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岩

瑞竹岩

瑞竹岩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藍田鎮梧浦村東的岐山西南麓,屬於漳州市龍海市榜山鎮的瑞竹岩管委會管轄,為五代僧人楚熙所辟。楚熙剖竹引泉,而竹生筍,故名瑞竹岩。現岩上寺廟系九十年代按原址重建,香火稱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瑞竹岩
  • 地理位置:福建省龍海市北部
  • 門票價格:15元
  • 著名景點瑞竹岩寺萬松關
  • 開闢者:五代僧人楚熙
  • 管理單位:龍海市瑞竹岩管委會
歷史沿革,名稱由來,主要景點,

歷史沿革

清宣宗時,智宣禪師駐錫於此;清末民初,名僧轉道和尚曾在此岩住持多年,後雲遊南洋,駐錫新加坡,講經授徒,今其徒孫遍布東南亞一帶,在當地佛教界影響頗深。1938年,廈門淪陷時,近代名僧、藝術大師弘一法師移錫並撰書寺志。
瑞竹岩
岩上原有寺廟四座,因年久失修,大部坍塌,至1957年僅存殘垣斷壁。所存遺構中,有廟門石柱九皋居士(即林釬)題刻對聯“夙根有慧皆森發;上善無聲自廣長”。石匾額一個,林釬題“瑞竹岩”隸書三字。廟內金柱陳天定明天啟五年(1625)題刻對聯“風靜潮初滿;山空月正中”。
1988、89年,新加坡龍山寺廣洽、廣淨(轉道和尚徒孫)法師二次募資及信士胡殿仁等捐資,重建大雄寶殿、齋堂、臥佛閣,並贈送泰國銅佛一尊。法師圓寂後,其座下弟子傳倫法師,繼承遺志,多方募資擴建。至今已擴建,大雄寶殿、臥佛閣、祖堂、素食館;新建天王殿、觀音殿、鐘樓、鼓樓、華嚴殿、竹林杖室、廣洽閣和講堂、齋堂、功德堂、客堂、僧舍、圓涼亭、六角涼亭等殿堂齋舍,建築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金碧輝煌,聞名海內外,成為閩南一大叢林。

名稱由來

高僧楚熙結廬於此,曰“德雲庵”,因刳竹引泉,竹萌新芽,又名“瑞竹岩”。另據民 間傳說,明代有一位太子游江南,路過此山,見山姑負枯竹為薪,節間萌芽,以為祥兆,遂揮毫書“瑞竹”二字,岩名由此而得。宋大覺懷璉禪師興建梵宇。明邑人陳天定暨住持絕塵禪師重建佛殿;歷代屢有修葺。
瑞竹岩

主要景點

瑞竹岩
瑞竹岩寺依山傍水,東鄰舉世聞名虎渡(江東)古石橋,西接漳東雄關故壘萬松關,面臨九龍江西北兩溪合流,漳廈高速公路、漳龍高速公路交匯,交通便利(新修公路可直達寺前),氣勢磅礴,景致峻秀。廟址前有唐、宋時種的鐵樹兩株。廟左有石室,室外懸岩上刻有“海日江景”四大字,室內有石禪床,傳系楚熙入定處。
明代的東閣大學士林釬、吏部郎中陳天定等曾讀書於此。林釬築“介石雲巢”,為八角涼亭;陳天定鑿山通道,門徑幽絕,深受歷代文人、墨客和旅遊者的青睞和讚賞,留下不少珍貴的墨跡、詩章。現寺中保留明吏部郎中陳天定、大學士林釬等名人題刻石柱聯6對;懸岩之上,有“海日江春”等摩崖石刻10多處(其中詩刻6首)。其中清康熙甲戌年進士、任守長垣知縣戴盻《游瑞竹岩》七律,有“亂松四合疑無路,一石中空徑作門”之句。此外還有林釺為照乘上人書“瑞竹岩”橫竹隸書石榜、古舍利塔等珍貴歷史文物。抗日戰爭時期弘一法師李叔同)曾居於此。岩上還有絕塵禪師等舍利塔及摩崖石刻十餘處。1982年龍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登記為佛教活動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