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學主要流派

現代經濟學主要流派

《現代經濟學主要流派》是一本於華夏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經濟學主要流派
  • 又名:Main Currents In Modern Economics
  • 作者:本·塞利格曼 
  • 譯者:賈擁民 
  • ISBN:9787508057095
  • 頁數:830頁
  • 定價:98.00元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4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條形碼: 9787508057095
尺寸: 22.8 x 15.6 x 4.2 cm
重量: 1.2 K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本·塞利格曼 譯者:賈擁民
本·塞利格曼,美國著名勞動經濟學家和經濟學思想史學家,同時也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他致力乾以一種歷史主義和制度主義的眼光,對正統經濟學日漸僵化、越來越依賴技術的趨勢進行批判,曾與米爾頓-弗里德曼就經濟學是否應包含倫理道德成分展開過激烈的筆戰。塞利格曼著作等身,除編著有八本學術作品外,也在報章媒體發表過諸多文章。
譯者簡介:
賈擁民,浙江大學經濟學博士,師從汪丁丁教授。現留校任教,同時任浙江大學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內容簡介

《現代經濟學主要流派》一書是經濟學思想史領域實至名歸的經典之作,系統地梳理和評價了自1870年以來經濟學思想的發展和演變。這一巨著到今天為止仍然是非常“現代”的,毫不過時,《現代經濟學主要流派》在對約翰·斯圖亞特·穆勒以來的古典經濟學稍作回溯後,起旨一編便是“對形式主義的反叛”。古典主義者遭到了德國歷史學派、馬克思主義者和制度主義者的攻擊。此後,通過由傑文斯、奧地利學派、約翰·貝茨·克拉克重新發現的邊際主義,傳統得以重申。由瓦爾拉斯和帕累托給出的均衡經濟學分析,經希克斯和薩繆爾森等人的發展,成為經濟學思想的主流。塞利格曼把現代經濟學說的根本特徵刻畫出來了,那就是為技術而技術。
在熊彼特、凱恩斯、斯拉法,瓊·羅賓遜夫人和張伯倫等經濟學家共同強調市場競爭的不完全性之後,新古典學派經濟學家重新提出了許多自足的模型,古典的形式主義回來,“復仇”了。
如今經濟學受到技術的影響如此之深遠,以至於我們的下一代也許不得不再來一次“重新發現”,才能找到讓它沖開技術之樊籬的出路。塞利格曼這《現代經濟學主要流派》正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目錄

新版導言
前言
第一編 對形式主義的反叛
第1章 歷史主義者的抗議
第2章 社會主義者的攻擊
第3章 制度主義與異見精神
第二編 對傳統的重申
第4章 從邊際主義到古典自由主義
第5章 均衡經濟學和理論的統一
第6章 英國傳統的流變
第三編 朝向技術的推動力
第7章 瑞典學者的貢獻
第8章 美國經濟學界的分裂
第9章 從現實主義到技術至上主義
結語
中英文人名術語對照表
譯後記
序言
寫這樣一本書的念頭萌發於我在布魯克林大學求學和教書的日子,回憶起來,是埃德文·史賓格勒教授引導我進入經濟學說史這一領域的,他現在已經成為布魯克林大學基礎研究學院主任。埃德文·史賓格勒教授當年講授的是“經濟思想的演變”和“當代經濟理論”這兩門課,它們都取得了極好的反響。在那個時代(大約三十年前),很少有涵蓋了經濟思想全部領域的教科書。尤其是當涉及經濟學發展的當代階段的時候,材料幾乎是一片空白。更糟糕的是,在那個時代,絕大多數歐洲學者的經典著作都沒有英譯本,比如說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和瓦爾拉斯的《純粹經濟學要義》等。至於維克塞爾.實際上幾乎完全不為人知。其實除了上述幾位經濟學家的思想之外,歐洲還有很多極有意義的經濟理論值得介紹到美國這個新大陸來,不過當時這個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正陷在經濟崩潰所帶來的悲傷和迷茫當中不能自拔。
等到1947年,我重回布魯克林大學講授經濟分析和經濟思想史的時候,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多少改觀。普通研究學院的學生們時間極為有限,看起來有必要把當代經濟學理論發展的各個方面充分地展示出來,把那看似一團亂麻的理論梳理清楚,以便給學生提供某種指引。現成的資料是有一些,但它們都是圍繞某個主題來組織的,從中很難找出有關人物和思想的清晰的線索。某種想法的出現經常需要催化劑。對我來說,這種催化劑來自於自由出版社的傑瑞米·卡普蘭先生,他建議我把當代經濟學思想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處理。
後記
正如坎特伯雷在為本書英文新版所作的導言中所說的,本·塞利格曼是一位“非主流經濟學家”,他的著作與思想在中國經濟學界並不熱門。事實上,在接手本書之前,我對塞利格曼確實也不怎么了解。因此,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也是我學習、領悟塞利格曼的思想的過程,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歷。感謝華夏出版社給了我這個機會,也要感謝新望(焦興旺)先生的推薦。
從塞利格曼撰寫的大部分學術論文來看,他專攻的領域是勞動經濟學;根據我的理解,似乎可以稱他為一位(老)制度主義勞動經濟學家。塞利格曼的生平和思想,請讀者參閱坎特伯雷的導言,在此不再贅述。
本書在經濟學思想史研究中的價值,以及它對當今世界(當然包括中國)的意義,讀者在研讀後不難得出自己的結論。在這裡,我只是簡單地指出以下三點:
第一,本書首次出版時,還有一個副標題“1870年以來的經濟思想”(Economic thought since 1870),作者雖然沒有明言,但我以為,他在撰寫本書的時候,很可能是有一個假想目標的,那就是熊彼特的《經濟分析史》。本書篇幅之巨、涉及的流派和人物之多,證明了作者的雄心。
第二,作為一部思想史著作,本書表現出了極強的理論傾向(甚至是鮮明的“愛憎態度”)。作者強調經濟學是研究複雜環境中的人類行為的社會科學,模型和技術只是手段,理論本身也只是用來解釋社會的一個工具,光憑技術無法回應和解決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這一立場被始終如一地貫徹到了他對各個流派、人物的評述當中。我並不完全贊同作者對於書中涉及的某些人物及學說的臧否,但是完全認同簡單的技術至上主義不可能回應社會重大問題這個結論。轉型期中國的社會重大問題是什麼?
文摘
德國學術界對古典經濟學說的反對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當·米勒(1779-1829)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米勒的浪漫主義和李斯特的民族主義成為日後歷史學派經濟學家最好的榜樣。歷史學派利用無數的經驗資料,持續不斷地對古典經濟學說進行攻擊,幾乎淹沒了古典經濟學的所有抽象概念。歷史學派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威廉·羅雪爾(1817-1894)和卡爾·克尼斯(1821-1898),他們強調必須追問經濟制度的產生和發展。他們想在進行一般性分析之前,先收集到從古到今所有能收集到的資料。他們確信,採用這種方法,能夠保證得到的結論比缺乏人文關懷的冷冰凍的英國式推理更有針對性。他們認為,這種辦法不是要去推斷在並不完全符合生活實際的假想情況下將會發生什麼,而是要給出直接從生活本身得出的結論。對德國人來說,這種方法從根本上看,能夠更好地收集和處理信息,進而指導公共政策,完全符合重商主義的官房學派的目標。
羅雪爾疾呼經濟學應該向經驗主義回歸,以克服古典經濟學家的有害影響。希爾德布蘭希望把政治經濟學改造為關於經濟成長的科學。卡爾·克尼斯則完全否定經濟規律。許多論著和文集湧現出來,不是為了支持古典學說,而是想取代它。羅雪爾認為,這一路徑應該是可行的,而且是科學的,其終極目標是建立一種關於文明的完整的科學。經濟學家對此能作出一些貢獻,同時從歷史發展中得到的知識反過來也有助於復興經濟學研究。這種趨勢愈演愈烈的結果就是,德國的經濟學家聲稱他們的學說與現實之間具有完完全全的相關性。這些學者說,概念、立場和理論都將隨著制度的變化而步調一致地變遷。儘管他們之間也經常表現出很明顯的區別,但是他們在一件事情上是一致的:暗示著經濟中存在自然規律的古典方法必須受到挑戰。他們認為,是經濟生活決定了其理論表述的性質,而任何一種理論表述必然都只是暫時性的。不斷湧現出來的新事實總是會激發人們質疑任何一種理論學說的永久有效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