗子。日軍判斷八路軍不敢從黃河沙灘上突圍,搞的是一線式配置。曾思玉判明敵人的部署尚未調整就緒,決定動員部隊堅決突圍。他果斷地命令八團參謀長王曉波帶領部分部隊沿著正南道溝,利用茵柳棵、大麻籽棵接近敵人,集中兵力、火力,發揮刺刀、手榴彈的近戰威力,採取突然動作,向東南方向的敵人猛烈衝擊。又命令組織輕機槍和特別射手,利用道溝、道沿就近射擊,用準確的火力壓制敵人,保障突圍成功。正在手忙腳亂地在茵柳棵下挖工事的日軍,發覺八路軍的意圖,立刻用機槍、投擲筒一齊猛烈射擊。經過激烈的廝殺,第一次突圍沒有成功,一連副連長王清山英勇犧牲。情況越來越危急,但是這支有著紅軍光榮傳統的英雄部隊,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萬眾一心,一點也不驚慌。這時,敵人的縱深炮火向我軍民準備突圍的方向猛烈轟擊,企圖阻止我軍突圍,子彈嗖嗖地在頭上飛過,炮彈轟隆隆在人群中爆炸,陣地上到處瀰漫著火藥味,炮彈掀起的黃沙,遮天蔽日。敵人的每一次炮火,都會造成軍民的死傷,有的婦女懷抱嬰兒被炸的血肉橫飛,有的孩子趴在地上哭媽媽,還有哭兒子和丈夫的,鄉親們向子弟兵高喊:“救命啊……”看到如此悲慘的情景,戰士們的舊恨新仇一齊湧上心頭,大家齊聲喊:“曾政委.快下命令吧.我們和敵人拼了!”曾思玉果斷地說:“同志們,第一次突圍沒有奏效,現在情況萬分危急,每個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要起模範作用,全體同志要拿出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來,為死難烈士和父老鄉親兄弟們報仇,為人民立功。俗話說‘一人拚命,十人難擋’,我們要有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堅定決心。部隊迅速做好衝鋒準備,炊事員丟掉油鹽桶,拿起扁擔、鐵鏟同日軍拚命,我們要把成千上萬的人民民眾從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下解救出來,機槍射手掛皮帶端著射擊,步槍上刺刀,手榴彈一律打開蓋子,聽衝鋒號,所有輕機槍、步槍、擲彈筒對準日軍的膏藥旗,在900米寬的地段內,向茵柳棵下的日軍一齊開火!4個連同時展開戰鬥隊形,像猛虎下山一樣地衝過去,只許向前,不許後退!一直向黃河南岸楊集、李集方向突圍!”經過短暫的動員和準備,司令員吹起了衝鋒號,隨著昂揚激越的號音,八路軍的機槍、步槍齊向茵柳棵下的日軍開火,四個連的勇士同時跳出道溝,隨著驚天動地的喊殺聲,一舉突入敵人的陣地,敵人的機槍頓時變成了啞巴。英雄們霹靂般的喊殺聲威震敵膽,更加鼓舞了軍民的鬥志,部隊一鼓作氣,在敵人陣地上同日軍展開了生死搏鬥,這個地段的100多名日軍,被打得死的死、傷的傷,我軍亦付出了數十人傷亡的代價,敵人的合圍圈被撕開了一個大缺口,被圍的民眾扶老攜幼,踩著日軍的屍體,緊隨部隊,潮水般湧出了合圍圈。突圍軍民迅速向南轉移,奔向黃河故道。此時,曾思玉忽然發現日軍騎兵部隊從東北方向賓士而來,立即命令騎兵班長朱孝治帶領騎兵班在沙灘上狂奔揚起塵土,造成疑兵,並令騎兵搶先占領東北方向的小村,疏散在村北的道溝里,阻擊敵人。須臾,敵軍進入伏擊陣地,我軍伏兵突起,對準敵騎兵猛烈射擊,敵騎兵受阻,後續騎兵望見滿天塵沙,未敢近前,突圍部隊掩護民眾勝利越過黃河故道,奔向黃河南楊集、李集安全地帶。
面對敵人的“鐵壁合圍”,我們還有一部分幹部機智勇敢,虎口脫險。敵人“掃蕩”時,二分區後方醫院四所駐在甘草堌堆。據當時的看護員於永海回憶:該院所有幹部醫生50人,輕重傷號百餘人,所部和特重傷員駐甘草堌堆。9月25日獲悉日偽軍在附近縣增兵,有所警惕,待發現敵情後,幹部在該村南瓜地里內,腳蹬手扒掩體,上有薄土和秧葉覆蓋。27日中午,敵人騎兵遍地搜查,被其踏傷一些同志,但他們都忍痛嚴守紀律,未露目標,輕傷員化裝成民眾,重傷員隱蔽在地瓜窖內,留一氣孔,上蓋柴草,他們每天只能吃一頓晚飯。傷員在不能換藥的合圍圈中心,堅持了兩天。29日晚,在我部隊的保護下,安全往西北轉移到朝城縣王觀村。這次掃蕩中除了炊事班長付登弟因籌給養被俘(到濟南後釋放)和於永海找領導聯繫時被發現打傷脫險外,余者無傷亡。由於他們巧妙隱蔽,虎口存身,“掃蕩”過後受到領導表揚。
在反擊日偽大“掃蕩”中,八路軍許多英雄為國捐軀。第八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魏金三、教育、教導三旅民運科長陳偉、八團一連副連長王清山英勇犧牲,八團教育參謀長韓國棟在突圍衝殺中身負重傷,寧死不當俘虜,爬到茵柳棵下,燒毀皮包里的檔案,壯烈殉國!甘草堌堆村的陳廣銀、陳光乾、王性春、孫連元、王興波等人英勇奮戰,不幸犧牲。在這次反“掃蕩”中,我根據地軍民斃、傷、俘日偽軍300餘人,其中斃傷日軍黃番中尉以下數十人,並繳獲槍百餘支。但我地方機關、學校和民眾卻蒙受了日寇燒殺姦淫搶掠的嚴重災難,是抗戰八年中受到的一次最大浩劫。我黨政軍民傷亡279人、被俘116人、失散873人、被抓走民眾600餘人。房屋用具被焚燒,糧食牲畜被搶掠,婦女被糟蹋。更令人憤恨的是禽獸不如的敵軍竟在被姦污的婦女陰道內插如麻桿,活活捅死。他們還在麵缸里拉屎,在飯鍋里撒尿,往井裡投髒東西。日軍對逃難民眾像趕牲畜一樣,青年人許多被抓當苦工……
由於我們軍民幹部親密無間,不少基層民眾發揚了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掩護了不少幹部。日軍沖入甘草堌堆後,抓住村民陳光乾逼問八路軍傷員藏在哪裡,陳光乾為保護八路軍及黨政幹部,寧死不屈,被日軍扔入大火中,陳爬出後又被扔進去,最後活活燒死。王伯房之父為保護抗日人員被槍殺。陳廣齊因不出賣抗日人員被日軍反覆灌涼水數次後凍死。八路軍司務長鬍克正和甘草堌堆村包括王性全在內的8名民眾一起被捕,押往濟南審問時,王性全不顧生命危險,一口咬定胡克正是他的弟弟,在家務農,挽救了胡克正。這種親密的軍民魚水關係,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做到。

甘草堌堆壩

新中國成立後,台前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客服重重困難,大幹苦幹,努力發展生產,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黃河日趨北移,1964年,甘草堌堆段河道大溜頂沖,日坍耕地數十步,黃河大有改道順堤行洪之勢,灘區百餘村危在旦夕。時任中甘草堌堆公社書記的邵化范心若火焚,三赴鄭州為民請命。省委常委劉晏春心繫革命老區,數邀黃委會及豫魯河務局領導聽取匯報,議定興工控河事宜。縣第二修防段詳察河情水勢,博採古今治河之策,遂定築壩控河、固灘保堤方略。是年秋,甘草堌堆公社民眾風餐露宿,力戰狂流,於甘草堌堆村南搶修草壩3道,以柳石枕裹護,暫緩水勢險情,灘區人民將此壩稱為救命壩。l966年獲民辦公助,是年l0月17日至ll月17日,築石壩20道,控河3000米,原草壩設計建為石壩。工程竣工後,險情排除,後續修加固。到1996年,總計建成石壩38道,控河3600米,總投工l0萬餘個,投資367萬元。此工程開黃河護灘控導工程之端。l984年,縣政府將第一道救命壩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革命精神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為讓革命精神永遠激勵下一代,應甘草堌堆村民眾的迫切要求,由全國勞動摸范、原清水河鄉黨委書記邵化范倡導,經多方聯絡,在縣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市、縣河務局和台前縣史志辦、清水河鄉黨委、政府的大力配合下,縣政府多方籌資,於2001年l0月1日在甘草堌堆村南黃河控導工程堤上豎起甘草堌堆革命紀念碑四面碑一通,甘草堌堆村民立臥碑二通。
甘草堌堆革命紀念碑正面碑文分別刻有台前中共建黨第一村紀念碑文、突破日偽“九二七”鐵壁合圍紀念碑文及甘草堌堆壩碑文。台前中共建黨第一村紀念碑文記述了甘草堌堆村成立黨支部,後來發展黨員,建立情報站,傳送黨的檔案,建立民兵抗日武裝,成為支前模範村的前後經過;突破日偽“九二七”鐵壁合圍紀念碑文記述了當年曾思玉帶領軍民突破日偽軍圍困,與敵人激戰的經過;甘草堌堆壩碑文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後,當地黨群協力與周邊村建成台前境第一處護灘控導工程的經過。甘草堌堆革命紀念碑背面碑文介紹了甘草堌堆村的歷史歸屬,及其作為革命紀念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黨的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當地黨群協力建壩,建成標準化學校等重要大事。
甘草堌堆村作為宣傳台前革命歷史的“活教材”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及清水河鄉黨政府非常重視利用甘草堌堆革命紀念地對廣大黨員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每年清明節、“七一”、“十一”前後,清水河鄉黨委、政府組織當地中小學生到甘草堌堆革命紀念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甘草堌堆革命紀念地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台前人民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自覺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