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十二出使

甘羅十二出使

《甘羅十二出使》選自《戰國策-秦策五》。甘羅,戰國時楚國下蔡(現在安徽鳳台)人,秦相甘茂之孫。十二歲事呂不韋,出使趙國。據《史記》,甘羅使趙還秦後,秦王拜他為上卿。題目是編者加的。

甘羅,秦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少年政治家甘羅,年僅十二,卻能洞察時局,利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了丞相呂不韋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使秦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趙國五個城池。甘羅少年有為,十二歲成為秦國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外,也與當時的客觀環境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羅十二出使
  • 選自:《戰國策-秦策五》
  • 人物:甘羅
  • 時間:戰國
原文,譯文,釋義,文章分析,

原文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質於秦。文信侯因請張唐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唐辭曰:“燕者,必徑於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羅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矣。今吾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為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羅見張唐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戰勝攻取,不知其數;攻城墮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羅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與?”曰:“知之。”“應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專與?”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曰:“卿明知為不如文信侯專歟?”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去鹹陽七里,絞而殺之。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唐曰:“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
趙王,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曰:“聞之。”聞張唐之相燕與?”曰:“聞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齎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譯文

文信侯呂不韋想攻打趙國以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他派剛成君蔡澤燕國作大臣,經過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為質。文信侯於是請秦人張唐到燕國作相國,以聯合燕國攻伐趙國、擴大他在河間的封地。張唐推辭說:“到燕國去必須取道於趙國,由於過去伐趙結下仇怨,趙國正懸賞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興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羅問:“君侯為什麼這般不高興呢?”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到燕國做了幾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為質,一切就緒了,現在我親自請張唐到燕國為相,他竟推辭不去!”甘羅說:“我有辦法。”文信侯厲聲斥到:“走開!我親自出馬他尚且無動於衷,你還能有什麼辦法!”甘羅辯解說:“古時項七歲時即為孔子師,我今年已十二歲了,君侯為何不讓我去試一試,為何不由分說便呵斥於我呢!”
於是甘羅拜謁張唐問他:“閣下認為您的功勳比武安君如何?”張唐說:“武安君戰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勝數,我張唐不如他。”甘羅問:“閣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嗎?”張唐答道:“是的”甘羅又問:“閣下您看,當年執掌秦政的應侯范睢與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個權勢更大?”張唐說:“應該不如文信侯。”甘羅問:“閣下確認這一點嗎?”張唐說:“是的。”甘羅說:“當年應侯想攻打趙國,可武安君阻攔他,結果應侯在離鹹陽七里處絞死武安君。現在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閣下卻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閣下身死何地啊!”張唐沉吟道:“那就麻煩您跟文信侯說我張唐樂意接受這一使命。”
於是他讓人準備車馬盤纏,擇日起程。甘羅又去跟文信侯說:“請君侯替我備五輛車子,讓我先去趙國替張唐打通關節。”於是甘羅去見趙王,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羅問道:“大王聽說太子丹入秦為質的事嗎?”趙王說:“也聽到了風聲。”甘羅又問:“大王聽說張唐做了燕國宰相了嗎?”趙王說:“聽說過。”甘羅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國,燕國就不敢背叛秦;張唐在燕,秦國也不會欺辱燕國。秦、燕相親,就是為了伐趙,趙國就危險了。秦、燕相好,別無他故,只是為了攻伐趙國,擴張河間地盤而已。為大王計,若能送給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間之地,就能使秦國遣還太子丹,並且聯合趙國一道攻打燕國。”趙王當即割讓五座城邑,秦國也打發太子丹歸燕。趙國攻打燕國,得上谷三十六縣,分給秦國十分之一的土地。

釋義

文信侯(即呂不韋),秦莊襄王時任國相,封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擴大河間的土地)。燕曾以河間十城封呂不韋,這裡說廣河間,即呂不韋擴大河間的封地。河間,戰國時在現在河北獻縣境內。,使剛成君蔡澤(燕人),初游趙、韓、魏,不被任用。後入秦說范雎,范雎薦於秦王,拜為秦相,封剛成君。為秦使燕,使燕太子丹入秦為人質。事燕(到燕國為臣,實際是說服燕王,與秦交好)。三年,而燕太子(燕王喜太子,名丹,曾在趙國為人質,後入秦為人質)。質(抵押)。於秦。文信侯因請張唐秦昭王)時為將軍,曾率兵攻魏、趙等地。相燕〔為燕相)。張唐辭曰:“燕者必徑〔徑(jīng)通“經”),經過。於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官名)。甘羅曰:“君侯秦漢時稱封列侯者為君侯)。呂不韋為文信侯,故稱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矣。今吾自請張卿①〔即張唐。卿,尊美之稱)。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行之〔使之行,使張唐往燕國)。”文信君叱去〔責令甘羅走開)。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曰:“夫項〔項(gāo)春秋時人。《淮南子說林》註:“項年七歲窮難孔子而為之作師”)。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為什麼匆忙地喝斥呢?奚,何。遽,匆忙、急。言,用同“焉”“然”)。?”甘羅見張唐曰 :“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孰與武安君〕與武安君相比,誰的功大?武安君,即白起。白起,秦國(現在陝西眉縣東北)人,昭王時著名將領,封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戰勝攻取,不知其數;攻城墮〔墮(huī)〕通“隳”,摧毀城邑。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羅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歟?”曰:“知之。”“應侯〔應侯〕即范雎秦昭王時任國相,封應侯。之用秦〔用秦〕用事於秦,在秦國當權。也,孰與文信侯專〔專〕獨攬大權。?”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曰:“卿明知為不如文信侯專歟?”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難(nàn)之〕責難他。昭王四十八年,秦軍攻趙都邯鄲,戰鬥不利。次年范雎親自去請白起前往指揮。白起認為不可能取勝,拒不從命。,去鹹陽七里,絞而殺之〔絞而殺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武安君……出鹹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與此處所說“絞而殺之”不同。。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唐曰:“請因孺子而行〔請因孺子而行〕請讓我通過你請示文信侯而去燕國吧。。”令庫具〔具〕備。車,廄具馬,府〔府〕國家儲存錢財的地方。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①〔報〕告知。趙。”見趙王〔趙王〕趙悼襄王,名偃,孝成王子。,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與〕通“歟”。?”曰:“聞之。”“聞張唐之相燕與?”曰:“聞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jī)〕送給。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請歸燕太子〕請讓我使燕太子丹歸國(表示斷絕秦與燕的結盟關係)。,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上谷〕燕上谷郡,在現在河北宣化涿鹿一帶。三十六縣,與秦什一〔與秦什一〕給秦國十分之一。什,通“十”。

文章分析

本文描繪了一個智勇雙全的少年形象。身為國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歲的甘羅胸有成竹,敢於承當。他不但以寥寥數語說服了張唐,而且自告奮勇,出使趙國,輕而易舉地實現了“廣河間”的目的。文中以甘羅為中心共寫了四個人物。張唐害怕“趙人得唐”而拒絕相燕,文信侯碰了張唐的釘子,“去而不快”,都是對甘羅的襯托;而張唐和趙王的先後折服,則正面表現了甘羅的勇和謀,從而有力地突出了這個“聲稱後世”的少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