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納·馮·布倫堡

瓦爾納.馮.布倫堡是德國在一戰後的第一位元帥,也是第三帝國(1933-1945)時期唯一一位戰爭部長,這兩個“一”決定了他在魏瑪國防軍向第三帝國國防軍轉型和擴軍的過程中的關鍵性作用。在他的領導之下,魏瑪國防軍由一支10萬人規模的職業軍隊轉變成了在二戰中橫掃歐陸的百萬精銳之師;他所提出三軍統合指揮的軍事理念雖然最終未能實現,但二戰中的事實證明,這一點正是二戰中德軍高層指揮體系中的一大缺陷。因此他所提出的這個前瞻性觀點是正確的,僅從上述兩點來看,布倫堡無愧是一名傑出的幕僚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爾納·馮·布倫堡
  • 軍銜::陸軍元帥
  • 出生地::波美拉尼亞的施塔加德
  • 生日::1878年9月2日
簡要概述,個人生平,軍銜解釋,歷任職務,晉升過程,獲得榮譽,

簡要概述

軍銜:陸軍元帥
生日:1878年9月2日
出生地:波美拉尼亞的施塔加德
死亡:1946年3月14日
死亡地:紐倫堡
父親:艾米爾.馮.布倫堡(Emil von Blomberg)
母親:艾瑪.切佩(Emma Tschepe)
第一任妻子:夏洛特.赫爾米希(Charlotte Hellmich,1904年結婚,1932年去世,有5個孩子)
第二任妻子:愛娃.格魯恩(Eva Gruhn,1938年1月結婚)

個人生平

瓦爾納·馮·布倫堡
瓦爾納.馮.布倫堡1878年9月2日出生於波美拉尼亞的一個貴族軍人家庭,他的叔叔赫爾曼.布倫堡(Herman Blomberg)將軍(1836-1924)被譽為是普魯士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他的父親艾米爾.馮.布倫堡也曾以上校軍銜在第二帝國的軍隊中服役。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之下,布倫堡自然走上了他父輩曾走過的從軍之路。當然,他的成就要比他們高得多。
1891年,13歲的布倫堡就進入了少年候補軍官團學習,開始接觸嚴格正規的普魯士軍事教育,其後他在本斯貝格的初級軍官學校和格羅斯利希菲爾的高級軍官學校里一直成績優良,而且“他愛好體育,並在掌握科學知識方面表現出超群的才能”。1897年3月,18歲的布倫堡正式加人了威廉二世的陸軍,成為一名步兵軍官。隨後他被派往駐漢諾瓦的輕步兵第73團先後出任見習軍官和營副官。在一線部隊幾年時間裡他表現優異,這使他獲得了去柏林戰爭學院深造的機會。1907年,畢業前夕的布倫堡被提升為中尉。幾個月後,由於他的傑出才智,他被上調到陸軍總參謀部,在這裡,他紮實的專業知識,待人接物的熱誠與處世的幹練以及求精求新的態度,使他發揮了良好的工作效能。同時這也獲得了上級對他的首肯——4年後,他被晉升為上尉。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與很多陸軍總參謀部的軍官一樣,他被分配到第19後備師出任主管作戰的參謀。戰爭初期,他隨這個師(該師當時隸屬於第2集團軍第10後備軍)參加了馬恩河戰役。1916年7月,他升任第18後備軍的少校作戰處長。半年後,他升任第7集團軍司令部主管作戰的首席參謀官,在這期間,他達到了他在一戰時軍事生涯的輝煌頂點——因在1918年的希明達姆攻勢中的出色表現,1918年6月3日,他榮膺第二帝國時期的最高級別軍事勳章——功勳勳章(藍馬克斯勳章,Pour le mérite)
戰爭結束後,布倫堡被繼續留在10萬國防軍中服役,與那些在戰後被削職降銜的同僚比起來,布倫堡是一個幸運兒,在1920年,他甚至還獲得了提升,被晉升為中校。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他在戰時出眾的軍事才能顯然也獲得了上司的青睞:1921年,他被任命為新成立的魏瑪國防軍第5師的參謀長,3年後,他被上調到國防部部隊局出任第4處-陸軍訓練處處長,這個任命對於布倫堡甚至整個德國國防軍今後的命運都是具有決定性的。此後的10年時間裡,布倫堡開始平步青雲直至最終爬上陸軍元帥的寶座,而曾經在一戰後期對德國進行過“無聲的獨裁”的德國國防軍則從此開始喪失其職業獨立性並最終可悲的淪為希特勒的戰爭工具。短短2年後,他接替離職的格奧爾格.韋策爾將軍出任部隊局局長。(在魏瑪時代,由於凡爾塞條約的限制,原來的陸軍總參謀部被解散,部隊局實際行使原總參謀部的部分職能)在當時的魏碼國防軍高層,這位新任部隊局局長可以算是一個思想前衛的人,與他的很多前任和同僚封建保守的思想比起來,布倫堡是一位堅定的民主主義者。他對將來戰爭形態的發展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將來現代戰爭指導一種全方位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不僅要能運用陸軍實施陸上作戰,而且還需考慮空中和海上作戰。能達到這種認識水平的,在當時的總參謀部軍官中並不多見。在他任部隊局局長期間,他還對蘇聯和匈牙利作了一次廣泛的旅行考察。

瓦爾納·馮·布倫堡
布倫堡明顯的民主傾向並不是都歡迎的,勢必會受到軍內保守勢力的排擠,尤其是他與大權在握的國防部長辦公廳主任施萊徹爾將軍的惡劣關係最終導致了他的下台。(施萊徹爾是那種仍懷有復辟帝制想法的政治化軍人,在他眼裡,布倫堡是一個“過分民主的人”)1929年10月,布倫堡與曼施泰因將軍(後來晉升至大將)辦理過交接後,赴東普魯士出任第一軍區中將司令(同時他兼任第1師師長),在哥尼斯堡他遇上了兩個對他的政治傾向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物——他的新任參謀長賴歇瑙上校(未來的陸軍元帥)和第一軍區軍區牧師莫勒(未來的國家主教),這兩人在希特勒執政前就是納粹的鐵桿支持者。在他們的影響下,布倫堡開始漸漸接受納粹的思想,甚至認為國家社會主義的前途是有希望的。 1932年,布倫堡擔任了在日內瓦國際聯盟總部召開的國際裁軍會議德國軍方的首席代表,雖然他個人並不喜歡這個任務,但他憑藉出眾的談判技術和社交能力,卓越的語言天才和豐富的軍事知識,在裁軍談判中有著十分傑出的表現。1933年1月,希特勒登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而布倫堡則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希特勒內閣的國防部長兼國防軍總司令,同時被提升為步兵上將。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根據魏瑪憲法,內閣的國防部長是禁止現役軍人出任的,1932年,施萊徹爾在出任巴本內閣的國防部長時都是先辭去軍職的。但布倫堡卻是一個例外,他被興登堡特許以國防軍總司令的身份出任國防部長。興登堡這樣做,主要是想利用布倫堡的軍職在內閣中平衡希特勒的勢力。然而,興登堡卻打錯了算盤,在賴歇瑙的影響下,布倫堡已經成為一位納粹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向軍方宣布將重整德國軍備,這自然取得了軍方的支持,隨後在1934年6月30日的“長刀之夜”希特勒血洗衝鋒隊,為國防軍剪除了心腹大患,更是博得了軍方的歡心。1934年8月,興登堡元帥去世不久,他命令國防軍向希特勒個人宣誓效忠,布倫堡這種違背當時仍然有效的魏瑪憲法的行為此後被很多國防軍將領所譴責,認為這是他在拿整個國防軍去向希特勒獻媚並最終鑄成了毀滅國防軍的一次大錯,後來的陸軍總參謀長貝克大將稱這一天是他“一生中最為黑暗的一天”。希特勒則對此歡欣不已,還寫了一封親筆信去感謝這位國防部長:“國防軍的官兵既然效忠於我所領導的新國家,我必定隨時負責保證國防軍的存在與不可侵犯,以 實踐逝世的元帥(指興登堡)的遺囑,並不違背我對保證軍隊為國家唯一武力的承諾。”
布倫堡當時竟然相信了這個無恥政客的承諾,不知道他後來看到武裝黨衛軍(SS)的大規模發展時,內心作何感想?正如貝克大將所言,這一天不僅是他,布倫堡“最為黑暗的一天”,也是國防軍“最為黑暗的一天”,自此國防軍被誓言所束縛,牢牢被捆在納粹的戰車上,緩緩的駛向毀滅的深淵。

瓦爾納·馮·布倫堡
1935年3月,希特勒撕毀凡爾塞和約,宣布開始大規模重整軍備,陸軍將擴編為36個師,並將恢復一戰時期的陸軍總參謀部。不久,國防部也進行了大規模改組,國防部改編為戰爭部,布倫堡的官銜也由“國防部長兼國防軍總司令”變為“戰爭部長兼國防軍總司令”,另外為對抗獨立性越來越強的陸軍總司令部和總參,布倫堡下令增設了一個新的機構-國防軍局,由跟隨他多年的心腹愛將賴歇瑙少將出任局長。隨著擴軍的深入進行,布倫堡開始著手進行對武裝部隊高層指揮系統的改造,布倫堡的治軍理念,他認為將來現代戰爭指導一種全方位的思維方式,過去只由陸上戰爭決定戰爭勝負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國防軍需要有一個三軍統合的領導體系,實際上就是要成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三軍總司令部,而不是現在的三軍各自為政,僅能進行表面上的合作。但這樣的改革勢必會觸及空軍總司令戈林這樣納粹新貴的利益。在戈林看來,空軍是他進行政治鬥爭的重要籌碼,削弱軍種總司令的權威從而加強國防軍高層的中央集權對他而言是無法容忍的。陸軍方面的高層也對這樣的改革有強烈的牴觸,陸總和總參的老派將領們大多是“陸戰制勝論”的堅定擁護者,他們表示如果爆發戰爭僅需陸軍就可獨自解決,布倫堡的改革在他們看來完全是多餘的。雖然布倫堡的改革因為重重阻撓而未能實施,但他在德軍擴充軍備過程所表現出的不遺餘力仍然得到了希特勒的賞識和信任。1936年4月20日,在希特勒生日的當天,58歲的布倫堡被擢升為陸軍元帥,他成為了一戰後德國國防軍中被授予元帥軍銜的第一人,達到了他個人軍事生涯的頂峰。在此後的一年中,他成了希特勒政權里的紅人:1937年1月他被授予納粹黨金質獎章,1937年6月,他甚至得到希特勒的委派,代表希特勒前往英國出席英王喬治六世的登基儀式。 在布倫堡登上他權力頂峰的同時,他在軍事問題上的謹小慎微也開始漸漸引起希特勒的不滿,早在1936年3月希特勒下令國防軍開進萊因蘭非軍事區的時候,他就對希特勒的這種冒險舉動提出了警告。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招集戰爭部長布倫堡,陸軍總司令弗利希,海軍總司令雷德爾,空軍總司令戈林和外交部長紐賴特在總理府開會,向他們宣布了他的遠期戰爭計畫並要在近期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採取侵略行動的企圖.在會議中,布倫堡在弗利希的支持下提出了戰爭將會遭到西方列強聯手干涉的警告,因此他和弗利希都對希特勒的侵略戰爭企圖持保留或反對的態度。這令希特勒極為震怒,他認識到必須及早把布倫堡和弗利希轟下台,重新換一個順從的軍隊首腦。否則,他們兩人遲早將會成為他發動侵略戰爭的絆腳石。不久,布倫堡的婚姻醜聞給了希特勒這個機會。

瓦爾納·馮·布倫堡
自從1932年布倫堡的妻子赫爾米希去世後,他一直過著鰥夫的生活。但5年後,他很快就和他的秘書格魯恩小姐墜入愛河並準備結婚。然而,布倫堡也清楚,他和出身平民的格魯恩結婚肯定會遭到思想保守的軍官團的反對。為此,他想辦法找來希特勒和戈林來做他的證婚人,以此來封住軍官團的嘴。1938年1月12日,他與愛娃.格魯恩在戰爭部大廳內舉行了平民婚禮。隨後,布倫堡就帶著新婚的妻子去義大利度蜜月去了。婚禮的證婚人希特勒和戈林或許當時沒想到,這樁布倫堡的喜事給了他們除掉他的天賜良機:在布倫堡度蜜月期間,柏林警察局長赫爾道夫發現了一份記載著元帥新夫人愛娃.格魯恩曾經做過妓女的檔案,他立即將這份檔案交給了國防軍局局長,布倫堡的親家——凱特爾炮兵上將,希望他能夠妥善處理,凱特爾在得到這份關乎他上司命運的檔案後,因為害怕包庇布倫堡而開罪納粹黨和黨衛軍,影響自己的前程,所以把檔案交給了戈林。覬覦布倫堡帥位已久的戈林很快就向希特勒告了密,希特勒勃然大怒,他的元帥欺騙了他,還讓他去做證婚人,把他當作傻子。這個訊息也使軍官團徹底拋棄了布倫堡,陸軍參謀長貝克曾對凱特爾說:“不能容忍一個陸軍元帥和一個婊子結婚。”很快,1月25日,布倫堡便被希特勒就職並被迫退役。這位顯赫一時的陸軍元帥就這樣在陸軍名錄中被永遠划去了,突然消失在公眾的視線之中。布倫堡退休後,希特勒再也沒有任命繼任者,而是由他自己親自兼任國防軍總司令,同時,他還對布倫堡的戰爭部進行了重新改組,成立了新的國防軍最高統帥部(OKW)。改組的結果使得原來權傾一時的戰爭部被削權降格,退化成了僅對希特勒負責的一個參謀部。 退役後的布倫堡只能攜妻黯然隱居到巴伐利亞的維西小村,眼看著他親手擴充起來的國防軍一步步走向毀滅(這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兒子)。1945年德國戰敗後,布倫堡被盟軍逮捕,1946年3月14日,他在紐倫堡的美軍監獄中因心臟病病逝。

軍銜解釋

關於布倫堡的軍銜,1936年他被授予元帥稱號,根據1936年11月的陸軍勤務規程第112號(H.Dv.Nr.122),正式的軍銜是元帥級大將(GeneraloberstmitdemRangalsGeneralfeldmarschall)。稱呼上則為“元帥閣下”(HerrFeldmarschall)後來隨著布倫堡因婚姻問題被陸軍除名,這一軍銜也被廢止,直到1940年7月,德國才依據戰功正式授予布倫堡元帥(General-feldmarschall)軍銜。不過布倫堡並沒有佩帶過元帥級大將的肩章(將軍肩章上有4顆星)。

歷任職務

1921年5月1日-1925年1月1日第5師(駐斯圖加特)參謀長
1925年1月1日-1927年4月1日魏瑪國防軍部隊局訓練處(T4處)處長
1927年4月1日-1929年10月1日魏瑪國防軍部隊局局長
1929年10月1日-1933年1月30日第一軍區司令兼第1師(駐哥尼斯堡)師長
1933年1月30日-1933年5月15日國防部長
1933年5月15日-1935年6月1日國防部長兼國防軍總司令
1935年6月1日-1938年1月26日戰爭部長兼國防軍總司令
1938年2月4日退役

晉升過程

中尉:1907年5月18日
上尉:1911年3月20日
少校:1916年3月22日
中校:1920年12月18日
上校:1925年4月1日
少將:1928年4月1日
中將:1929年10月1日
步兵上將:1933年1月30日
大將:1933年8月31日
元帥:1936年4月20日

獲得榮譽

藍馬克斯勳章:1918年6月3日獲頒
普魯士馮·霍亨佐倫皇家佩劍騎士十字勳章:1917年10月7日獲頒
一級鐵十字勳章(一戰時期獲得)
二級鐵十字勳章(一戰時期獲得)
普魯士四級王冠勳章
巴伐利亞四級佩劍軍功勳章
霍亨佐倫三級王冠佩劍榮譽十字勳章
薩克森阿爾布雷希特一級佩劍騎士十字勳章
布倫瑞克二級戰功十字勳章
布倫瑞克一級戰功十字勳章
奧爾登堡弗雷德里希-奧古斯特二級十字勳章
奧爾登堡弗雷德里希-奧古斯特一級十字勳章
布萊梅漢薩同盟十字章
薩克森-梅寧戰功榮譽十字章
里佩戰功十字勳章
紹堡-里佩忠誠服役十字章
1918黑色戰傷勳章普魯士榮譽服役十字章
前線戰鬥榮譽十字勳章
國防軍一級長期服役榮譽紀念章
納粹黨金質獎章第73步兵團榮譽團長:1937.3.13,在布倫堡服役40周年之際獲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