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鏈戰略

珍珠鏈戰略

珍珠鏈戰略,是國外有些別有用心的媒體聲稱中國正通過資助等各種方式取得軍艦海外停泊基地。

戰略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高棉以及泰國等國家的有關港口或機場,這些國家在地圖上聯繫起來像一串珍珠,故有此名稱。

但是,中國這些的資助行為完全屬於純商業的運作,不參與主權的管理,因此,珍珠鏈戰略是些別有用心的國家製造的一種威脅論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珍珠鏈戰略
  • 歸屬:m國國防部內部報告
  • 出處:《亞洲的能源未來》
  • 所指:巴孟緬柬泰等國的相關港口機場
  • 結論:純屬子虛烏有
名稱由來,所謂珍珠,跟風炒作,中國澄清,假說影響,事件評論,無端揣測,西方偏見,合理性,能力現實,美國的戰略方針,

名稱由來

在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南方司令部撰寫了一份機密報告,說中國正試圖利用世界各地的貿易港口設施來控制“戰略關卡”。此後,類似言論便不絕於耳。2005年初被曝光的美國國防部一份名為《亞洲的能源未來》的內部報告稱,中國正採取一種“珍珠鏈”式的戰略:“中國正在從中東到南中國海的海上航道沿線建立戰略關係,表明了它保護中國能源利益並同時為廣泛的安全目標服務的防禦與進攻態勢。”報告還列出了所謂“珍珠鏈戰略”中的六顆“珍珠”:首當其衝的是瓜達爾港。報告稱,中國正在那裡修建一個新海軍基地
珍珠鏈戰略
“珍珠鏈”一詞頻頻出現在西方媒體對中國海軍的報導中。2005年初曝光的五角大樓一份名為《亞洲的能源未來》的內部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海軍正採取“珍珠鏈”式戰略的說法,報告列出了所謂“珍珠鏈戰略”中的幾顆“珍珠”:首當其衝的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其他“珍珠”還包括孟加拉國、緬甸、高棉以及泰國等。在美國一些戰略學者看來,中國要發展藍水海軍就不可能沒有補給基地,於是他們炮製出所謂中國的“珍珠鏈”戰略,聲稱中國正透過資助等各種方式取得軍艦海外停泊基地。

所謂珍珠

六顆所謂的“珍珠”是指: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孟加拉國:報告稱中國正加強與孟加拉國政府的關係,並在吉大港修建一個貨櫃港口設施,“以尋求比原來大得多的海軍和商業入口”。
緬甸:報告稱中國在緬甸建立海軍基地,在孟加拉灣和馬六甲海峽附近的島嶼上設有電子情報蒐集設施。
珍珠鏈戰略被指為中國的海上軍事布局珍珠鏈戰略被指為中國的海上軍事布局
高棉:報告把高棉想修建一條從中國南部通向海洋的鐵路線作為“證據”之一。
南海:報告稱中國不斷加強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力量,並通過石油鑽井平台和海洋考察船擴大了在該海域的勢力
泰國:報告稱中國正在考慮資助一項穿越克拉地峽的運河工程,從而能使船隻繞過馬六甲海峽。報告還稱運河工程將使中國在泰國擁有港口設施、倉庫及其他一些基礎設施,從而擴大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
儘管報告說得有鼻子有眼,但稍有常識的人很容易發現,其中許多內容純屬子虛烏有。

跟風炒作

美國炒作瓜達爾港危機論
除了這份報告,華盛頓一個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的學者海德爾在向五角大樓遞交的另一份報告中,也危言聳聽地稱,瓜達爾港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波斯灣咽喉荷姆茲海峽相距只有400公里,而全球40%的石油供應和中國60%的石油進口都要經過荷姆茲海峽,中國“一直擔心在波斯灣和中亞地區有著大量駐軍的美國,會在台海局勢緊張時切斷荷姆茲海峽或馬六甲海峽的石油供應線”。此外,如果中國“擁有”了瓜達爾港,便可以“監視美軍在波斯灣的一舉一動,並對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上的行動以及美印在印度洋的軍事演習了如指掌”。他認為,瓜達爾港“還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從伊朗和非洲向新疆等西部省區輸入石油的轉運基地,中國也可以通過這個港口大舉進入中亞各國市場,並刺激中國西北部地區的經濟成長”。
台灣、日本炒作
台灣和日本也炒作這種說法。台媒體多次妄言“珍珠鏈戰略”將使台灣成為大陸保護南海航道的必要平台。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甚至在2005年5月暗示,台灣是“珍珠鏈戰略”中的一環,是大陸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爭之地”。日本則將此與中國發展海上力量掛鈎。2005年9月,曾任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隊司令的金田秀昭叫囂,中國的“珍珠鏈戰略”不僅是要確保能源供應,還包括更廣泛的安全目標。
印度稱巴港口將成中國“珍珠鏈戰略”重要環節
2013年2月4日印度《德乾先驅報》報導稱,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將成為中國“珍珠鏈戰略”的重要環節,中國在波斯灣阿拉伯海的戰略地位得以提升。對此,印度應學習中國爭取海上通道的戰略思維。
報導指出,將瓜達爾港口移交中企運營這一決定並不奇怪。對於瓜達爾港口的建設,中國投入巨大的資金、技術及人力。除此之外,中國還投入巨資修築基礎設施,將巴基斯坦西部省份與瓜達爾港口相連。因此,將瓜達爾港口運營權移交中企之後,中國在這一戰略區域的存在感得以提升。
《德乾先驅報》指出,外界普遍認為,巴方先是將瓜達爾港口的運營權交給新加坡公司只是一個障眼法,旨在緩解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焦慮。如今,巴基斯坦正式將瓜達爾港口運營權交給中企。此時,印度方面非常擔心,有的更是揣測中國需要多長時間可將這一商業港口轉變成一個海軍基地。
報導還稱,瓜達爾港口是中國“珍珠鏈戰略”中最西邊的“珍珠”。印度早已擔心中國會“包圍”印度,如今中國接手瓜達爾港口將會加劇印方的這種焦慮。印度認為,中國接手像斯里蘭卡、孟加拉、緬甸等國的港口會使擴大中國在印度近鄰的存在。

中國澄清

1、中國的一貫政策——不外設軍事基地
聲稱中國在發展“珍珠鏈戰略”的說法沒有事實依據,是典型的從冷戰思維出發的猜測和臆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就有關問題作出過澄清,中國在周邊國家的一些港口、公路建設項目沒有任何軍事或戰略目的。中國的戰略研究專家指出,不在國外設立任何軍事基地,是中國一貫的政策。這種政策是由中國區域防禦的國防安全戰略決定的,而且從來都是這么執行的。在區域防禦的戰略下,海外軍事基地沒有多大用處。恰恰相反,由於波斯灣和印度洋這條海上航道在石油等戰略物資的運輸中至關重要,美國一直對它進行絕對控制,美國第五艦隊司令部就駐在這個地區,並在這個地區真正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存在。雖然這條海上通道也關係著中國的石油等戰略利益,但中國的軍事力量並未延伸到這個地區。中國對自己在這個地區的利益,主要是通過和該地區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加強合作來保證的,依靠的是和平互利的途徑。
珍珠鏈戰略珍珠鏈戰略
2、邏輯分析中國威脅的不可能性
從另一個角度看,雖然中國在印度洋有自己的利益,但中國海上利益的集中點不在那裡。中國發展海上力量,主要還是立足於維護自己的海上權益和合法利益。
戰略專家們還指出,任何國家真要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都要首先考慮地緣政治因素。印度洋是大國勢力關注、安全力量分布密集的地方,其中尤以美國為甚,印度也視印度洋為“印度的印度洋”。中國的既定方針和戰略選擇是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在這樣敏感的地區作出任何有可能挑起地緣軍事衝突的事情,對中國而言都是極其不利的。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的安全環境,中國正努力維護這種和平環境,不可能自己動手去破壞。此外,一國要在另一國建立軍事基地,兩國一般都是軍事同盟,是盟國關係。中國是不搞軍事同盟的,中國和那些印度洋國家的關係顯然也遠未到盟國關係。

假說影響

印度的反應
印度許多媒體也在隨著西方的挑唆節拍而起舞。軍事戰略問題專家杜言說,無論是“海南潛艇基地”,還是漢班托特港,之所以令印度人反應過度,其原因都是它們“距離印度洋太近了”。因為印度很多人其實一直將印度洋看作是“自己的洋”,印度國防部在2000年提出的《海洋新戰略構想》中,就曾明確指出印度需要通過建立強大的遠洋海軍,“嚇阻其他海洋強國勢力進入印度洋”,以確保印度在該區域的優勢地位。因此,一切暗示中國“軍事實力進入印度洋”的信號,都會成為最能撩撥印度敏感神經的那根“弦”。
中國的這個“珍珠鏈戰略”讓競爭國家印度高度緊張。英國《金融時報》2009年7月13日報導說:“中國在南亞確保的戰略據點像項鍊一樣將印度包圍,印度對中國的影響力感到恐懼。”對此,印度政府在喜瑪拉雅邊境地帶增派兵力並禁止進口中國產玩具和手機等,以應對中國,但其效果微乎其微。

事件評論

無端揣測

2009年5月13日出版的《時代》周刊上這篇名為《世界在警惕地注視著中國海軍的壯大》的文章指出,中國迅速發展的軍力已經打破了亞太地區甚至更大範圍的軍事平衡,削弱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的一些商業活動也被一些西方媒體渲染為中國“珍珠鏈”戰略的一部分。當斯里蘭卡政府宣布反政府武裝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被徹底打垮之際,英國《泰晤士報》卻把這一事件與中國聯繫起來。該報連續刊文稱,斯里蘭卡政府軍取得勝利,是因為中國向其提供了軍事援助,回報則是中國正在斯里蘭卡南部漢班托塔建造的海軍補給港。

西方偏見

中國援建斯里蘭卡的港口漢班托特,這箇中斯兩國的商業合作項目再次被說成是中國海軍“挺進印度洋的一塊基石”,是“中國海上珍珠鏈戰略布局中的一粒珍珠”。這樣的言論雖然在中國人聽起來很誇張,卻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形象。學者指出,其實相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腳步,中國海軍力量的發展還是滯後的,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開拓海上商路更無可厚非。西方對中國海上動向的解讀明顯是帶有偏見和過度的,同時這對中國來說也不公平,因為這預示著中國海上力量的發展將長期處於不利的國際政治環境中。

合理性

珍珠鏈”理論未能確切描繪中國的國家安全現實,中國尚未建立海外海軍基地,而這些“珍珠”也沒有中國加強海軍存在和能力的證據。中國海軍能力的提升導致了危險的安全困境,但這些衝突並非不可避免。美國需要與中國進行接觸,接觸那些更具有國際視野,更溫和的人。簡言之,美國應該儘可能讓“珍珠鏈”一直作為理論,而不要讓中國開始將其變為現實。

能力現實

對“珍珠鏈”的擔心也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尚未獲得將這些港口轉為海軍基地的能力。防務專家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2008年對瓜達爾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他被瓜達爾與外界因海水和荒涼的沙漠隔離而震撼;同時,俾路支省的不穩定也阻礙了它的發展。卡普蘭表示,安全環境充滿危險,從瓜達爾港到中亞和中國的管線網路需要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政治穩定。直到現在,儘管中國可能在瓜達爾港建立海軍基地,它仍然沒有得到發展。“珍珠鏈”只是中國的一個夢想(世界其它國家的夢魘),而並非現實。
然而,正如“外交官”網站認為的那樣,“沒有證據並不等於不存在”;“珍珠鏈”或許現在不現實,但這並不能保證中國未來不會建立海軍基地,也不會掩蓋中國的長期海軍現代化。
無論“珍珠鏈”理論是否存在,人們都應該關注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海軍實力有多大的提升,以及它對中國鄰國和美國能夠產生多大的影響?而“珍珠鏈”戰略的有效性則並不重要,但中國海軍能力的投送及其背後的合理性則更為重要。

美國的戰略方針

2011年7月20日據“亞洲時報線上”轉載來自美國《外交政策聚焦》雜誌(Foreign Policy in Focus)的文章,提到中國海外港口建設和海軍現代化建設一直在進行之中,這些都有助於其“珍珠鏈”戰略的發展。而這可能引發中美間的衝突,所以美方應該加強與中國的交流,尤其是溫和派的交流;以此來阻止中國該戰略的實施,最終讓它一直停留在理論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