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犁

甘犁

甘犁,性別男,是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與研究中心主任。

甘犁,1987年獲得清華經管學院學士學位,1998 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及統計學碩士學位。甘犁長期從事套用個體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克法登教授,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任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終身性職務),以及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研究員。甘犁認為,學術環境寬鬆而自由,不一定在哈佛任教才是優秀的學者,也不一定只在《美國經濟評論》發文才算對學術有貢獻。

基本介紹

個人履歷,學術榮譽,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現任職務,曾任職務,主講課程,研究課題及資助,學術成果,英文論文,中文論文,學術著作,工作論文,擔任匿名審稿人的期刊,人物生平,奮發求索,博學多產,醉心學術,超然自得,

個人履歷

甘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師從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麥克法登教授。
2006年,他受邀組建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專門吸收海外經濟、金融與管理領域的博士。目前學院50餘名全職教授、副教授均獲得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經濟管理類博士學位。學院的本科、碩士、博士教育涵蓋金融、經濟、會計與管理學科,實行與國際接軌的全英文教學,使國內經濟與管理學教育跨越式地進入國際水平。
2009年,他發起並領導了全國範圍內的學術調查——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建立起了中國微觀金融的基礎資料庫。目前,該資料庫擁有具有全國及省級代表性的28000多戶中國家庭數據,詳盡記錄中國家庭的資產與負債、收入與支出、保險與保障等方面微觀信息,全面追蹤家庭動態金融行為,填補了中國家庭金融微觀數據的空白。基於該調查完成的關於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收入分配、家庭與小微企業的信貸可得性、房地產市場供需、城鎮化等研究成果,引起了政府、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學術榮譽

· 2001年,德克薩斯大學人文學院拉波波特王獎
· 2006年,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 2007年,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經濟系優秀研究生導師
· 2011年,獲得《Economic Inquiry》最佳論文獎

教育經歷

· 1982-1987: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學士學位
· 1990-1993年: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經濟學,研究生學習
· 1993-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學,碩士學位
· 1993-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現任職務

· 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經濟系,教授,碩士研究生項目負責人
· 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高級研究員
· 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民營企業中心,研究員
·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教授,院長
·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

曾任職務

· 2005-2011: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 1998-2005: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經濟系,助理教授
· 2010:中國長江商學院經濟系,訪問副教授
· 2004-2013: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研究員

主講課程

課程名稱
講授對象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博士
計量經濟學
博士
套用個體經濟學
博士
公共經濟學
博士
論文寫作
碩士
中級總量經濟學
本科
初級總量經濟學
本科

研究課題及資助

· Dean’s Fellowship, University of Texas. Spring 2000
· Faculty Research Grant, University of Texas. 2000-2001
· Research Contract: Second-Best Control of Vehicle Emissions in U.S. and Japan.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Japan, 2002-2004
Role: Co-PI (PI: D. Fullerton)
· Research Contract: The Impact of Health Shocks on Household Welfa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Intervention in Rural China. World Bank Research Committee, 2003 -2005.
Role: Co-PI (PI: L.C. Xu)
· P01 AG005842-150012 Improving Data Measurement in Surveys of the Elderly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0-2001
Role: PI for the subcontract (PI: D. McFadden)
· R01 AG12921 Using Subjective Information to Explain Saving Decisions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6 -2003
Role: PI for the subcontract (PI: M. Hurd)
· R03 HD046892 Endogenous Mortality Risk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Black and White Me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January 2005-January 2007
Role: PI
·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The National 211 Project,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d th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Summer 2009
Role: PI

學術成果

英文論文

1
Individual Subjective Survival Curves and Bequest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
Vehicle Choices, Miles Driven, and Pollution Policies.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3
Model Specification Test with Correlated but Not-Cointegrated Non-Stationary Variabl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4
Making friends with your neighbors? Agglomeration and tacit collusion in the lodging industr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
Partial Deposit Insurance and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
6
Consumption Insurance and Local Electio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Village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7
Initial Wage, Human Capital, and Post-wage Differentials
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
8
Heterogeneous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Regional Disparity
China Economic Review
9
The Impact of Housing Reform on Durables Consumption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
A Simple Model of Optimal Hate Crime Legislation
Economic Inquiry
11
An Alternative Root-N Consistent Estimator for Panel Data Binary Choice Model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2
Is the Zipf’s Law Spurious in Explaining City-Size Distribution?
Economics Letters
13
The Thick Market Effect of Local Unemployment Rate Fluctuation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4
Cost Effective Policies to Reduce Vehicle Emiss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5
Empirical Estimates of Effect of Price Limits on Limit-Hitting Days
Econometrics Journal
16
A Simulation-Based Welfare Loss Calculation for Labor Taxes with Piecewise-LinearBudget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7
Testing the Barten Model of Economies of Scale in Household Consumption: TowardResolving a Paradox of Deaton and Paxs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8
The Effect of Bracketing in Wealth Estimatio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19
The Uncertain Fair-Wage Effort Hypothesis and Wage Secrecy
Topic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20
A Test for Global Maximum
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JASA)
21
Risk Aversion in Contests
The Economic Journal

中文論文

1
工資率、生育陷進與不可觀測類型[J]
《經濟研究》
2
中國家庭資產狀況及住房需求分析[J]
《金融研究》
3
在職培訓和最低工資[J]
《經濟學季刊》
4
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研究——基於微觀數據的分析[J]
《金融研究》
5
不確定性下農村家庭食品消費的“習慣形成”檢驗[J]
《經濟學季刊》
6
縮小收入差距:最低工資制度作用有限[N]
《中國社會科學報》
7
市場競爭與中國民航機票定價[J]
《經濟學季刊》
8
信息不對稱、企業異質性與信貸風險[J]
《經濟研究》
9
基本醫療保險對促進家庭消費的影響[J]
《經濟研究》
10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評價與展望論壇綜述[J]
《經濟研究》
11
香菸、美酒和收入[J]
《經濟研究》
12
高考志願填報時間和錄取機制研究[J]
《教育研究》
1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農村居民食物消費的影響分析[J]
《經濟學季刊》
14
過度需求還是有效需求?——城鎮老人健康與醫療保險的實證分析[J]
《經濟研究》
15
房地產市場是否存在“反應過度”[J]
《管理世界》
16
中國住房改革對家庭耐用品消費的影響[J]
《經濟學季刊》
17
“收入衝擊”對家庭營養結構的影響分析——來自高等教育改革的“自然實證”[J]
《管理世界》
18
公共部門和非公共部門工資差異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
19
公司捐款與經濟動機——汶川地震後中國上市公司捐款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
20
村莊治理、融資和消費保險:來自8省49村的經驗證據[J]
《中國農村觀察》
21
生產函式異質性與地區差距[J]
《南開經濟研究》
22
文理分科對高考錄取公平性的影響——基於上線考生數據的實證分析[J]
《教育發展研究》

學術著作

1
Data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ina: Research Report of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2
Net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from an Increase in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Government Spending on the Elderly
3
Individual Subjective Survival Curves
Analyses in Economics of Aging
4
Consumption and Saving Balances of the Elderly: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Survey Response Bias
Topics in the Economics of Aging
5
Subjective Survival Curves and Life Cycle Saving Behavior
Inquiries in the Economics of Aging

工作論文

1
The Market Thickness and the Impact of Unemployment onHousing Market Outcomes
2
Efficiency of Thin and Thick Markets
3
Residential mobility, neighborhood effects, andeducation attainment of blacks and whites
4
Health Shocks, Village Elections, and Long-TermIncom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5
Group Lending with Heterogeneous Types
6
Estimation of Labor Supply and Exact Welfare Changeunder Flexible Preferences and Generalized Piecewise-Linear Budgets
7
Do people overreact? Evidence from the housing market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8
Does Sorting Students Improve Scores? An Analysis ofClass Composition
9
The Effect of Replacing the Two-Exam System withOne-Exam System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in China
10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Health and Education in aDynamic Model
11
Selecting into Efficiency in the US Hospital Market
12
Strategic and Non-Strategic: The Role of FinancialBenefit in Bankruptcy
13
A Simple Test of Private Information in the InsuranceMarkets with Heterogeneous Insurance Demand
14
Private information in life insurance markets
15
Incentive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after the WenchuanEarthquake in China
16
A Model to Evaluate Vehicle Emission IncentivePolicies in Japan
17
Smoking, Drinking, and Income
18
Switching to Better Schools: A Model of Class Size and Mover Endogeneity
19
The Effects of Female Labor Market Participation onFertility Spacing
20
Minimum wage and exports in China
21
The Effect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onHousehold Food Consumption
22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redit Market withUnobserved Consumer Types
23
Price Dispersion under Costly Capacity and DemandUncertainty
24
A Simple Test of Adverse Events and Strategic TimingTheories of Consumer Bankruptcy
25
Mortality Risk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Black andWhite Men
26
Application Timing and Admission Mechanism in the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 in China
27
How Does the Optimal Two-Bracket Income Tax Depend onWage Inequality
28
Dynamics of Volume and Price: A New Approach

擔任匿名審稿人的期刊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B.E. Journal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 China Economic Review
· Demography, Econometric Journal
· Econometric Review
· Econometric Theory
· Economic Inquiry
·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 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 A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Health Economics
· 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
·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Graphical Statistic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
·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 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 Statistics in Medicine
·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 Urban Studies.

人物生平

奮發求索,博學多產

甘犁是一位興趣廣泛的學者,他以套用個體經濟學為基礎,研究涉及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工業組織等領域;他也是一位高產的學者,多篇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政治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計量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Econometrics)、《公共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美國統計協會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經濟學報》(The Economic Journal)、《計量經濟學雜誌》(Econometrics Journal)、《經濟學快報》(Economics Letters)等國際頂尖經濟學期刊上。
不同時期,甘犁都會產生一些新的研究興趣和想法,於是他便用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鑽研、探索,直到產生新的突破為止。不同領域之間的研究會相互交織、碰撞,產生啟迪,激發靈感。有時,由此可以找到解決此前長期困擾、懸而未決問題的方法,而有時,即便經過大量艱辛努力,卻依然無果。接下來他便給我們講述了他研究中的幾個實例。
一個例子是他最近正在研究的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區分具有異質性的人群。在保險市場上,人們熟知的逆向選擇模型指出,由於保險的購買者具有私人信息,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出險機率,於是,在保險價格既定的條件下,往往是那些健康狀況差、出險機率高的人群購買意願較強,而健康狀況良好、出險機率較小的人群則傾向於不購買,因此,原來保險公司定價時所依據的出險機率在計算上存在偏差。而後來一些保險理論認為,購買保險的人具有異質性:一部分是自身健康狀況不好,覺得自己出現幾率比較大的人,另一部分則是自身健康狀況良好,只不過因為特別厭惡風險,在任何情況下都傾向於購買保險的人。平時由於信息不對稱,我們觀察不到他們各自的類型,但甘犁和他的合作夥伴們通過計量方法的設計卻能成功地在沒有直接私人信息的情況下也能區分二者的類型。
另一個是計量經濟學中的理論研究。在實際的教學和研究中,甘犁常常被一個問題所困擾:我們可以通過一階導為零作為條件求出極大似然估計,但卻無法區分這個估計是全局最優還是局部最優。難題激發了求知慾,他腦海中始終縈繞著這個問題,並嘗試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終於,他發現了解決辦法:以兩種方法計算方差矩陣,一種是用二階導的方法,另一種是通過一階導的平方來計算。結論是,若兩種計算結果一致,則原估計為全局最優;若兩者不相等,則原估計為局部最優。
再有一例可謂課題重大卻至今仍然沒有理論成果。這便是,將公平這一概念引入經濟學中。現行經濟學的基礎是理性人假設,即人們會進行成本-收益分析,追求利潤最大化。可社會卻講究公平和效率的權衡取捨,公平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經濟問題。經濟學家們做過了很多的嘗試,典型的就是在人的效用函式中增加一個維度來描述“公平”,可這種方法仍然沒有改變經濟學以理性人假設為出發點的本質。這個問題長期困擾也同時吸引包括甘犁在內的一批學者,他們曾希望通過“無嫉妒條件(No envy condition)”將公平的概念引入經濟學,但仍未成功。甘犁說,這個問題因為重大所以格外困難,但他並不畏懼,興趣將始終促使他保持思考。

醉心學術,超然自得

在學術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甘犁覺得“怡然自得”。如今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感悟。
第一,學術難題激發思考,讓每個投身學術的人都能忘情樂在其中。在很多人看來,學者的生活是異常枯燥的。與政界要人的日理萬機、商界精英的叱吒風雲不同,學者的一天常常是待在自己的三尺書屋裡,掩面於書卷之間。除了和學生及合作夥伴有一些交流,更多時候是在遠離塵囂的冥思苦想中度過。同樣在很多人看來,學者的生活是相對清貧的。美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去業界賺錢最多,去高校任教薪水略低。然而,大部分學者都會淡泊自適,終身選擇學術或教學生涯。究其原因,甘犁認為,思想自由馳騁的快樂是無價的。每當想到自己在某個課題上是世界上用心最多、研究最深者之一時,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愉悅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甘犁也曾有很好的機會去業界工作,但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為的就是這種相伴終生的思想上的富足感。
第二,學術殿堂百家爭鳴,使每個熱愛學術的人都可尋得一席之地。甘犁認為,學術環境寬鬆而自由,不一定在哈佛任教才是優秀的學者,也不一定只在《美國經濟評論》發文才算對學術有貢獻。一個學者可以選擇在二、三流的大學教書,但仍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也可以選擇任何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哪怕其分量不足以刊登在《美國經濟評論》上,但仍可以為經濟學的發展提供真知灼見,擁有自己的位置,享有自己的價值。
第三,做學術最重要的特質之一是好奇心。甘犁認為,學術成就發端於好奇心。好奇心雖不能縮短成功之路的跋涉距離,卻足以使人心游萬仞、披荊斬棘,最終迎接折桂時刻的到來。他鼓勵在校生及早涉足學術研究領域,嘗試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若對學術充滿好奇,便可考慮將其列為自己追尋一生的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