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星三塊魚

珠星三塊魚(Tribolodon hakonensis Gunther,1880)是鯉科三塊魚屬動物,分布在圖們江水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星三塊魚
  • 拉丁學名:Tribolodon hakonensis
  • :動物界
  • :鯉形目
  • 命名者及年代:Gunther,1880
  • :鯉科
  • : 三塊魚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3尾;體長259—290mm;采自吉林琿春縣。
背鰭iii - 7;臀鰭iii - 8;胸鰭i -16;腹鰭ii - 8。側線鱗{[75(8-9-v)/15]80};背鰭前鱗33—34;圍尾柄鱗28—30。第一鰓弓外側鰓耙13—14。下咽齒2行,2.4 (5)—5(4)?20脊椎骨4+42—43。
體長為體高的4.1—4.9倍,為頭長的4. 0—4. 3倍,為尾柄長的5. 3— 5. 5倍,為尾柄高的9.4—10.2倍。頭長為吻長的3. 1—3.4倍,為眼徑的6. 8—7. l倍,為眼間距的2. 9—3. 1倍,為尾柄長的1. 2—1. 3倍,為尾柄高的2. 2—2. 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8—1. 9倍。
體長形,稍側扁,背緣微凸,腹部圓,無腹棱。頭近錐形。吻尖而長,稍突出,吻皮常覆蓋上唇;吻長為眼徑的2. 1-2. 3倍。口亞下位,深弧形,口裂稍斜,上頜長於下領,上頜骨末端未伸達眼前緣的下方,下頜前端尖圓。下唇褶較窄,唇後溝中斷。眼較小,位於頭側的前半部,眼後緣至吻端的距離小於眼後頭長;眼間寬,微凸,眼間距為眼徑2倍余。鰓孔寬;鰓蓋膜在前鰓蓋骨後緣稍前的下方與峽部相連;峽部窄。鱗較小,鱗片基部無放射肋,後緣呈絨毛狀。側線前部略呈弧形,後部平直,伸至尾柄正中。
背鰭無硬刺,外緣斜形,起點稍後於腹鰭起點,距尾鰭基的距離較距吻端為近或相等。臀鰭位於背鰭的後下方,外緣微凹,起點至腹鰭起點的距離較至尾鰭基為近。胸鰭稍尖,末端至腹鰭起點的距離約為胸鰭長的1/2。腹鰭圓鈍,末端至臀鰭起點的距離約等於胸鰭長。尾鰭分叉,上下葉約等長,末端鈍。
頭部的眶上管與前鰓蓋骨的下頜管不相連。鰓耙短,排列稀。下咽骨呈鉤狀,前臂長於後臂。咽齒側扁,末端尖而彎,內行齒細小。鰾2室,後室長,末端尖,後室長為前室長的2倍余。腸短,呈前後彎曲,腸長約等於體長。腹膜灰黑色。
固定標本體背側灰黑色,腹部淺色,沿側線具1淺色縱帶。背鰭、尾鰭灰色,胸鰭、腹鰭、臀鰭淺色。成熟的雌雄魚頭部及體的背側均具白色“珠星”,雄魚“珠星”較大而數多,幾布滿體背側每一鱗片,一般呈15—17縱行;雌魚“珠星”小而數少,體背側約有13—14縱行。生殖季節雌雄魚均具鮮艷的婚姻色。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圖們江水系
國外分布 日本

參考文獻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鯉形目[中卷]:73
同物異名 ;Tinca timua Berg, 194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