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五文集

王雲五文集

《王雲五文集(套裝上下冊)》諳運春秋筆式,文思活躍,敘述酣暢,對於中國出版史學者、中國教育史學者,乃至邊緣科學研究者,《王雲五文集(套裝上下冊)》都極具價值。“王雲五文集”被列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該文集分為專著、文論、回憶、序跋等部分,總規模約七百萬字,擬分為十一卷(十四本)出版;2007年推出三本,2009年全部出齊。該文集的編輯顧問委員會由海內外著名學者、出版界資深人士及王雲五家屬、門生組成。《商務印書館與新教育年譜》共90萬字,系編年體例,以出版家為線索,以新教育為側重,翔實記錄了作為中國最為資深的出版社——商務印書館,與初涉西學之中國“新教育”所經歷的崎嶇發展過程。

基本介紹

  • 書名:王雲五文集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1201頁
  • 開本:16
  • 品牌:江西教育出版社
  • 作者:王雲五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249032, 753924903X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王雲五,這是一個曾經遭到譴責的名字,一個負面色彩較濃的人物,一個一度聲名顯赫而又一度沉寂的達官政要,一個出身卑微而又著作等身的文化巨匠,一個文化情緒濃郁而又長於經營和管理的巨賈。作為一個充滿神秘和矛盾的複合體,王雲五的文集首次在新中國的大陸面世

作者簡介

王雲五是中國20世紀著名的出版家和教育家,畢生致力於商務印書館的出版事業和中國現代文化傳播事業,主持出版了各類圖書兩萬多種,他發明的“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和“四角號碼檢字法”也都是具有影響的創造性精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對中國近代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媒體推薦

王雲五,這是一個曾經遭到譴責的名字,一個負面色彩較濃的人物,一個一度聲名顯赫而又一度沉寂的達官政要,一個出身卑微而又著作等身的文化巨匠,一個文化情緒濃郁而又長於經營和管理的巨賈。作為一個充滿神秘和矛盾的複合體,王雲五的文集首次在新中國的大陸面世,不談其內容,僅這一出版事件就是一大賣點。

圖書目錄

民前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七年)
民前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
民前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九年)
民前十二年(公元一九00年)
民前十一年(公元一九0一年)
民前十年(公元一九0二年)
民前九年(公元一九0三年)
民前八年(公元一九0四年)
民前七年(公元一九0五年)
民前六年(公元一九0六年)
民前五年(公元一九0七年)
民前四年(公元一九0八年)
民前三年(公元一九0九年)
民前二年(公元一九一0年)
民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
民國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
民國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
民國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
民國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
民國五年(公元一九一六年)
民國六年(公元一九一七年)
民國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
民國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
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0年)
民國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
民國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
民國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
民國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
民國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
民國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
民國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
民國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
民國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
民國十九年(公元一九三0年)
民國二十年(公元一九三一年)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一九三六年)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
民國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九年)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一九四0年)
民國三十年(公元一九四一年)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四三年)
民國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
民國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年)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
公元一九四九年
公元一九五0年
公元一九五一年
公元一九五二年
公元一九五三年
公元一九五四年
公元一九五五年
公元一九五六年
公元一九五七年
公元一九五八年
公元一九五九年
公元一九六0年
公元一九六一年
公元一九六二年
公元一九六三年
公元一九六四年
公元一九六五年
公元一九六六年
公元一九六七年
公元一九六八年
公元一九六九年
公元一九七0年
公元一九七一年
公元一九七二年

文摘

民前十五年一月(公元一八九七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商務印書館創業於上海。先設印刷所於寶山路。
時在甲午對日首次戰爭挫敗後三年,戊戌維新前一年,中國在創深病巨之際,蘊釀革新運動。此一運動以辦理新學堂,從事新教育為中心。新學堂之最早開辦者為設於北京之同文館(時在公元一八六二年,清同治元年,壬戌),次則為沒於上海之廣方言館(時在公元一八六三年,清同治二年,癸亥),皆以教授外國文為主。隨後各省先後開辦各種學堂,如福建之船政學堂(公元一八六九),上海之正蒙書院(公元一八七八年張煥綸所創辦),天津之電報學堂(公元一八七九年),天津之水師學堂(公元一八八0年李鴻章奏辦),上海之電報學堂(公元一八八二年),天津之武備學堂(公元一八八五年李鴻章奏辦),廣東之水陸師學堂(公元一八八七年張之洞奏辦),南京之水師學堂(公元一八九。年南洋大臣奏辦),武昌之自強學堂(公元一八九三年張之洞奏辦),天津之中西學堂(公元一八九五年天津海關道盛宣懷奏辦),南京之陸軍學堂(公元一八九五年張之洞奏辦)。凡此或為專業,或為普通,皆按需要而設,初無整個系統。及公元一八九六,即商務印書館創立之前一年,刑部左侍郎李端菜疏請於京師設大學堂,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並設藏書樓,儀器院,譯書局等,始為整個新式學堂系統之濫觴,然猶待六年後之公元一九。二年張百熙奏進學堂章程,新學堂系統方具體化。商務印書館則於此六年間之第二年應運而起,期以新式印刷業贊助此革新運動。然此新式印刷業之興起,實亦有賴於初步出版事業予以支持。
商務印書館之發起人四名,皆為服務於教會所設之上海美華書館之職工。其中夏瑞方、高鳳池二人從事業務,鮑鹹亨、鮑鹹昌昆弟二人則從事工務;因鑒於上海讀英文者眾多,其所用課本大多數系英人為印度學生編輯之英文教科書一套,共五六冊,其流行名稱為Indian Readers(印度讀本)。是書並無中文注釋,讀者與教者多感不便。發起諸人靈機一動,認為如能附人中文注釋,即便教學,營業定佳。於是商請一位牧師名謝洪賚者代為譯註,並將該書訂定中文名稱為華英進階,其首冊則稱華英初階。譯註將競,先以華英初階一冊試探市場,初版先印二千冊,由夏瑞方君親向各學校推銷,甫二旬,即全部售罄。得此鼓勵,於是集資本四千元,由發起四人,各投資一千元,最先在上海江西路德昌里租賃所謂三樓三底房屋一幢,購印刷機數架,創辦一家印刷所,兼營小規模之出版事業,先由夏瑞方及鮑成亨鹹昌昆弟共同主持,二鮑主持印刷,夏氏則出外推銷自印之華英初階進階全書,並接受外間委託印件。三君既獨立經營,即辭去美華書館原職,及營業漸發達,高鳳池君亦辭職加入。最初一二年獲利頗厚,因上述之英文讀本,附有漢文注釋,為當時創舉,極受英文教師與學生之歡迎,銷數甚廣,同時接受之外間印件,因鮑氏昆弟,有多年技術經驗,親自主持,亦甚發達。故開辦未及兩年,已覺原租之印刷所房屋不敷套用,乃於次年,即光緒二十四年遷居於北京路順慶里,共占房屋十二楹,等於原有三樓三底房屋之四倍,並添購印刷機若干,一面擴充排版設備,此外又沒一個小規模的營業所。自是外來印件雖與日並增,出版則僅限於一部英文讀本,尚嫌不足,卻以無適當人才棋以主持編譯,於是零星星不免接受若干外來書稿,大都由日文翻譯而成,龐雜不精,且多由於直譯,難免措詞生硬,印刷發行以後,多不能持久,初期之出版物,僅有一部流傳至民國時期之日文譯本,即所說日本法規大全,余尚及親見,為書百冊,合裝一木箱。此為彼時最大規模之出版物,而亦成本最巨,耗去資本不少。於是商務印書館由獲利豐厚之成立初期一二年,漸因開支日巨,其他出版物,虧多於盈,財務周轉,亦漸感困難,乃增招外股,以資應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