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公圳

瑠公圳位於台北,通常指1740年由郭錫瑠興建的灌溉水道,今幾乎已經全部予以填平荒廢。另外很多人將今台北市新生北路高架橋下,台灣總督府1930年興建的排污水溝也稱為是瑠公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瑠公圳
  • 地理位置:台北
  • 解釋:指1740年由郭錫瑠興建的灌溉水道
  • 現狀:今幾乎已經全部予以填平荒廢
歷史沿革,破壞與整修,

歷史沿革

瑠公圳粗有規模為郭錫瑠所建構。本籍中國福建漳州,幼年隨父親移民至台灣,居彰化。1736年(清朝乾隆元年)連同漳州族人從彰化北上台北開墾,定居於台北中侖莊。因開墾中侖一帶土地,獲得了興建灌溉溝渠經驗。
1753年他再與大坪林五莊墾首蕭妙興交換水源,由大坪林大潭進行引水工程,合開隧道和渠道。1762年(乾隆27年),鑿通石腔圳路,共歷時22年完工,這段經過今新店,景美,公館,松山等地的水道統稱青潭大圳或金合川圳。不過最常說法為為瑠公圳,而瑠公正是對他的尊稱。

破壞與整修

1765年8月,台北受到颱風侵襲,大雨造成山洪暴發,用木頭構造的瑠公圳明渠毀於一旦,郭錫瑠因此抑鬱身亡,享壽61歲。後,郭錫瑠子郭元芬繼承父志,將該渠重建整修完成[1]。
整修過後的瑠公圳,引水明渠改為多處暗溝,並本大部分木模興建的溝渠兩側,改為土石所制。後經該地農民的水利擴建,成為灌溉大台北地方,支線綿密的重要水源處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