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衝擊波

現實主義衝擊波

"現實主義衝擊波"最初指90年代中期劉醒龍、談歌、何申、關仁山等作家關注現實的一批作品出現的效應,後來擴大指稱90年代後期大量出現的以"現實主義"方法表現當前鄉鎮、工廠、城市現實生活和經濟生活為核心的社會矛盾的小說在文學界產生的影響。這些小說開始為一些中短篇、後來則主要是長篇,並在題材上不斷擴大,以全景方式書寫90年代以來的經濟改革、政治體制改革過程及其面臨的問題與衝突,另一重要方面是對官場和遍布社會各個角落的"腐敗"現象的揭發和抨擊並出現"反腐小說"的類型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實主義衝擊波
  • 發生時間:90年代中期
作品,特點,

作品

"現實主義衝擊波"指稱的作品主要有劉醒龍《分享艱難》談歌《大廠》《車間》《天下荒年》和申《信訪辦主任》關仁山《大雪無鄉》《九月還鄉》周梅森《絕對權力》陸天明《蒼天在上》等等。

特點

1994年至1996年前後,文壇上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批作品,主要是談歌的《大廠》《天下荒年》、關仁山的《大雪無鄉》《九月還鄉》《破產》、何申的《年前年後》《窮縣》等,它們面對正在發生的現實生活,真實地揭示以改革中的經濟問題和民生問題為核心的社會矛盾,注重當下的生存境況和擺脫困境的奮鬥,貫注著濃重的憂患意識。時代感強烈,題材重大,矛盾複雜,給人的衝擊力之大和觸發的聯想之廣,都為當時所少見。
更重要的是,它們與那時風行的“新寫實”有所不同,已不再專注於一個小人物或一個小家庭日常的生存悲歡,而是著眼於國計民生性的大問題,關注整體性的生活走向。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扭轉了時尚的“個人化”,走向了“公共化”,使文學的干預力量大大提高。把它們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種陣勢,一種共同的把握生活的方式和創作的新取向。我稱它們是一股“現實主義衝擊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