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詩文集

甘苦詩文集

《甘苦詩文集(精)》是詩文集。分為三輯,第一輯為新詩、散文詩、舊體詩、詞、對聯。第二輯為散文、隨筆。第三輯為雜談、雜文。作者甘苦是位老作家,解放前就開始發表作品。粉碎“四人幫”後復出文壇,且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這本詩文集應該是他一生創作的一個縮影。

基本介紹

  • 書名:甘苦詩文集
  • 出版社:上海文藝
  • 頁數:186頁
  • 開本:32
  • 作者:甘苦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153495、9787532153497 
基本內容,編輯推薦,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基本內容

《甘苦詩文集(精)》是詩文集。分為三輯,第一輯為新詩、散文詩、舊體詩、詞、對聯。第二輯為散文、隨筆。第三輯為雜談、雜文。作者甘苦是位老作家,解放前就開始發表作品。粉碎“四人幫”後復出文壇,且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這本詩文集應該是他一生創作的一個縮影。

編輯推薦

《甘苦詩文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目錄


新詩、散文詩、舊體詩、詞
你的名字——獻給戰洪魔的人們
山石
致長沙燈火
迎春花
勸鋤歌——山村散曲
戀之歌
月夜心曲
寫給下鄉幹部
晨讀吟
鏡月篇
搶險
岳王亭——清明懷古
晨讀偶成
題書箋
朝夕拾零
讀報
電話機旁
“紅旗”頌
詠象棋
七絕·六十初度
七絕·八秩自壽
七絕
七絕·與田明清君閒侃
七絕·贈黃鶴逸君
七絕
七律二首
七律·青山行
七律·酬克明君邀余湘陰任教
七律
憶江南
菩薩蠻·春遊岳陽樓
調笑令
江邊偶成
訪友回家得趣
老來哈
臨江仙·天涯海角偶成
杜甫江閣堤畔漫步
……
對聯
散集、讀書筆記、雜談
附錄

作者簡介

甘苦,男,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4月出生於湖南湘陰縣仁和垸(鄉)一個僱農家庭,7歲入讀私塾,11歲寄讀仁和完小,13歲考入湘陰縣立初級中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被保送長沙省立第一師範(湖南第一師範前身),在地下黨領導下參加護校鬥爭和迎接解放,1949年12月經中共長沙市委安排調入長沙市人民政府稅務局從事文秘工作,1957年調入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下轄的湖南省展覽館從事宣傳文化工作,1962年內劃“右派”,下放到湖南省岳陽市國營屈原農場勞動改造,1965年開始在湘陰、汨羅、屈原農場等地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先任代課教師,後轉為國家教師,1991年在屈原中學退休。

序言

年逾八旬的甘苦兄,在友人的敦促下,終於將他的詩文集編就以便付梓。承他抬愛囑我作序,這很讓我惶恐不安。我雖早已年過花甲,但面對他只能是“年輕”的後學;我雖可忝人老作家之列,但他於1947年開始發表作品時,我還未臨人世。
唯一讓我稍覺心安的理由,是我們相識於1973年秋,當時湖南省革委會文化領導小組,在韶山招待所舉辦四十天的文學創作會議,甘苦兄來自洞庭湖濱的一個農場,我來自株洲的一家工廠。我們朝夕晤談,相見恨晚,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忘年交。但揖手而別後,彼此便失去聯繫,直到十幾年前,甘苦兄從弘征兄處得到我的電話號碼及通信處,我們才有了密切的來往。
詩文集分為三輯:新詩、散文詩、舊體詩、詞,對聯,散文、隨筆、雜談、雜文。從發表時間來看,又可分為解放前、新中國成立到1958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漫長清平歲月。甘苦兄的作品理應不止這些,有不少遺失了,還有1957年他蒙冤戴上“右”冠後,就很少創作文學作品了。即便有機會發表,他也會小小心心,免得“槍打出頭鳥”。那次創作會議,他的短篇小說《老來青》,被《湘江文藝》的主編郭味農看中。1974年4月,編輯部寄他清樣,其時全國正批判劇本《還牛》。“我也寫牛,但只寫了‘人與自然的鬥爭’,犯了‘沒寫階級鬥爭’之諱。一想到曾被批鬥的情景,餘悸猶存,迅即赴長沙將稿子索回”(《掃地憶語》)。
甘苦兄遭逢厄運,自長沙貶到洞庭湖濱的一個農場服役,當時正青春年少。他夫人是省城一家醫院的大夫,她毅然申請與夫君同行。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他們夫婦相濡以沫,肝膽相照,以苦為樂。由於她醫德好,醫術高明,活人多矣,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和間接地呵護了甘苦兄。甘苦兄常稱夫人為“張大夫”,我們也跟著這樣稱呼,古人說“醫者,仁術也”,張大夫就是這樣一位充滿仁心的醫人醫世者。甘苦兄在“幼子出生,取名甘來,賦此贈內”一詩中云:“坦蕩情懷不自持,箇中滋味兩心知。年來酸辣都嘗遍,合有甘來苦盡時。”
甘苦兄是個早慧的作家和詩人,而且喜讀書,勤思考,對現實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解放前發表於《中央日報》副刊的《保辦公處》、《紀念會(上、中、下)》,作者雖命之為“雜談”,但因寫人生動傳神,營造氛圍得體、貼切,分明具有小說的因子,而且對舊時代醜惡現象的批判,既含蓄又具銳力。解放後直到反“右”前夕,甘苦兄在《人民日報》、《詩刊》、《文藝學習》、《新湖南報》等報刊,發表詩文作品,引人注目。十年災難結束,雲開日出,甘苦兄重操文事,寶刀不老,在《詩刊》、《光明日報》、《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作品》等處,刊載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或被評論家評點,或獲得獎勵,是為不易。 甘苦兄是個多面手,他熟諳諸種文體的奧妙,而且能輕車熟路地予以掌握。更藉助於他傳統國學的根底,筆端總帶著濃郁的書香氣息。他在《七律二首》中唱道:“案頭書卷疊成堆,愛把其中奧理追。半句未通煙半盒,一詞不解茗一杯……”便可看出他在讀書和寫作上,下力甚勤,令人欽佩。
作家和詩人有何種的生活經歷,總會在題材的擷取、敘述的調式及文字的安排上,或多或少地凸現出來。他的詩文,多出自他的親見、親聞、親歷,不誇飾,不遮掩,在“真實”中見胸襟、情致;而行文從容不迫,平易近人,是一種“繁華落盡見真純”的淡逸,似無技巧,而真正的技巧自在其中。他有火熾的赤子情懷,不論寫大社會場景還是寫家庭瑣事,能透現他的憂患意識,又能表達他對新時代的由衷謳歌。新詩《山石》,舊體詩《酬克明君邀余湘陰任教》,散文、隨筆《我的長女是博士》、《掃地憶語》、《書哭》,雜談《說“看客”》、《有關“有關部門”》等等。
《書哭》,是一篇非常漂亮的隨筆,既可看出甘苦兄學養的豐厚,又可看出他不平凡的思想。因讀書而哭的三個境界:眼哭、心哭、魂哭,再著重闡釋魂哭的要旨。結尾云:“因書而哭不僅無傷於生活,而且有益於身心;眼哭能讓我們體味人間的真情,心哭能讓我們受到文學的震撼,而靈魂之哭則會讓我們接受一次又一次聖潔而崇高的洗禮。”
《誰道人生無再少》,是我愛讀的文章。因為我已入老境,便產生了許多疏懶和愁緒,讀過後覺精神一振。文中所引古人詩句雖早知,但再讀卻格外親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蘇東坡)。
甘苦兄在我們這一群老友中,他是年長者,但樂觀、平和、健康、思維敏捷,與之交談,聲音洪亮,元氣彌滿,故期頤之壽可待矣。正如他七絕《八秩自壽》之二所吟:“天公有意憐幽草,面壁從頭再廿年。”
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是為序。
癸巳冬於株洲無暇居
(聶鑫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