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沉澱池

理想沉澱池

理想沉澱池(ideal settling tank),是由哈增(Hazen)和坎普(Camp)提出的一種理論模型,是一種概念化的沉澱池。這一理論模型可用來分析固體顆粒在沉澱池內的運動規律及其分離效果,理想沉澱池按功能可分為進水區、沉澱區、出水區和污泥區4個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想沉澱池
  • 外文名:ideal settling tank
  • 實質:是一種概念化的沉澱池
  • 提出者:哈增(Hazen)和坎普(Camp)
  • 公式:u=q=Q/A
  • 方式:按水平流速V流動
理想沉澱池的概念(假定條件),理想沉澱池原理,平流理想沉澱池,圓形理想沉澱池,實際沉澱池與理想沉澱池之間的誤差,

理想沉澱池的概念(假定條件)

(1) 沉澱池中各過水斷面上各點的流速均相同。
(2) 在沉降過程中,懸浮顆粒以等速下降,顆粒的水平分速度等於水流速度。
(3) 懸浮顆粒落到池底後不再浮起,就認為已被除去。
符合上述假設條件的沉澱池被稱為理想沉澱池。

理想沉澱池原理

平流理想沉澱池

平流理想沉澱池示意圖如右圖所示。從點A進入的顆粒,他們的運動軌跡,是水平流速v和顆粒沉速u的矢量和,這些顆粒中必存在著某一粒徑的顆粒,其沉速為u0,剛好能沉到池底。
u0=Q/A=q
式中:u0—臨界顆粒沉速,m/s;
理想沉澱池
Q—進水流量,m3/s;
A—水面面積,m2
q—表面負荷或過流率,表示單位沉澱池表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能處理的水量,m3/(m2·s)或m3/(m2·h)。
當ut≥u0時,無論進口處於什麼位置,顆粒都可在D點前沉澱,見軌跡I所代表的顆粒;
當ut〈u0時,只能部分除去,視該顆粒進入沉澱池的位置而定,若處在靠近水面處,則不能被除去,見軌跡II實線所代表的顆粒;若處於靠近池底的位置,就能被去除,見軌跡II虛線所代表的顆粒。
沉速為ut顆粒的去除率η為: η=ut/q
由該去除率公式可知,平流理想沉澱池的去除率僅取決於表面水力負荷q及顆粒沉速u0,而與沉澱時間t無關。

圓形理想沉澱池

圓形理想沉澱池有輻流與豎流兩種,如右圖所示。
輻流理想沉澱池去除率為:
理想沉澱池
η=(100-P0)+
豎流理想沉澱池去除率為:
η=(100-P0
式中:P0—剩餘量,不能沉澱去除顆粒的重量與全部顆粒的重量之比;
ut—某顆粒的沉速,m/s。

實際沉澱池與理想沉澱池之間的誤差

由於實際沉澱池在池深與池寬方向都存在著水流分布不均勻的問題;以及由於污水溫差、風力、水流與池壁之間的摩擦阻力等原因造成紊流,使實際沉澱池的去除率低於理想沉澱池。因此在套用靜置沉降試驗時,應加以修正。通常可取
q=
t=(1.5-2.0)t0
式中:q, t—分別為沉澱池的設計過流率和設計沉澱時間;
u0,t0 —分別為沉降試驗所得到的應去除的最小顆粒沉速和沉降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