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旁雍錯濕地

瑪旁雍錯濕地

西藏瑪旁雍錯濕地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在中國印度尼泊爾的交界處,西南與印度毗鄰,南部與尼泊爾以喜馬拉雅山為界,是中國12個3國交界縣之一,管理機構為普蘭縣林業局。地理位置為北緯30°39′—東經81°29′,平均海拔4700米,面積73782公頃,平均海拔4700米,是地球上高原海拔地區淡水最多的湖泊之一,也是西藏高原最有代表性的湖泊濕地。這裡棲息著黑頸鶴斑頭雁等大量水禽,也是藏羚羊、野氂牛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向西藏喜馬拉雅山脈遷徙的主要走廊之一。該濕地包括瑪旁雍錯和其姊妹湖拉昂錯及周邊沼澤河流濕地。

2018年3月19日,國務院批准瑪旁雍錯濕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旁雍錯濕地
  • 北緯:30°39
  • 東經:81°29′
  • 平均海拔:4700米
名字的由來,生物資源,典型湖泊濕地,自然資源,動植物資源,價值作用,動物生存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濕地狀況,水源補給,自然保護區,國際重要濕地,地貌特點,裂谷中心,水平岩層地貌,生態環境,交通要道,環境利弊,動物資源,旅遊勝地,位置,食宿,

名字的由來

瑪旁雍錯又稱瑪法雍錯,藏語意為“永恆不敗的玉湖”。據說起因是 11 世紀在湖畔進行的一場宗教大戰,結果,藏傳佛教噶舉派大勝外道黑教,“瑪旁”就是紀念佛教的勝利,此湖因而得名。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記》中對瑪旁雍錯也有所描寫,將這裡稱為“西天瑤池”。佛教經典中將一處湖泊稱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與神山並列齊名的“聖湖”——瑪旁雍錯。

生物資源

典型湖泊濕地

構造上屬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一個斷陷盆地,是當地地質變遷的活的博物館,對濕地周邊的氣候具有直接調節作用。棲息著斑頭雁赤麻鴨等大量水禽,同時也是藏羚羊野氂牛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向西藏喜馬拉雅山脈遷徙的主要走廊之一。瑪旁雍錯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之一,是西藏高原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湖泊濕地。
瑪旁雍錯濕地瑪旁雍錯濕地

自然資源

該濕地是黑頸鶴、藏羚羊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的重要棲息地,是其重要的遷徙走廊或繁殖地。濕地內棲息的物種包括黑頸鶴藏羚羊等,均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對維持當地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動植物資源

瑪旁雍錯濕地棲息著黑頸鶴、斑頭雁等大量水禽,也是藏羚羊、野氂牛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向西藏喜馬拉雅山脈遷徙的主要走廊之一。瑪旁雍錯濕地內共有脊椎動物9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雪豹、胡兀鷲、黑頸鶴等8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棕熊、水獺、猞猁、藏原羚、岩羊、鳶、大鵟、高山兀鷲、獵隼、紅隼、藏雪雞等16種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的動物有棕熊、水獺、雪豹、黑頸鶴等9種 ,列入附錄II的種類有狼、猞猁、鳶、金雕、胡兀鷲、鳶、草原雕、禿鷲、高山兀鷲、大鵟、獵隼、紅隼等12種。瑪旁雍錯濕地植物資源豐富,有高等植物34科87屬140種,其中苔蘚植物3科4屬7種;裸子植物1科1屬2種 ;被子植物30科82屬131種。苔蘚植物中含種數最多的是叢蘚科和真蘚科。種子植物中含種數最多的是禾本科,其後是菊科和豆科植物。

價值作用

動物生存環境

作為氣候乾旱的西藏西部地區重要的淡水濕地,瑪旁雍錯對雁鴨類等水禽的繁殖、遷徙都具有關鍵性作用,濕地內每年定期棲息著2萬隻以上的水禽。瑪旁雍錯是小頭裸裂尻魚(瑪旁雍錯亞種)的唯一分布區域。濕地是湖內魚類的重要食物基地,也是濕地內魚群依賴的產卵場、育幼場及洄游路線。瑪旁雍錯是地球上高海拔地區淡水最多的湖泊之一。

維護生態平衡

濕地是地球的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在御洪、調節徑流、改善氣候和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西藏,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作用,尤其是受構造控制的影響,形成了眾多的高原湖盆與河流,並且在高原氣候條件的影響下,構成了面積廣大、卻類型單一的濕地分布區,在世界上具有特殊性。西藏的濕地面積是中國首位,但是由於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對濕地的保護在這裡尤其凸顯出其重要性。

濕地狀況

水源補給

在這兩座比鄰的湖泊南側,則是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第二高峰:海拔7694米的納木納尼;北側聳立著岡底斯山脈海拔6656的主峰:著名的神山、“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這兩座山峰周圍發育的冰川,不僅是幾條大河的發源地,也是瑪旁雍錯的水源補給地。
瑪旁雍錯濕地瑪旁雍錯濕地

自然保護區

西藏自治區政府與2009年批准建立的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包括瑪旁雍錯、麥地卡、班公湖。班公湖目的地、扎日納木錯、洞錯,總面積427497.54公頃,其中核心區總面積231969.30公頃,占新建保護區總面積的54.26%。緩衝區總面積67270.00公頃,占新建保護區總面積的15.74%。還有一部分總面積128258.20公頃的實驗區,占新建保護區總面積的 30.00%。

國際重要濕地

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典型的高原湖泊濕地,其中,瑪旁雍錯與麥地卡在2005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這5個濕地保護區的建立,填補了西藏自治區沒有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空白。

地貌特點

裂谷中心

地質上講,海拔4585米左右的瑪旁雍錯濕地,位於雅魯藏布江—噶爾藏布深陷斷裂谷地,處於谷地的中心地帶。瑪旁雍錯濕地的主體,則是位於這條巨大的深陷斷裂上的瑪旁雍措—拉昂錯(鬼湖)湖盆區。

水平岩層地貌

瑪旁雍錯—拉昂錯湖盆區形成了完整的內流水系,濕地周邊的山地為始新世沙礫岩層,這在西藏都是少見的水平岩層地貌

生態環境

交通要道

瑪旁雍錯自古是西藏阿里地區的交通要道,更是重要的國際宗教聖地,來自南亞各地的朝聖者絡繹不絕。由於流動人口的增加,自然環境承受的壓力也急劇增大,濕地生態系統由於與人類的生產、生活聯繫日益緊密,在局部已達到臨界狀態。寒冷乾燥的氣候使這裡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自然恢復能力尤為緩慢,對人工化合物的天然降解能力也相當孱弱。

環境利弊

不過,情況也有良性的一面,以沼澤土為主體的瑪旁雍錯濕地,表層由於喜濕植物殘體水分過多,通氣不良,微生物活動虛弱而不能迅速徹底的分解,使有機物積聚起來,形成對環境有利的優厚腐殖層。但是,由於土壤積水過多,不利於放牧,牧民又常常採用人工排水,將部分沼澤地改造為牧場,因此,瑪旁雍錯的沼澤土既是分布最廣的土壤類型,同時也是受到牧業生產影響最大的土壤類型。

動物資源

在瑪旁雍錯邊棲息著黑頸鶴、斑頭雁、海鷗等大量鳥類,這裡也是藏羚羊、野氂牛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向西藏喜馬拉雅山脈遷徙的主要走廊之一。

旅遊勝地

位置

坐落在岡仁波齊神山東南30公里處的瑪旁雍錯湖,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佛教徒認為:瑪旁雍錯是勝樂大尊賜給人類的無上甘露,用此湖淨身,可清除心靈各種煩惱、妄念及罪孽。飲此湖水,可祛除百病強身健體。朝聖者如繞湖轉經,可得功德無量。除了對朝聖者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之外,瑪旁雍錯作為聖湖之王,對一般旅行者來說,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好地方。且不說那些流傳千古的神話傳說,單是它的超凡脫俗的秀麗景色,就足以令人心醉神迷了。
環聖湖一周110公里,以徒步為主,沿途有一段路也可以跑汽車。徒步要走4-5天。往西南方向,驅車還可以到青藏高原的西南門戶--平均海拔4000多米普蘭,它的南面是雄偉的喜馬拉雅山,北面是險峻的岡底斯山,翻過喜馬拉雅山,就是尼泊爾和印度的疆域。

食宿

瑪旁雍錯旁邊的神湖旅館,價格適中,可以提供簡單的飯食,有溫泉洗。在即烏寺後面的村莊提供藏式住宿,溫暖而有特色。村邊的山谷里有溫泉沐浴間,也可以提供簡單的洗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