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旱作農業發展的意見

【發布單位】甘肅省
【發布文號】甘政辦發〔2007〕159號
【發布日期】2007-11-21
【生效日期】2007-11-2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檔案來源】甘肅省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旱作農業發展的意見
(甘政辦發〔2007〕15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根據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為了加快我省旱作農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旱作農業區的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步伐,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發展旱作農業的重要意義
我省乾旱少雨,水資源緊缺,是以旱作農業為主的省份。旱作農業區主要分布在隴東、中部黃土高原區,涉及10個市州69個縣市區1700萬人口,山旱地面積大,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災害頻發,農村經濟基礎薄弱,糧食產量低而不穩,農民生產生活困難。大力發展旱作農業,有利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保證全省糧食安全,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旱作農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發展旱作農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更新思路和理念,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全省農村經濟協調平衡發展。
二、加快發展旱作農業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 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技為支撐,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堅持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齊抓的方針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政策引導、示範帶動的原則,大力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按照“修梯田、打水窖、興科技、鋪地膜、調結構”的發展思路,完善用水、保水、蓄水、攔水、截水5大技術體系,推廣集成旱作農業技術,創新機制,強化服務,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抗旱增收長效機制,促進旱作農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 主要目標。建立完善現代旱作農業技術創新與推廣體系,大力普及成熟適用的抗旱節水技術,集成推廣抗旱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新機具。到2010年基本形成標準化、系統化、科學化的綜合抗旱技術體系;實現糧食生產穩定增長,使全省糧食生產能力在現有基礎上增加50萬噸;農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等目標。
三、加快發展旱作農業的重點任務
(一) 完善旱作農業技術創新與服務體系。強化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業技術推廣網路,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完善旱作農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研、教學、推廣單位聯合,提高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推廣普及旱作農業技術,建立旱作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長效機制。
(二) 推廣全膜雙壟集雨溝播為主的地膜覆蓋技術。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是我省旱作農業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和革命性措施。“十一五”期間,把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作為乾旱區提高糧食產量的核心技術,下大力氣推廣。力爭2008年推廣面積達到200萬畝,2009年達到350萬畝,2010年達到500萬畝。同時,示範推廣膜側溝播、秋覆膜和頂凌覆膜、一膜兩用、小麥全膜覆蓋穴播多茬種植等覆蓋栽培新技術。
(三) 推廣集雨補灌為主的旱作節水技術。通過興修水平梯田、水平溝、隔坡梯田、豐產溝、鋪壓砂田等田間保水工程,減少地表徑流,提高雨水攔蓄入滲利用率。修建集雨水窖、蓄水池、溫室及大棚集雨槽,採用滴灌、管灌、噴灌、穴灌等方式,到2010年,集雨補灌面積達到600萬畝,進一步增強旱作農業的可控能力。
(四) 推廣以抗耐旱品種為主的生物抗旱技術。突出耐旱、抗旱性品種推廣套用,大力推廣種子包衣、藥劑拌種、精量半精量播種、抗旱劑、保水劑、抑蒸劑等配套技術,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充分利用旱地化肥、農藥等污染少、農產品品質好等優勢生產條件,發展具有旱地特色的優質無公害品牌產品,實現產品增值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到2010年種子包衣率達到50%以上,良種率達到95%以上。
(五)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為主的培肥地力技術。把耕地質量建設的重點放在中低產田改造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秋施肥、化肥深施、增施有機肥等科學施肥技術,擴大綠肥生產和秸稈還田等培肥地力技術的套用面積,提高耕地質量。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力爭到2010年,全省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000萬畝,科學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50%以上。
(六) 推廣保護性耕作為主的機械化作業技術。因地制宜推廣機械深松、高茬收割、秸稈直接粉碎還田、機械起壟覆膜、精少量播種、機收機播等機械化旱作農業技術。力爭到2010年,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達到200萬畝,其中全免耕達到50萬畝,少耕達到150萬畝。
四、加快發展旱作農業的保障措施
(一)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旱作農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並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要組織力量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規劃,堅持典型引路,抓好綜合抗旱技術措施的落實。加強農業、發改、財政、科技、水利、扶貧、金融等部門間的協作配合,搞好資金投入、技術指導、項目扶持、設施配套等各項服務工作,形成支持旱作農業發展和旱作農業技術推廣的良好機制。要層層建立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 努力增加旱作農業的投入。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加大對旱作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不斷增加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產業開發的扶持資金。省、市州、縣市區財政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扶持以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技術的推廣,提高旱作農業區科技抗旱能力,增強旱作農業的發展後勁。省財政要通過預算安排、整合其他支農專項資金等渠道籌集資金,2008年省級用於扶持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推廣的專項資金要達到5000萬元。市州、縣市區財政部門也要通過預算安排、整合其他支農專項資金等渠道增加投入,且配套比例不能低於10%。縣市區水利、扶貧、農業綜合開發、農機等部門要規範資金使用,加大項目扶持力度,積極支持旱作農業的發展。要重視農村金融條件的改善,充分利用國家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試點的有利時機,抓好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的發展工作。要加大旱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增加以興修梯田為主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加快梯田建設步伐。要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快小流域綜合治理,使旱作農業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 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升級。要加大馬鈴薯、玉米、草畜和林果等產業培育力度,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樹立品牌意識,大力發展旱作節水型設施農業及優質小雜糧、名優果品和花卉、蔬菜、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要合理調整、壓縮小麥等夏收作物面積,擴大馬鈴薯、玉米等秋收作物面積,使作物需水關鍵期與雨季同步,提高降雨的利用率。要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和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促進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最佳化。
(四) 進一步提高旱作農業科技水平。要加強旱作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平台等媒體,通過現場觀摩、辦培訓班等形式,有計畫、有步驟地對基層技術人員、農民民眾進行培訓,培養、造就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旱作農業技術人才。農業科研單位要加快旱作農業科技成果的創新,加強抗旱優質新品種的選育工作,組織開展旱作農業技術標準化研究和新機具研發,為旱作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儲備。農業技術推广部門要加大現有先進實用旱作農業技術的組裝配套和推廣套用力度,積極推廣節水、節肥、節藥和節種等節本增效技術,創辦各種類型的旱作農業示範點和示範區,組織技術人員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創新推廣模式,搞好技術服務,不斷提高全省旱作農業的科技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