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

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

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是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的一所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
  • 簡稱:甘南衛校
  • 創辦時間:1979年
  • 辦學性質:中等職業學校
  • 學校類別:醫學
  • 學校特色:藏醫學
  • 所屬地區:甘南藏族自治州
  • 現任校長:趙蘇靜
  • 占地面積:81.61 畝
學校簡介,師資建設,教研教學,學科發展,地圖信息,

學校簡介

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於1977年開始著手籌建工作,於1979年完成,同年十月舉行了開學典禮。學校坐落於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合作市,占地面積23333㎡,其中教學樓1519㎡,實驗樓1382㎡,電教樓637㎡,其他教學附屬建築10598㎡,學生規模從最初的200人發展到今天的600人,專業設定也擴大為社區醫學、藏醫士、婦幼衛生、檢驗、成人中專等六個專業。截止2001年底,有教職工109人,其中專業人員79人;專業人員中有專任及聘請教師76人,其中高級講師14人,中級23人;本科學歷19人,大專學歷39人;職工組成中本州人員88%,藏族54%,目前教職工隊伍呈現出穩定發展的局面。學校為正縣級中等醫學教學單位,下設辦公室、教務科、總務科、分別管理著五個教研組、十個實驗室和相關的教學輔助部門。民眾組織健全,教學管理有序,各級部門協調有序地保證著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的成立,標誌著甘南州的衛生教育事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為甘南州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十多年來,學校本著“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衛生工作方針,為甘南州民族地區培養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實際綜合技能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較高素質的衛生技術人員”的辦學宗旨,嚴格按照中等專業學校的教學規程,開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呈現出目前多學科多層次的辦學規模,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為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學校的積極努力下,先後投資229萬元,初步完成了學校的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具備了開展教學、實驗、生活、閱覽、文體、實習等活動的條件。基本切合民族地區的實際和辦學的基本要求,利用有限的投入做出了超限的業績。

師資建設

在師資建設方面,經過多年吸收、引進、進修、自學、提高等多種形式,使學校教師的整體學歷水平逐漸得到提高,師資學歷、年齡、職稱等結構趨於合理,76名專職和聘請教師中,高、中級專業教師達37人,占專職教師的48.7%。同時,學校教師隊伍不僅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的學術水平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在國內外專業雜誌報刊上發表了近百篇論文,有些教師還出版了專著或在國際學術會上獲獎。
實驗室建設以注重實效、資源共享、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為原則,不僅裝備了各學科需要的十個實驗室,並相應配備了共享共用的電教設施、多媒體教學場所等,使實驗的開設率達到90%以上。教材圖書的建設中,以突出重點、特色為主,同時以積極爭取為指導,先後參與多種教材的編寫,1985年承擔了“全國中等藏醫學校統編教材”中《藏語文》、《病原病理學概要》、《診斷概要》、《針灸常識》、《解剖生理學》、《藥物常識》等六門教材的編寫任務,並公開出版。擴大了學校的影響,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1989年開始,學校又組織藏醫老專家、老教師編寫了甘肅中醫學院藏醫系的十八門藏醫專業大專教材,於1999年公開出版發行。2001年又承擔了全國高等院校藏醫專業本科(五年制)統編教材《藏醫瘡瘍病學》、《藏醫疫病學》、《藏醫病機學》、《藏醫解毒學》等四門教材的編寫任務,為藏醫中專、大專、本科教育體系的建立以及藏醫教育適應現代教育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多年來學校在多方努力的基礎上,使圖書建設基本滿足師生的閱讀需求,各類書籍期刊達3萬餘冊,學生人均16本。
學校還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與臨床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實踐經驗,在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先後在省內外、州內外廣泛聯繫,在十幾家州內醫院建立實習基地,不僅使實習生得到了必要的鍛鍊、擴大了眼界,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同時,也宣傳和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得到了師生和實習醫院的好評。

教研教學

建校二十多年來,在歷屆校領導班子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立足甘南,面向基層,服務藏區,因地制宜,辦出了地方特色,培養了地方人才。在辦學過程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開拓辦學新思路,不僅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又從州情地情出發,在醫學基礎課方面增加高原生理、病理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課程,在臨床課方面以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為主,注重實效性,培養實用型。在圓滿完成國家統配招生任務的同時,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先後開設邊遠地區班、藏醫僧侶班、世行貸款技護班、藏醫護理班等專業班級,為社會廣開就學門路和職業教育渠道,實現了為甘南邊遠民族地區培養“分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醫務人員的目標,充實了基層醫療衛生戰線,完成了全州範圍的防病治病和計生計免等工作。
二十多年來,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共培養大中專生2700多名,目前,在校生仍達600名。二千多名畢業生絕大多數工作在甘南州廣大農牧區的基層醫療單位,分布在全州142個醫療衛生機構和361個農村醫療網點上,占全州現有衛技人員的近90%,成為自治州基層醫療衛生戰線上的主力軍,很大一部分已成為當地醫療戰線的骨幹和中堅力量;還有相當一部分被分配到張掖、武威、隴南等藏族聚居區。極大地充實了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為改善農牧區醫療衛生狀況做出了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藏醫做為青藏高原一枝獨特的醫藥奇葩,世代為藏族人民和兄弟民族民眾所接受和喜愛。為挖掘和弘揚優秀的藏醫藥文化,培養更多的藏醫人才,為農牧區民眾服務,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自成立以來,就立足甘南,從甘南州實際出發,開辦了藏醫士專業,先後培養了310名中等專業學歷的藏醫士,為甘南和武威地區的藏醫藥事業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不僅為繼承和發展藏醫藥事業,解決藏醫藥後繼乏人問題開闢了道路,同時,也為藏醫學教育步入現代教育體系摸索了一條路子。

學科發展

根據1986年國家衛生部部長在視察甘南州和甘肅中醫學院時的批示要點,在省、州各級領導部門和甘肅中醫學院的熱切關懷與大力支持下,經甘肅省教育委員會批准,甘肅中醫學院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聯合於1989年秋季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開辦了藏醫系,設定藏醫專業三年制專科教育,面向全省藏區招生,使甘南州衛生學校成為繼西藏之後甘、青、川唯一一所藏醫高等醫學人才的培養基地。藏醫系自成立至今已培養254名畢業生,目前在校生100名。藏醫系的成立極大地改變了自治州藏醫藥人員的學歷結構和知識層次,為藏醫藥人員的繼續教育和藏醫藥文化遺產的繼續發掘、整理、繼承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力和智力基礎。
隨著醫學教育模式的不斷更新和社會對醫療衛生人員要求的日益提高,為了適應國家對醫學教育層次的要求,同時,也為了謀求藏醫系的繼續發展,經過各方面的努力,經國家衛生部與中醫藥管理局評估批准,藏醫系又於2001年由專科升為本科,首屆招生40名,並招收大專函授教育生。使藏醫教育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隨著醫學教育模式和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2001年12月藏醫系又升格為甘肅中醫學院藏醫學院,使發展的步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同時,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正在摸索和探討新的發展思路,在依託甘肅中醫學院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以便學校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發展。為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周邊藏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地圖信息

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人民東街53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