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塞大寺

瓦爾塞大寺

瓦爾寨大寺,藏語全稱拉頂噶丹達吉林,位於查布朗區東面二十公里處的多吉神山下,這裡海拔2800多米,占地面積兩百多畝,寺院坐西向東,前瞻理塘河,後仰多吉神山。山下兩公里處有一個小湖泊,名叫查西湖,湖水碧藍,清澈凝翠,人們稱之為福海。寺上面兩公里處的多吉(金剛)山頂處又有一個多吉湖。稱之為慧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爾塞大寺
  • 地理位置:多吉神山下
  • 創建時間:1584年
  • 創始人:桑樹吉嘉措
  • 主要建築:大經堂、藏經閣、天井迴廊
  • 僧人數量:三百餘人
瓦爾寨大寺概述:
它猶如一顆燦爛碩大的明珠,鑲嵌在茫茫蒼蒼的崇山峻岭中,晶瑩透澈,湖水浸流於寺院上方的半山腰間,滋潤著整個寺廟和村莊。正因為寺院處於福慧兩湖之間,寺廟僧人智慧輩增,聰慧精靈,人才輩出。曾出現過全藏著名的格西數名,大寺周圍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它們覆蓋了多吉神山。
神山腳下有片草地,溶洞流出的水形成一個極大的瀑布,遊人必須先到瀑布腳下沐浴,然後用杜鵑枝葉煙薰後,方可上山入洞朝拜。
從草坪到神仙洞約有三百米,整個山峰重巒疊嶂、茂林修竹,林木蔥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滋潤,氣候宜人,春來山花爛漫,錦繡滿目,從草坪到洞口有一道綠樹成蔭的小路,曲徑通幽直到洞口。洞內景觀千姿百態,如人間仙境,剛入洞時洞口較窄,洞壁乾燥,光線淡暗,進入洞中,豁然開朗,四通八達,有的似大廳,有的為迴廊,有的高達百米。由於通道繁多,遊人容易迷路,過去人們用火把照明,並從進洞口時,就牽引一團線作記號,出來也就順線出洞,據說,此溶洞最深有幾十里路,可通往麥地龍鄉境內。
洞內千奇百怪,有各種鐘乳石,石筍,石花形如雕刻,洞壁上有各種佛菩薩自然顯像形態神奇,栩栩如生,走過幾百米後,有條很深的溶洞,須搭木梯而下,洞壁全是怪石、怪獸、有如十八層地獄,復前行洞中濕潤,有滴水、有水潭,由於流水急,給溶洞增添了流水伴奏聲。洞中各種形狀的鐘乳石,在濕潤的洞中盡顯風彩,有的呈白色、有的呈綠色、有的呈赭色、五彩繽紛。如柱、如珠、如爪、如根、如鳥、如獸、如仙、如人的鐘乳石溶洞景觀。讓人遐思萬千。
在認識瓦爾寨大寺歷史的同時,我們必須認識一個特殊的人物。格西丁爭曲批1891—1968年,今木里藏族自治縣茶布朗區東孜鄉益當嚴江家,十歲出家到瓦爾寨學經,十八歲到西藏在著名的甘丹寺求學。
在藏期間他以勤奮好學贏得眾人博彩,精通五部大論,在驚心動魄的經典答辨中他每次獨站風頭,在甘丹寺學習期間,不僅他個人在寺廟中赫赫有名,同時也為康巴地區來求學的喇嘛贏得了地位,一九三六年拉薩木朗欽木祈願大會,大辯論中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拉讓巴特等格西學位,因顯密兩宗成績突出,並排入下屆登座甘丹赤巴名列。他在“扎亞”地方修行,準備榮登甘丹赤巴寶座,繼續弘法。但公元一九三七年木里大喇嘛 和第九世香根前往拉薩朝拜,到達拉薩後獲悉丁爭曲批被授特等格西學位。當時木里香根正需經師。於是大喇嘛請示西藏地巴讓政府並得到同意,丁爭曲批請回木里,替任了活佛經師,丁爭曲批回到瓦爾寨 大寺,進行全面改革,對顯密兩宗進行培訓,對佛事活動進行了整改,使整個木里佛教走上了新的軌道。任經師期間,同活佛住在杜基經堂內。每天給活佛講經、說法、灌頂等宗教儀式,偶兒也參加大寺大辯法會和一些重大佛寺活動。一九四二年親自主持擴建了覺悟康大殿,1943年竣工並舉行了開光慶典。
由於歷史原因,一九五八年,他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以他的智慧和慈悲,把“錯誤”都承擔在自己身上,保護了眾多的喇嘛。後來同木里大寺和一批留寺喇嘛過完晚年的不幸生活。1968年圓寂時,太陽剛出來,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木里蘇拉尼布神山,幾隻大雕盤旋在大寺上空,一條五顏六色的彩虹飄灑在住屋頂,幾位喇嘛驚睹朝前跑去,一進屋,格西已走了,他披上袈裟,敬上神水、油燈、跌座在地板上、面目慈祥、莊嚴。喇嘛 們立即磕頭,剎間,格西已在離地面5寸的空中打著金剛跏跌。第二天就上山火化,火化出了很多舍利子,但由於當時風雲變化莫測,不敢去撿或修靈塔,只得草草掩埋。如今在拉薩三大寺,老僧人中提起丁爭曲批之名,他們都很熟悉和敬仰。
把寺廟環境妝扮得更加幽靜、肅穆,這裡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老熊、野豬、猿猴、獐子,還有馬雞、山雞等數十幾種飯莊獸類。也有各種珍貴藥材;貝母,黃芹、黃連等,還有木耳、雞叢、馬鹿菌等十幾種野生菌類和稀有珍貴的松茸。在這裡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增加大寺的神秘。
瓦爾寨大寺建於1584年,是木里三大寺之一。也是最早傳入木里境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第一個寺院。格魯二字意為“善規”。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嚴授戒規的教派,因僧徒頭戴黃色帽,俗稱為黃帽派,漢文譯為黃教(按藏語,派與教是嚴格區分的)。
格魯派的創立者是宗喀巴大師(1357—1419)。法號羅桑札巴,意為“善慧稱”。生於青海皇中縣今塔爾寺所在地。七歲出家,十六歲入藏,聞思修習五論五明,對當時西藏顯宗密宗,大加改革。1409年創大願法會於拉薩大昭寺、同年建噶丹寺駐錫,並成格魯派。相傳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被僧俗尊奉為“世界第二佛陀”。
藏曆第十饒迥陽鐵龍年(公元1580年),第三世達賴喇嘛索朗嘉措親蒞康區理塘,弘揚佛法,主持修建長青春科爾寺,在該地弘揚傳播了黃教。木里迅後,派出賈噶鐃則巴為首的幾位大德志士前往理塘朝拜達賴,獻上金曼札請求索朗嘉措在木里建立黃教寺院廣布佛法,索朗嘉措答應在當晚問明女神(吉祥天母)後,明里再來聽答覆。第二天清晨索南嘉措笑容滿面地答覆他們說:“有法緣”。由於當時達賴喇嘛弘法繁忙,不能親蒞木里,任命有智、德、善、並在經典方面有解、論、著學識淵博的卻吉桑吉嘉措和嚴丁崔稱絨布喇嘛 到木里傳教,桑吉嘉措按照女神的授意,要在名為拉孜東鐃東登的地方修建寺院。由於當時木里為木天王所統冶,信仰嘎舉派(白教),信奉黃教的人稀少,在這裡傳教建寺帶來了極大困難。於是卻吉,桑樹吉嘉措用他的智慧和神通,為百姓講經說法,用佛教的真理逐漸使百姓信奉黃教,終於是在藏曆木猴年(公元1584年)建成。取名為甘丹達吉林,(俗稱瓦爾寨大寺)。為了佛教在木里發揚光大,百姓安居樂業。從此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香火日盛,百姓出家入寺的僧人也逐漸增多。黃教在木里興起,瓦爾寨大寺也成了木里藏傳教格魯派(黃教)歷史上的第一座古剎。桑吉嘉措圓寂瓦爾寨大寺後,即由與他同來木里的觀音大士轉世的嚴丁崔稱桑布主持,接替弘揚佛教及修建寺廟之任。
因佛像顯靈,瓦爾寨大寺聲譽日益廣傳,傳說能拜三次覺悟(釋迦牟尼)佛像,相當個朝拜一次拉薩覺悟(今西藏拉薩大昭寺的覺悟)。過去很多不能到西藏的善男信女都到瓦爾寨朝拜,後來人們稱之為瓦爾井覺悟康。卻吉桑吉嘉措圓寂後的第二年藏曆木雞年(公元1585年),木里白碉克達村貴族八爾家一男孩,在太陽剛照山頂時降世,此時房頂上空彩虹環繞,徵兆不凡,四周響起嘟、嘟的自然法螺聲等吉兆。其屬相與宗喀巴相合,後被嚴丁崔稱桑布認定為卻吉桑吉嘉措轉世靈童,並賜法名為降央桑布,靈童之父是八爾,母名阿楚。這樣卻吉桑吉嘉措為木里的第一世活佛。
在靈童迎進寺院後,由乃登喇嘛傳授“淨士戒”。在寫讀文字練習佛門德行儀軌方面,表現銳敏,誦讀流暢,儀態不凡,靈童在授戒年齡時,由堪布乃登崔稱桑布親自主持並傳授“沙彌戒”(藏語稱格崔)。賜法名降央絨布,並成為乃登崔稱桑布得意第子。在乃登桑布圓寂火化時,火葬爆出的頭蓋骨及舍利,都飛落在降央桑布胸懷前。主持火葬之阿里喇嘛以及僧官都驚嘆此為吉祥之兆,阿里喇嘛喜悅地說:降央絨布可以主持佛教事業,當降央絨布活佛二十歲時,經阿里喇嘛鼓勵,先後三次去西藏深造。在西藏三大寺修建了邦布康村,奪空康村,甲康村,拉待木里、中甸、理塘、稻城、鄉城、永寧等地區進藏修行的僧人。並拜五世達賴羅桑嘉措為師,深攻佛學經典,因天資聰慧,一學即悟,學識更為淵博,在達賴和班禪的精心教誨下,取得了格西學位,後領命返回木里,再弘佛法,為黃教在木里的鞏固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於木里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經皇帝冊封,賜金印八爾家族為木里世襲土司、到1648年,百姓擁護支持降央絨布活佛總攬宗教,行政大權,擔任木里第一代大喇嘛(土司),從此木里形成政教合一制度,直到一九五二年共繼傳二十一代大喇嘛。
在漫長的三百多年歷史上河中,瓦爾寨大寺逐漸成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常住僧人達三百多名,僧舍二百多間,大喇嘛房屋上百間的龐大建築群體。該寺定員為拉薩甘丹寺的十分之一比例。
瓦爾寨大寺廟宇為座西向東的三合院,新老兩大殿一字向東排列,所謂新殿在卻吉桑降嘉措活佛奠基修建後,公元一九四二年首次由拉讓巴格西登爭曲批主持擴建。人們稱之為覺悟康。覺悟康是是釋迦牟尼佛,佛是梵語佛陀的簡稱,意譯“尊者”知者“覺”指即能自覺,也能覺他,同時又是覺行圓滿者,是佛教修行的果位。
覺悟康殿為兩樓一底的石木結構,牆基寬2米,全是由塊石壘築,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說。建築形式為藏式房和佛教密宗壇城融為一體的獨特建築。牆體上部用當地生長的一種防腐小灌木“鞭麻”束紮成小把疊置而成。曬乾後為天然赭石色,既是保護牆體的措施,又增添了建築外觀高度的宏偉氣勢。大殿門前有六根八楞柱,作為前檐頂柱。氣勢宏偉的大殿更顯得高大壯觀。兩側門框架,高3.5米,雕有雙龍,栩栩如生十分引人注目,雙龍遙相對視,張牙舞爪,大有騰空飛去之勢。
門楣上是五隻雄獅,氣勢雄偉。大紅油漆的門邊都用銀花包鑲,顯得更加壯觀。
大殿底層有45根方型巨大柱頭,其中殿內正中四根二人合包通天柱,放大了空間,形成了上下貫通的天井。每根柱頭都雕有不同的龍鳳、雲紋、獸頭、花卉,梵文偈語等。精美圖案,除通天柱外皆以繡龍彩氈包裹。有各種綢緞精工縫製的法幢,法傘,柱面幡等。第一層供奉釋迦牟尼佛像,白傘佛,十六羅漢等藥泥塑像。佛祖的供養和朝拜方式都和拉薩覺悟相似。有三盞純金酥油燈,大的用三千克黃金製成。另外的兩個用二千克黃金製成,此燈晝夜不滅。牆壁繪有精美絕倫的壁畫,它以多姿的形象,豐富鮮艷的色彩、高超的畫技,別具一格的畫面而著稱於世,是我國繪畫藝術寶庫的一枝瑰麗的奇葩。第二層設迴廊,迴廊內懸掛唐卡。銅製鍍金白度母佛、無量壽佛和尊勝佛母各千尊。第三層有木里藏區的藏經文木刻板若干千張,木里各寺所需用經文刻板應有盡有。而且有專人管理,專人印刷。
老殿藏語為“措欽督康”意為“僧迦大會殿堂”。俗稱大經堂,大殿為三樓一底。門前是前檐廊,大殿內共有64根柱,中間有四根直通三層的方柱,安藏有四尊釋迦牟尼鎏金佛像。殿宇廣闊,雕刻精細。
大殿內供有宗喀巴三師弟,文殊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量壽,藥師佛等佛像,姿態各異,色彩鮮明,這些佛像都是藥泥鎏金佛像,殿內壁畫精美齊全。
第二層為藏經閣。有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各兩部,一部是金銀汁合寫,另一部是由墨汁抄寫。經書所用紙都是木里大喇嘛 指定東朗所造,該紙的厚度、明度勝過一般,在藏區很有名氣。另有一家造紙戶是桃巴鄉,奪羅家所造的上乘純白紙,專供大喇嘛和活佛用箋。
第三層天井迴廊兩側用木板相隔,設有數間套房,作為寺廟法器,唐卡等各類珍貴法器保管室,不同佛事活動所使用的法器各有差異,一些法器除只有宗教功能外,還具藝術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物。有各類唐卡上百幅,這些唐卡除寺廟大型活動外,平常很少展掛。大門右側是大廚房,有青銅大鍋6口,最大的深約三尺三寸,口面直徑約為二尺八寸,鍋口內一周都刻有祈禱詩和鑄造年代,大鐵鍋4口,這些鍋供全寺僧人熬茶熬粥。大殿右側是一座兩層樓大殿,中間用牆所隔,分為左右兩間。右殿供奉一尊藥泥鎏金彌勒佛(佛教所說賢劫第五佛)塑像高約13米,俗稱“甲瓦強巴”佛。左殿下層為護法神殿,該殿不同於其它大殿,第一層沒有窗戶,光線暗淡。只有從大門外射進的光在殿內示以明暗,沒有香燈師的指引,根本找不到正確朝拜線路,藏區護法神殿的建築基本相似。該寺主供姊妹護法外,還有金剛神像,有牛頭人身,黑膚色的大威德金剛像,六臂怙主,多聞天子,四臂護法,法王,吉祥天母等護法神像。本尊像形狀怪異,千姿百態,多用香料泥塑造。塑造技藝精諶。這裡每日都有專人點燈,敬水,祈誦各種護法神經。
牆壁掛有用麻、毛料製作上寫著各種護法神的懺悔經,讚揚經,滿願經等。在殿內也有刀槍之類兵器捆綁在柱頭上。這些槍枝是信眾用一種改地自新,懺悔的力理來表達自己的決心而交給護法神的一種方式和證據。有些刀槍曾傷害過眾生,當人們醒悟過來時,才知道造的都是罪孽。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把槍枝洗淨,裝滿五穀後請喇嘛 加持開光後再放在護法神殿表示懺悔。
左側二樓為大白傘蓋佛母,藏語為“都噶爾”。高約八米,藥泥鎦金,大白傘蓋佛母身披天衣,頭戴金冠,手足掌心各一目。這是一尊女佛,身白色,三頭,頭上有小頭,身體四周吹草動有無數的手臂,每隻手臂上又生一眼,手中持有鉤、劍、刀、蓮花、杵等等。外沿是一圈火焰。按大白傘經中所云,大傘佛是千頭,千手,無數眼目。主臂的左手持有一柄白傘蓋,這是她的主要標誌之一。腳下各種人物,動物是受其白傘庇護的眾生。大白傘蓋佛母有威力,放大光明,能以佛之淨德覆蓋一切,以白淨大慈悲遍覆法界。
大殿前是用石板拼鋪的大壩子,主要用於活佛講經說法,措頂的地方。也是寺廟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時用作神舞表演之外。可容納三千人左右。門前直立著十幾米高的“甘丹達久”經文旗桿,微風飄揚,顯得更加神聖。
東面有一間半露天講經法台。叫“曲拉”顯宗院。周有圍牆,院壩用小石子拼鋪,有幾棵巨大柏楊樹,是誦經、辯經場所。
大殿西面是西巴康,殿內主供“江色”(姊妹護法神)犀甲護法,沒有塑像,只有護法神面具。牆上掛有各種手抄經文和幾枚銀制園鏡,寫有各種護法神的“咒”文,這裡專有香燈師一人負責接待香客和念頌經文。
大殿正北一百米處是一高大雄偉的兩樓一底建築群體,稱為拉丈,是和活佛宮殿。臥室、辦公室、會客廳、保管室等。周圍有座一樓一底住房,分別是土司保管室和住房。
東面有一百五十多間一樓一底的僧人宿舍區,綜觀瓦爾寨大寺寺院就像壇城的格式,布局有序,依山就勢,高低錯落,雄偉莊嚴矗立在多吉山腰,這些建築無論在整體布局和工藝技巧方面都能達到很高水平,在空間組合方面套用形體、形質、質感、尺度、比例、結構、色調和光影等手段細緻嚴密,具有鮮明藏文化建築特色。拉丈北面五百米處是大巴店,有兩百多匹騾馬是大喇嘛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二十多人專業管理人員。
在離瓦爾寨大寺約800米外有座十分幽靜的小寺,多基日楚,是由第六世活佛昂翁降別德勒甲措主持修建,第六世活佛至第九世活佛及經師的夏季別墅修行處。
這裡繁花似錦,萬紫千紅,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多基日楚所在地被青 林和杜鵑林掩映,還有高大的雲杉古樹和檀香樹,流香四溢,下面是高5米左右整齊的一排石刻嘛呢堆,中間是一樓一底的土木結構建築,一樓為經堂,有十六根柱子,有宗喀巴三師弟,文殊菩薩,千手觀音、白度母等藥泥塑像,殿堂四壁畫有一些佛和護法神壁畫,除一些節日外,平時有專業香燈師誦經僧人,因沒有窗戶、光線暗,第二層隔成數間小屋,分別是臥室,會客廳、廚房,大殿前面是石塊拼出的院壩。兩側各秀幾間僧舍,是活佛隨同人員的住處,一般人不得留宿,由於這裡森林茂密,晝夜到寺周圍撿吃僧人施去的食物,這些動物幾乎不知道人類會傷害他們,和僧人們一起過著幽靜的生活。大殿北布約500米處,從山上流下一條清幽的山泉,那裡有池塘,也是專供僧人們洗澡的地方,東南面有一座小山堡,名叫“喇呢高”專門為信眾安插嘛呢旗(經幡)的地方。
往東南500米,就是一片大草地,各叫降久布薩(祈拜文殊菩薩)的地方,全寺僧人每年夏座解制後到此地來舉行佛事活動,這裡還有一個別開生面的佛事活動,這天由喇嘛、嗡則、格古帶上各種水果,供養全寺僧人,留有一部分後繫上哈達,飄向空中,讓小僧搶領,誰能獲得繫上哈達的水果,認為是一種吉祥的象徵。遊戲結束後,僧人排成佇列,面向寺廟,由嗡則發出響亮的聲音,唱起佛經,僧人一邊高誦一邊走向聖地寺廟。
跳神在每年農曆正月、八月、十月舉行,該寺的舞姿非同一般,在當地很有名氣。法會和神舞在第二章已詳細介紹,不再累敘。
神奇的溶洞
在離寺十幾公里處的東南山峰,有座神奇的神仙溶洞,藏語稱“木仁年康”,俗稱雲南堡瀑布。它是密宗勝樂金剛之聖地,由第一世木里香根卻吉松古嘉措親自開光加持。過去大喇嘛在瓦爾寨住時也常去。住上幾天,瓦爾寨大寺僧人每年在這時舉行盛大佛事儀式。常年陸續不斷有來自各方的信眾來沐浴,朝拜溶洞。此神水能治各種皮膚疾病能洗去心靈的煩惱,讓人心情舒暢,能增壽延年。
神山腳下有片草地,溶洞流出的水形成一個極大的瀑布,遊人必須先到瀑布腳下沐浴,然後用杜鵑枝葉煙薰後,方可上山入洞朝拜。
從草坪到神仙洞約有三百米,整個山峰重巒疊嶂、茂林修竹,林木蔥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滋潤,氣候宜人,春來山花爛漫,錦繡滿目,從草坪到洞口有一道綠樹成蔭的小路,曲徑通幽直到洞口。洞內景觀千姿百態,如人間仙境,剛入洞時洞口較窄,洞壁乾燥,光線淡暗,進入洞中,豁然開朗,四通八達,有的似大廳,有的為迴廊,有的高達百米。由於通道繁多,遊人容易迷路,過去人們用火把照明,並從進洞口時,就牽引一團線作記號,出來也就順線出洞,據說,此溶洞最深有幾十里路,可通往麥地龍鄉境內。
洞內千奇百怪,有各種鐘乳石,石筍,石花形如雕刻,洞壁上有各種佛菩薩自然顯像形態神奇,栩栩如生,走過幾百米後,有條很深的溶洞,須搭木梯而下,洞壁全是怪石、怪獸、有如十八層地獄,復前行洞中濕潤,有滴水、有水潭,由於流水急,給溶洞增添了流水伴奏聲。洞中各種形狀的鐘乳石,在濕潤的洞中盡顯風彩,有的呈白色、有的呈綠色、有的呈赭色、五彩繽紛。如柱、如珠、如爪、如根、如鳥、如獸、如仙、如人的鐘乳石溶洞景觀。讓人遐思萬千。
在認識瓦爾寨大寺歷史的同時,我們必須認識一個特殊的人物。格西丁爭曲批1891—1968年,今木里藏族自治縣茶布朗區東孜鄉益當嚴江家,十歲出家到瓦爾寨學經,十八歲到西藏在著名的甘丹寺求學。
在藏期間他以勤奮好學贏得眾人博彩,精通五部大論,在驚心動魄的經典答辨中他每次獨站風頭,在甘丹寺學習期間,不僅他個人在寺廟中赫赫有名,同時也為康巴地區來求學的喇嘛贏得了地位,一九三六年拉薩木朗欽木祈願大會,大辯論中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拉讓巴特等格西學位,因顯密兩宗成績突出,並排入下屆登座甘丹赤巴名列。他在“扎亞”地方修行,準備榮登甘丹赤巴寶座,繼續弘法。但公元一九三七年木里大喇嘛 和第九世香根前往拉薩朝拜,到達拉薩後獲悉丁爭曲批被授特等格西學位。當時木里香根正需經師。於是大喇嘛請示西藏地巴讓政府並得到同意,丁爭曲批請回木里,替任了活佛經師,丁爭曲批回到瓦爾寨 大寺,進行全面改革,對顯密兩宗進行培訓,對佛事活動進行了整改,使整個木里佛教走上了新的軌道。任經師期間,同活佛住在杜基經堂內。每天給活佛講經、說法、灌頂等宗教儀式,偶兒也參加大寺大辯法會和一些重大佛寺活動。一九四二年親自主持擴建了覺悟康大殿,1943年竣工並舉行了開光慶典。
由於歷史原因,一九五八年,他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以他的智慧和慈悲,把“錯誤”都承擔在自己身上,保護了眾多的喇嘛。後來同木里大寺和一批留寺喇嘛過完晚年的不幸生活。1968年圓寂時,太陽剛出來,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木里蘇拉尼布神山,幾隻大雕盤旋在大寺上空,一條五顏六色的彩虹飄灑在住屋頂,幾位喇嘛驚睹朝前跑去,一進屋,格西已走了,他披上袈裟,敬上神水、油燈、跌座在地板上、面目慈祥、莊嚴。喇嘛 們立即磕頭,剎間,格西已在離地面5寸的空中打著金剛跏跌。第二天就上山火化,火化出了很多舍利子,但由於當時風雲變化莫測,不敢去撿或修靈塔,只得草草掩埋。如今在拉薩三大寺,老僧人中提起丁爭曲批之名,他們都很熟悉和敬仰。
由於歷史積累,該寺文物極為眾多,富麗堂皇的建築,琳琅滿目的法器,千姿百態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獻書,使寺院成為一座藝術的寶庫,由於歷史原因, 一切都未能逃脫人為的厄運,到二十世紀七十年整座寺廟完全毀滅殆盡,成為一片廢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全面落實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一縷署光照耀著雪域,照耀著芸芸眾生,為滿足信眾的願望,木里縣政府木府辦1988年(08)號,一九八八年正式批准恢復開放一座沉寂多年的寺廟,由於當時沒有專項獎金的投入,由澤仁扎杜基施主功德人民幣二萬元和信眾的捐資投工歷時三個月,把原來的“主神殿”非常簡陋的修築了一層,隔為二間,一間為經堂,僅供信眾點燈,磕頭,當時沒有塑像,只有幾幅唐卡。另一間作為保管室,由年老的兩位喇嘛,另有一名退休工人叫蘇友扎巴,他們三人從龐大的殘牆中重新點燃佛燈,燒起了桑煙,吹響了法螺,喚醒了大地。
蘇友扎巴(19…—2000年),沙灣鄉人,年幼出家在瓦爾寨學經,1958年被迫離寺當工人,1982年退休後回瓦爾寨寺廟,直到2000年3月,蘇友扎巴一心向佛教,赤誠無私,為佛教永輝,為眾生創造良好的精神家園,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時光。
一九八九在信眾的捐資下,塑了一批菩薩,4尺高的一尊覺悟像,喀宗巴三師弟,瓦爾寨大寺創建人卻吉松吉嘉措活佛像,白渡母像,主神江色,色朝爭木兒。值得提起的是一尊有四百多歷史的自成顯靈佛—覺悟佛的重新塑過程:1958年後,僧人相繼被迫離寺回家,瓦爾寨大寺被廢,有人認為菩薩像內肯定有金、銀、珠寶,便將這尊佛推倒砸爛,搜翻寶貝,但除了翻出一些香面、茶葉和一塊皮子,別無所有,於是取走佛像的寶珠,砍倒柱子又炸毀牆壁壓住佛像。二十多年後蘇友扎巴及木里大寺桑丁扎巴師父等人為修復覺悟像,尋著原來的位置,挖了一天才挖出佛像的許多鍍金碎片,經過宗教儀式後,才將這些碎片重新塑成覺悟像,佛光再現。
一九八九年農曆十一月,原甘孜州政協副主席,居里卻吉降措活佛蒞臨瓦爾寨大寺,舉行了歷時四天的盛大開光儀式,這也是一九五八年後的第一次盛大法會。一九九二年五月,居里卻吉降措活佛第三次親臨該寺,還帶來了大藏經《甘珠爾》和唐卡畫。給僧眾講經說法第三天親自到覺悟康殿,在殿內的三棵樹面前念經,祈禱後,叫人砍掉了樹,然後剔下樹丫,分別種在渠拉草壩周圍,並教誨說:“有朝一日要修葺的,今天不把樹砍去,以後你們不敢砍的,因為長在覺悟法台上,並笑著說放心,日後讓有福慧的人建設吧!”
此後,每年的正月祈願大法會燃燈節都請木里大寺僧人到寺念經,做法事,還舉行濃重的跳神活動。一九九六年又請鄉成縣的匠人塑了龍樹、四壁觀音、尊勝佛母,度母等佛菩薩像,依怙護法神,吉祥天母等護法神,在木里大寺幾位高僧的功德下,購制了一幅高14米寬7米的釋迦牟尼佛緞繡唐卡,並在燃燈節期間舉行了曬佛儀式。隨著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實,瓦爾寨大寺歷史上曾聞名海內外,修復覺悟康大殿是眾望所歸,在當地民眾和瓦爾寨大寺的要求下,木里大寺僧人翁依偏初親自負責建築工程,並請了藏族設計專家,縣政協副主席降央巴丁設計大殿工程規劃設計圖,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從鹽源縣達咀和東孜沙灣兩鄉請來了45名,有名的木匠和石匠破土動工,依過去覺悟康殿的建築格局和規模,大殿為一樓一底的土木結構,共有46根楞柱,28扇窗戶,殿門外有四根大柱,殿內有兩根兩人合包的通天柱,直通頂層,柱飾、梁枋、門拱、飛檐、窗台,迴廊、欄板均為精工雕刻和彩繪,使大殿更加光彩奪目。大殿裡層相隔,外層占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作為正殿,台前供有釋迦牟尼的佛像,宗喀巴三師弟、神采奕奕的慈祥尊顏卻吉松吉嘉措,文殊、白、綠渡母,四肩觀音,裡層左右兩道門,左邊有尊大威德,江色、色朝、爭木兒、財神、中間是過去覺悟像的位置,在造型美觀、精美的法台上供著佛祖,他端座在雄偉聖殿覺悟康,左手捧缽,右手扶膝蓋,面容慈善,神態安詳,雙目低垂,似在沉思,又像在凝神,令人親近,使人嚮往。
第二層為藏經閣,有居里活佛賜的《甘珠爾》和宗喀巴著作等經書,另設有幾間小屋和一間大會議室,全用木板相隔,上下層牆殿均由水泥搪糊,白乳膠粉刷,顯得更加明亮,寬廣,頂層用瓦片所蓋,殿頂中央是輝煌的金頂,每當初升的陽光照到金頂時,光芒四射,更加輝耀,莊嚴。
大殿前面是大茶房,也是過去茶房位置。
在修建當中,縣委縣政府領導多次帶領有關部門,視查了工程進殿情況,提出了工程的質量和安全要求,並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
經過一年的時間裡,在縣各級政府和人民民眾的支持功德下,覺悟康大殿二000年十月十三日圓滿竣工,一個光彩奪目的覺悟康大殿矗立在人們面前寶剎再度重光,七日至十一日請了木里大寺為主的各位喇嘛,進行了隆重開光儀式,十三日舉行了盛大的竣工落成慶典,參加慶典的有縣四大班子領導,及縣級各部門領導,全縣十四座寺廟代表及信教民眾二千多人。這天星晨吉祥,風和日麗,上午九時正,隆隆的法號,法鑼聲,嗩啦聲齊鳴響,吉祥的桑煙瀰漫寺空,九時三十分由縣長熊正林和佛教協會會長翁依偏初進行了剪彩儀式,由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昂翁代表統戰部民宗局做了重要講話,大會由翁依偏初主持,佛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扎西鄧珠作了修建總結並講了話。
最後翁依偏初致了慶典大會閉幕詞,大會在吉祥圓滿的氣氛中結束。
為了進一步管理好寺廟及僧人,建立了寺廟民主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寺廟僧人規章制度,現有僧人25名,是年寺廟已拉通了水、電,改善了僧人和遊人的生活條件。
二00一年,大寺境內幾十畝土地實行了退耕還林。既解決了僧人一定的自養生活,樹木成林,又為寺廟披上綠衣,使環境更加優美,成為人們所嚮往的香巴啦!這裡顯現了神靈之氣,佛祖之光,使眾僧出家而往,使之源遠流長,這裡能感受遠離塵世的靜謐,沒有雞犬的吠聲,這裡沒有煩惱,沒有憂傷這裡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