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清朝大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琅玕(?—1804)愛新覺羅氏,隸正藍旗,清朝大臣。

基本介紹

  • 本名:琅玕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大臣
  • 出生時間:未知
  • 去世時間:1804
傳記
琅玕,捐納筆帖式,累遷刑部郎中。超擢內閣學士,出為江蘇按察使。乾隆五十年,召授刑部侍郎。逾年,授浙江巡撫。五十二年,大兵剿台灣林爽文,琅玕儲谷二十萬石於乍浦、寧波、溫州,由海道輸運,高宗嘉之。坐審擬海盜失當,吏議當革職,詔寬免,自請罰銀三萬兩。嘉善縣吏浮收,按問得實,上以浙漕積弊,琅玕不勝任,命解職,予頭等侍衛,赴哈密辦事。五十六年,坐監修浙江海塘工程損壞,琅玕在任未親勘,詔責賠修,應銀二十二萬七千有奇,免其半。歷葉爾羌辦事大臣、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坐家人販玉,解任回京。尋予郎中銜,為熱河避暑山莊總管。
嘉慶二年,以三等侍衛充古城領隊大臣,召授刑部侍郎。五年,授貴州巡撫。剿擒廣順等寨苗楊文泰等,詔嘉獎,加總督銜。未幾,就擢雲貴總督。六年,貴州石峴苗叛,巡撫伊桑阿赴銅仁剿治,未即平,詔琅玕往督師,而調伊桑阿雲南。伊桑阿因按察使常明攻克石峴有所擒獲,遂謊奏親往督戰,苗皆歸伏,軍事已竣。及琅玕至,難民擁道訴其誣,遂督兵進剿,攻克上潮、下潮諸寨,始肅清。會初彭齡劾伊桑阿貪劣,下琅玕鞫實,上尤罪其欺罔,誅之。詔斥琅玕於伊桑阿未親往石峴,避嫌瞻徇,降二品頂帶。
七年,維西夷恆乍繃與其黨臘者布作亂,禿樹、出亨附之。琅玕率總兵張玉龍入山剿捕,克阿喃多賊寨,進攻諸別古山,獲禿樹。玉龍克小維西夷人,縛臘者布獻軍前磔之。進攻康普,恆乍繃遁瀾滄江外,獲其孥。分兵攻吉尾、樹苗,琅玕駐劍川,斷賊後路,敗之於通甸、小川,克回龍廠。尋圍剿上江山箐賊,殲其渠,餘眾乞降。琅玕以恆乍繃勢蹙,疏請撤兵,提督烏大經率兵二千駐防。賊詗官軍已退,乘水涸潛渡,糾江內降倮,復肆劫掠。琅玕馳抵劍川,恆乍繃遁走。
八年,上以首逆未獲,命永保接辦軍務。琅玕已擒斬漢奸張有斌,臨江紥筏,聲言渡兵江外,倮倮震悚,詣軍門乞降,琅玕令誘導諸寨擒賊自效。九月,恆乍繃潛匿山箐,官軍搜獲之,餘黨盡殲。事平,予議敘。琅玕以維西僻處邊隅,各夷雜居江內外,稽察難周,疏請於維西、麗江等五路設頭人,給頂帶,約束夷眾。又以維西南北路及鶴麗鎮、劍川諸汛皆要地,請裁馬為步,添兵八百,分布要隘,邊境遂安。九年,卒,謚恪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