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文學研究會

2011年11月2日下午,王鼎鈞文學研究會在山東省蘭陵縣蘭陵大酒店第一會議室召開成立大會。中共蒼山縣(今蘭陵縣)委副書記劉連棟,中共蒼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濤,蒼山縣人大常委會原第一副主任李善東,蒼山縣第一中學校長宋學光,蒼山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法制局局長王彥峰,縣作家協會主席王凌曉,以及海內外文學界專家學者200餘人參加成立大會,會議由蒼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高思聖主持。

會議決定王鼎鈞文學研究會設在文化底蘊厚重、研究力量雄厚的蒼山縣第一中學。會後,與會領導和專家在蒼山一中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鼎鈞文學研究會
  • 外文名:Wang Dingjun's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研究內容:王鼎鈞文學
  • 辦公地點: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
  • 類型:社會學術組織
  • 經費來源:政府資助、社會捐贈等
  • 性質:民眾性
概述,文學研究會,宗旨,辦公地點,王鼎鈞文學創作研究資料庫,鼎鈞研究中心的常態工作機制,王鼎鈞研究中心活動經費的籌集渠道與方式,組織機構,王鼎鈞,

概述

文學研究會

研究中心(研究會)由熱衷於王鼎鈞文學創作的研究者和愛好者自願組成的民眾性學術團體,是經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註冊的非營利性社會學術組織。

宗旨

研究中心(研究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 “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努力促進王鼎鈞文學創作的研究,為提高王鼎鈞文學創作的研究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辦公地點

王鼎鈞文學創作研究資料庫

一是對王鼎鈞先生的著作,以及和他有關的研究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類歸納;二是廣泛徵集王鼎鈞先生的手稿、書信、墨跡、照片、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著作、及相關音像資料等,為廣大讀者及研究人員提供豐富翔實的研究學習資源庫,並在此基礎上設立王鼎鈞文學創作研究網站,便於更好地實現研究交流與資源共享。

鼎鈞研究中心的常態工作機制

與國內外有關學術機構、團體、基金會等進行王鼎鈞學術交流及開展友好活動。參與國內外舉辦的王鼎鈞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報告會,交流研究成果和經驗。組織召開王鼎鈞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活動,編輯研究中心內部交流資料和介紹國內外王鼎鈞研究成果和學術新進展,交流會員學術活動信息。

王鼎鈞研究中心活動經費的籌集渠道與方式

研究中心將通過政府資助、社會捐贈、會員費收交等渠道籌集活動經費,確保研究活動正常開展。

組織機構

總顧問:
張 炯 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周 明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
顧 問:
王列耀 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長
古遠清 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王性初 美國華人文藝家協會副會長、著名作家
宣樹錚 美國紐約華文作家協會會長、教授
席慕容 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
隱 地 台灣著名作家、爾雅出版社社長
陶 然 《香港文學》總編輯、著名作家
白 槐 中國旅遊報社原主任、高級記者、著名作家
蕭立君 《中國作家》副主編、評論家
高 振 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
趙德發 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鄭 春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王景科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寫作學會會長
謝亞飛 臨沂大學黨委副書記、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山東寫作學會副會長
方 忠 徐州大學副校長、教授
胡小林 棗莊學院院長、山東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
張聞宇 中共蒼山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薛 峰 中共蒼山縣委副書記、縣政府代縣長
特邀研究員:
李 峰 美國科發出版集團公司、《世界華人周刊》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
王 威 旅美作家
林靜助 台灣詩歌藝術學會理事長 “藝文論壇”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
林於弘 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黃雅莉 台灣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朵 拉 馬來西亞檳城浮羅藝術協會主席,著名作家、畫家
張 琪 菲律賓中正學院大學部主任、作家
高關中 著名旅德學者、作家
楊傳珍 棗莊學院副教授、作家
畢光明 海南師範大學教授、評論家
楊際嵐 福建作家協會副主席、《台港文學選刊》編委會主任
杜元明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
劉紅林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世界華文文學論壇》主編
錢 虹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評論家
龍厚雄 長江大學文學院教授
劉明銀 中央電視台主任記者、著名作家
張清華 北師大教授、文藝評論家
章亞昕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燕世超 汕頭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成軍 徐州師範大學“比較詩學與比較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彭燕彬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教授
楊學民 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譚 湘 河北教育出版社編審、總編輯
白舒榮 世界華人周刊常務副社長、文藝家
崔卓力 中國華僑出版社、世界華文文學出版中心主任、編審
甘以雯 百花文藝出版社編審、《散文海外版》主編
江 南 中央電視台《魅力中國》欄目製片主任
馬 兵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王瑞華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豐 雲 德州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熊國華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
傅小平 《文學報》資深記者
李懷宇 《時代周報》文化主筆、評論家
趙秀媛 棗莊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周志雄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何 龍 《羊城晚報》編委高級編輯
曹振華 山東省社科院《東嶽論叢》副主席
戴榮里 中鐵建工集團黨辦主任、作家
孫曉東 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
章 妮 青島科技大學傳播與動漫學院副教授
叢新強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研究員(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子 敬 山東省臨沂天元集團審計師、作家
也 果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臨沂大學傳媒學院講師
王成君 山東省臨沂市人大原環工處處長、作家
王 昊 山東省臨沂市作協辦公室主任
王建群 作家
馮連偉 山東省臨沂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蘭山分局局長
劉永源 山東省臨沂檢驗檢疫局副局長
劉金保 山東省費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劉 曉 《沂蒙晚報》編輯
李公順 《臨沂日報》廣告部副主任、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朱衛軍 山東省臨沂市運輸管理處副主任、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莊步璇 山東省羅莊區工商聯主任科員、作家
張 嵐 山東省臨沂市血站副站長、臨沂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張德范 山東銀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顧問
肖永紅 山東省臨沂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副研究館員
楊思成 《臨沂商城報》主編
胡英子 山東省臨沂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郭希軍 山東省臨沂市供電公司政治部主任
姜自健 山東臨沂童星實驗學校校長、作家
聶蘭峰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正維法律事務所副主任 、作家
高克芳 作家
高志敏 山東省臨沂車務段辦公室主任幹事、作家
武玉強 山東省臨沂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韓蘇蔚 山東省平邑縣廣播電視局副局長
賈 慧 《臨沂文藝》藝術部主任
靖一民 《臨沂日報》主任編輯
薛馥香 山東省羅莊區行管局副局長、區作協副主席、秘書長
鞠佃福 山東省臨沂市環保局副調研員、作家
名譽主任(會長):
劉荒田 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會長、著名散文作家
黃萬華 山東大學教授、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孫 濤 中共蘭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高思聖 蘭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主任(會長):
李善東 蘭陵縣人大常委會原第一副主任
副主任(副會長):
宋學光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校長
王彥鋒 山東省蘭陵縣政府黨組成員、法制局局長、縣作協名譽主席
陳國義 山東省蘭陵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徐安軍 山東省蘭陵縣蘭陵鎮黨委書記
穆振昂 山東省蘭陵縣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
王凌曉 山東省蘭陵縣作家協會主席
秘書長:
王凌曉(兼) 山東省蘭陵縣作家協會主席
副秘書長:
李復運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教務主任、高級教師
李洪振 山東省作協會員、《蒼山縣誌》編輯、青年詩人
岳 峰 山東省蘭陵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辦公室副主任
常務理事(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彥鋒 山東省蘭陵縣政府黨組成員、法制局局長、縣作協名譽主席
王凌曉 山東省蘭陵縣作家協會主席
王繼學 山東省蘭陵縣防空辦副主任、縣作協副秘書長
孫 靜 山東省蘭陵縣婦聯主席
李善東 山東省蘭陵縣人大常委會原第一副主任
李復運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教務主任、高級教師
李洪振 山東省作協會員、《蒼山縣誌》編輯、青年詩人
劉明才 山東省蘭陵縣報社編輯、縣作協副秘書長
宋開山 山東蘭陵(企業)集團黨委副書記
宋學光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校長
陳國義 山東省蘭陵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陳永亮 山東省蘭陵縣史志辦主任
邱保證 山東省蘭陵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岳 峰 山東省蘭陵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辦公室副主任
徐安軍 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黨委書記
蕭 欣 山東省蘭陵縣長城鎮鎮長
焦子棟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穆振昂 山東省蘭陵縣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
理事(研究員)(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毛利華 山東省蘭陵縣政協文史委主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王景俊 山東蘭陵(企業)集團黨委副書記、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王毓玖 山東蘭陵(企業)集團原工會主席、王鼎鈞文學研究者
馮現德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員
孫文芳 山東省蘭陵縣信訪局科長
劉星元 山東省蘭陵縣檢察院新聞報導員、青年詩人
李夢桃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員
李昌青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員
朱 虹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蘭陵縣作協副秘書長
任傳玲 山東省蘭陵縣委黨校高級教師
沙德平 山東省蘭陵縣文聯副主席
吳士強 山東省蘭陵縣文聯副主席
宋艷東 山東省蘭陵縣蘭陵鎮黨委宣傳委員
趙葉楓 山東省蘭陵縣蘭陵鎮黨委新聞辦主任
范海蕾 山東省蘭陵作家網編輯
高牧原 山東省蘭陵縣教育體育局幹部
高繼瑞 山東省蒼山縣新興鎮原文化站長
賈傳龍 山東省蘭陵縣新聞中心副主任
晉艦航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作家
徐海韻 山東省蘭陵縣農民詞作家
徐 平 山東省蘭陵縣蘭陵鎮黨政辦主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凌宗義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員
焦 艷 山東省蘭陵作家網編輯
曹 翔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蘭陵縣作協副主席
滕 進 山東省蘭陵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員
戴建華 山東省蘭陵縣縣直機關黨工委副書記

王鼎鈞

王鼎鈞,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人,一生流亡,閱歷不少,讀書不多,文思不俗,勤奮不懈。1949年去台灣,1978年後移居美國紐約。
王鼎鈞1925年出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家。由於對日抗戰,王鼎鈞少年時代就和家人分離,八年抗戰,他有四年多時間在日本占領區生活,打過游擊;抗戰軍興,1942年夏去大後方投入李仙洲將軍創辦之國立第二十二中學,輾轉安徽、河南、陝西各地。抗戰末期國中畢業即輟學從軍,隨國民黨軍隊憲兵團經南京、上海、瀋陽、秦皇島、天津、青島。1949年到台灣
幼年受沈從文作品影響,立志寫作;受夏丏尊影響,立志幫助文學青年。14歲開始寫詩,16歲嘗試評論“聊齋志異”,19歲在陝西安康日報發表第一篇作品“評紅豆村人的詩”。到台北後,考入張道藩創辦之小說創作組,受王夢鷗、趙友培、李辰冬諸先生調教,奠定基礎,終身自學不息,力行不懈。1950年代初期,他進入中國廣播公司做剪報、貼資料的工作,有一天,編撰組一位撰稿人員臨時不來了,主管就叫他臨時寫了一篇廣播稿,結果比原來那位老手寫得還好,於是就把他調去專門寫稿。在中廣公司,他先後擔任過中國廣播公司編審組長、節目製作組長、專門委員等職務,寫了許多廣播劇本;後來又進入中國電視公司做編審組長,並且參與電視劇寫作。先後主編台北掃蕩報副刊,台北公論報副刊,徵信新聞報副刊,中國語文月刊。亦曾為正中書局編審,及台北三大文藝基金會評審委員。1953年至1954年間,在台灣“文藝協會”主辦之“小說研究班”,從事小說創作之研究,並開始從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之工作。此外,他還擔任《中國時報》的主筆和“人間”副刊主編(1963年至1966年),並擔任過幼獅公司期刊部的總編輯。在工作的同時,王鼎鈞從來沒有停下寫作的筆,他用本名和“方以直”的筆名,在台灣各報紙副刊寫了雜文專欄,並從事舞台劇和小說創作。同時也開始撰寫探討小說技巧的理論文章。先後在中國文化學院、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講授新聞報導寫作及廣播電視節目寫作,亦為各種文藝營、寫作研習會上深受歡迎之講座。對創作風氣、欣賞水準影響廣遠。
在台期間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大林出版社)《人生觀察》(1965年1月,文星書店)《長短調》(1965年9月,文星書店)《世事與棋》(1969年10月,驚聲文物公司)《情人眼》(1970年12月,大林書店)《碎玻璃》(九歌出版社)《靈感》(九歌出版社),小說《單身漢的體溫》(1970年3月,大林出版社)《透視》(大江出版社)《王鼎鈞自選集》(1975年,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0年,爾雅出版社)。寫作技法《文路》《講理》《作文七巧》及《作文十九問》,1976年曾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年選》(巨人出版社,台北)。
1978年應新澤西州西東大學之聘來美,任雙語教程中心高級研究員,編寫美國雙語教育所用中文教材。1990年退休後定居紐約,主要作品皆在此一時段完成。《文學種籽》《左心房漩渦》《看不透的城市》《兩岸書聲》《有詩》《海水天涯中國人》《山里山外》《隨緣破密》《滄海幾顆珠》《千手補蝶》。王鼎鈞不斷突破自己,隨著時間的累積其人生境界和藝術境界越來越圓通。最近出版的《葡萄熟了》評曰:“鼎公”散文技巧圓熟,境界圓融,態度圓通,風格圓潤,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不帶矯揉造作。他的散文呈現“澇水盡而寒潭清”和“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景觀,行雲流水,若不經意,而刻意經營者不能到。2001年,爾雅出版社出版他的選集,名曰〈風雨陰晴〉,此書顯現了王鼎鈞散文之多面風格及特色。王鼎鈞曾獲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等。
王鼎鈞的文學生命豐富。論時代,他歷經抗戰、內戰、台北時期和紐約時期;論文學潮流,眼見寫實主義掛帥、現代主義掛帥到後現代。文學發展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導向,黨部導向,學院導向,本土導向和市場導向幾個階段,兼收並蓄,取精用宏,以"良工式古不違時"自我經營,頗耐時潮淘洗。在他作品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到中國人的眼淚和痛苦,但也看到中國人的微笑和希望。憑藉他的觀察力、想像力,寫出了他最好的散文。王鼎鈞的寫作範圍多元化,詩、散文、小說、劇本、雜文,其中以散文最具感性和知性。在台灣文學界,王鼎鈞是大家公認的散文大師,他在台灣為力行將小說戲劇技巧溶入散文之一人,對文體的混合(在台灣)或有首開風氣之功。自稱“在媒體間忘返、在媒體中忘倦”,發現媒體特性處處影響文學作品之形式及內容,發為論述,促進媒體及文學之圓滿合作,亦主張作家對報紙廣播電視不能過分依賴,在當時皆言人所未言。所作論述得深入淺出、化難為易之三昧,可讀性高,雅俗共賞。長年浸潤,對文學尚有若干獨到的見解,發為隨筆雜感書評劇評,對同時代的人多所啟發。蔡倩茹的《王鼎鈞論》曾描寫到:王鼎鈞以他的生命歷程創造了一種可能性,縱然生命的年輪里,有太多時代的轍痕,在他作品中,卻能將根須吸收的人生經驗加以升華,復能在文路上日益精進,無論是理性的哲思,或是抒情的時代刻劃,都給人寬厚的溫暖、清明的指引、心靈的饗宴,仿佛那濃濃的樹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