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

珪,是漢語漢字同圭,(會意。“從重土”。本義:古玉器名。長條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國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以為禮器。依其大小,以別尊卑。又作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珪
  • :圭
  • 拼音 :ɡuī
  • 筆畫 :10
部首筆畫,古籍解釋,歷史記載,用途,

部首筆畫

筆畫 10
部首 王
部首筆畫 4
五筆編碼 gffg
區位碼 2571解 釋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珪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6
《玉篇》古文圭字。注詳土部三畫。

歷史記載

瑞贄珪者兌上。――《白虎通
孰為珪璋。――《莊子·馬蹄》。李注:“銳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禮東方。――《周禮·大宗伯》。注:“圭銳象春物初生。”
司馬牛致其邑與珪焉。――《左傳·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幣(帛)俎豆(均為祭器)。――《漢書·郊祀志》

用途

⒈〈古〉用作憑信的玉,上圓(或尖頭形)下方。帝王、諸侯在舉行朝會、祭祀的典禮時拿這種玉器。
⒉〈古〉測日影的器具:土~測景(景:日影)。
⒊[圭臬](臬:圭上南北兩端的標桿)標準,法度:奉為~臬。
⒋〈古〉容量單位。一升的十萬分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