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視野下的李斯特:生平及作品

現代視野下的李斯特:生平及作品

《現代視野下的李斯特:生平及作品》是2009年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奧地利)曼弗雷德·華格納。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視野下的李斯特:生平及作品
  • 頁數:130頁
  • 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 開本: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叢書名: 音樂家肖像叢書
平裝: 13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10963107, 7810963104
條形碼: 9787810963107
尺寸: 20.6 x 14.8 x 0.6 cm
重量: 113 g

作者簡介

作者:(奧地利)曼弗雷德·華格納
曼弗雷德·華格納,1944年8月31日生於下奧地利州阿姆斯泰特恩市,1966年與瑪克·多利斯·華格納·諾里維安斯結為夫婦,生有四子。曼弗雷德曾就讀於維也納大學和維也納音樂學院,1970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68年-1972年執教於美國聖勞倫斯大學,1971年榮獲特奧爾多·克爾訥獎。1970年-1972年執教於格拉茨大學,教授音樂和表演藝術,並在此期間於弗里茨基金管理委員會從事研究工作。1973年-1975年,華格納在黑森州法蘭克福廣播電台擔任編輯工作。1974年起,他任維也納實用藝術大學文化史和思想史教席教授,1978年晉升為教授,並於1980-1988年間出任該校副校長。1978年-1983年間他成為維也納音樂協會的成員。1983年華格納教授榮獲奧地利大眾傳播科研國家獎,一年後又被授予阿姆斯泰特恩市文化獎,期間他還出任奧地利人文和社會科學委員會主席之職。1987年-1994年華格納教授執教於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文化管理學院,1988年又被聘為柏林洪堡大學客座教授,並於1988年-1989年兼任漢堡和格拉茨歌劇院客座戲劇顧問。1990年-1996年華格納教授成為下奧地利州政府“公眾藝術”專家委員會成員。1991年,他任教於維也納音樂和表演藝術大學作曲系。1992年-1994年,華格納教授任國際文化科學研究中心(IFK)副主席,1995-1997年升任主席。1994年-2000年他任教於外交學院。1995年,他被林茨州立劇院聘為客座戲劇顧問。1997年起,他開始擔任國際舍恩貝格研究會會長。1998年起,他成為阿普巴赫論壇管理委員會成員。1999年他成為布達佩斯大學研究生院研究員。從2000年起,華格納教授一直擔任著下奧地利州文化經濟監事會主席之職。2004年至今,華格納教授一直擔任歐洲科學家與藝術家研究院藝術系主任一職。
華格納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表演藝術、音樂、文化與教育政策、文化促進、啟蒙運動以來的傳媒研究和接受研究。他已經為“音樂畫像”這一系列專輯撰寫了多篇論文,包括《安東·布魯克納研究》(1995)、《弗蘭茨·舒伯特研究》(1996)和《弗蘭茨。李斯特研究》(2000)。華格納教授在過去幾年裡出版的著述有:《停止文化閒聊!——順應時代潮流,區分藝術與文化》(2000)、《下奧地利州——1861年至今的文化史》第一冊(2004)、《下奧地利州及其藝術》第二冊(2005)。曼弗雷德·華格納參加的組織及協會還有:奧地利科研促進基金委員會思想史董事會及專家組(FwF)教育研究專家委員會以及眾多國內及國際專家委員會及評審委員會等。

內容簡介

《現代視野下的李斯特:生平及作品》旨在使紛繁複雜的資料數據相互關聯,深入剖析李斯特其人其作,儘量做到理性探析、以理服人。此外《現代視野下的李斯特:生平及作品》還在於昭示人們:無論出於任何原因,人們都應至少嘗試重新審視自己的先人之見。沒有破除規框、敢於創新的勇氣,就無法開啟音樂殿堂的大門,無法洞悉音樂創作的奧妙。音樂方面的近距離觀察無疑也意味著要認認真真地拜讀他作,或者至少須虛懷若谷地側耳聆聽。在此可讀可聽的作品實在太多,其中截至目前鮮為人知的也不乏其數。探究李斯特作為音樂奇才本身以及他在作曲方面的傑出貢獻非常重要,因為回首往昔綿遠悠深的音樂歲月不難看出,李斯特的作曲功績即使對未來的音樂發展也會有深遠的借鑑意義。

目錄

非是前言,勝似前言/1
永不停息的異議與爭執/4
追隨莫扎特等人的足跡/12
“憑藉高超的技術用小提琴奏出的音符,就好比晶瑩透徹的水滴叮咚流淌……”/22
“……敬您如父,為您甘效犬馬之勞”,/23
“……我認為您也高估了巴黎文藝沙龍的影響”/25
演奏名家的輝煌與苦難/28
“……桀驁不馴的年少張狂未能持續太久”/31
“……因為高超的演奏技藝源於大無畏的英雄氣概……”/36
風流精神,感情豐富,興趣廣泛/44
“……我不喜歡機械的模仿,更是對一味的重複感到厭煩……”/44
“四處漂泊的國外生活使我感到身心疲憊……”/49
“……我是一名匈牙利人”/50
“……藐視、詛咒、傷懷,經歷了世間冷暖,感受了人生百態”/53
“……人格與尊嚴掌握在你們手中”/57
“詩乃藝術之精華”/61
“……在維也納接受教士聖職”/71
“我不得不告訴您;我也有同樣的疏離和猜疑感”/75
現代德國音樂/78
“對於魏瑪學派而言無異於幾近異國情調的產物……”/79
“……您可以絕對信賴我,隨時調遣我……”/85
教士身份/91
“……生活的改變絕未導致音樂創作的突變……”/95
音樂家的職業/109
“……我與音樂會水乳交融,神形合一”/109
“他以這種方式實現了與作曲家本人的共鳴……”/112
“……您必須首先拜讀原作,這樣才能到達欣賞、理解和感知之境地……”/114
“……我不是職業鋼琴師”/122
“……明顯使自己變得多餘,而將人們的注意力聚焦於音樂的靈魂,此乃樂隊指揮的真正任務之所在……”/124
“……未來的音樂家最終將擁有自己的演奏人員……”/124
“……區域和全國範圍內樂器製造業的崛起之勢無法阻擋……”/125
“……在籌劃音樂節時如能將娛樂消遣與商業盈利兩方面
加以通盤考慮該有多好……”/127
“……榮譽和壓力我都毅然接受……”/128
年代大事記(略)
作品目錄(略)
唱片資料目錄(略)
主要參考文獻(略)
家族譜系(略)
圖片來源(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