瑁

瑁的歷史典故歷史上的唐朝皇子李瑁。其名為其父唐明皇賜之,為此,宮廷發生了一場難以避免的權力之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瑁
  • 讀音:(mào)
  • 部首:王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3
讀音,筆畫部首,編碼信息,漢字演變,字形結構,基本字義,古籍解釋,詳細解釋,

讀音

(mào)

筆畫部首

部首: 王
瑁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編碼信息

五筆86: gjhg
五筆98: gjhg
倉頡: mgabu
筆順編號: 1121251125111
四角號碼: 16160
鄭碼: ckl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7441

漢字演變

瑁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王冒
漢字部件分解: 王曰目
筆順編號: 1121251125111
筆順讀寫: 橫橫豎橫豎折橫橫豎折橫橫橫
書寫注意:冒字上為“冃”,寫的時候很容易寫作“曰”。

基本字義

〔玳~〕見“玳”。
古代帝王所執的玉器,用以覆諸侯的圭。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㺺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報切,音𣔺。《說文》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似犂冠。《徐曰》冒,上有物冒之也。犂冠,卽犂鑱也。今字書作犂錧,音義同。《正字通》禮,諸侯卽位,天子賜以命圭,圭上邪銳,瑁方四寸。其下亦邪刻之,闊狹長短如圭頭。諸侯執圭來朝,天子以瑁之刻處,冒彼圭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然。
通作冒。《周禮·冬官考工記》天子執冒四寸。《注》名玉曰冒,言德能覆蓋天下也。四寸者,以尊接𤰞,小為貴也。
《廣韻》《集韻》𠀤莫代切,音䆀。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瑇瑁,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異物志》生南海,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應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史記·司馬相如傳》瑇瑁鱉黿。《注》似觜觿,甲有文,出南海,可以飾器物。《漢·鐃歌》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廣韻》莫沃切《集韻》謨沃切,𠀤音媢。義同。 《韻會》或作蝐。亦作冒。

詳細解釋

〈名〉(1)天子所執的,用以合諸侯,覆於圭上,故謂稱為瑁。[ceremonial jade](2)見“玳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