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嶺文集·隨筆卷:精神自治

王開嶺文集·隨筆卷:精神自治

《精神自治》是王開嶺文集之隨筆卷,作者在《精神自治》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時代的物質主義本質,認為我們必須仰望點什麼,必須時常提醒自己,讓疲倦的視線從物面上移開、從狹窄而瑣碎的生存槽溝里昂起,向上,向著高遠,看一看那巍峨與矗立,看一看那自由與遼闊、澄明與純淨。只有大地倫理,才能使生命與精神達至自治之境、生命與生命實現和諧共處。

基本介紹

  • 書名:王開嶺文集•隨筆卷:精神自治
  • 出版社:書海出版社
  • 頁數:215頁
  • 開本:16
  • 品牌: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王開嶺
  •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5508757, 780550875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精神自治》編輯推薦:精神奴役首先來自於自身,個人自由終究要靠自治的心靈和精神保障。王開嶺過的是一種有信仰的生活,因為他對生命的真與美充滿了崇敬和熱愛。他關注生命的“個”,在聖潔的墓地里聆聽靈魂的回聲,對星空久久地凝視,在他的心中有一團火焰在燃燒,他的血管裡面流淌著激情和真誠,內心的衝突爆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抗拒著卑微和世俗。王開嶺是幸福的,他保持了自己的性情,鞏固了自己的“精神自治”。
《精神自治》是王開嶺文集之隨筆卷,題材豐浩、細節精準、紋理細密、精神發現獨特、關懷視野闊大。一個欲望、財富和權力的時代,作者以峭拔的姿態和鋒利的目光守護著愛與美、本色與純真、權利與尊嚴、正義與良知。

作者簡介

王開嶺,1969年生,祖籍山東,主要著作有《激動的舌頭》《精神自治》《跟隨勇敢的心》《精神明亮的人》等,作品入選數百種中外選集、年鑑和教材。現居北京,任央視《社會記錄》《新聞會客廳》《24小時》等欄目指導。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在王開嶺理性精神的背後,我感受強烈的還有一股揮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靈的浪漫,目光的浪漫。這浪漫就像菌種,極大生動了他的體悟和才華。看得出,王開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即使在他最具現實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也影影綽綽閃動著生命審美。王開嶺使你很難重複他,你可重複其材料,搬運其觀點,但你無法摹仿其紋理和氣質。他不僅貢獻了思想,還貢獻了思想最好的形式。
——吳散人

名人推薦

在王開嶺理性精神的背後,我感受強烈的還有一股揮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靈的浪漫,目光的浪漫。這浪漫就像菌種,極大生動了他的體悟和才華。看得出,王開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即使在他最具現實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也影影綽綽閃動著生命審美。王開嶺使你很難重複他,你可重複其材料,搬運其觀點,但你無法摹仿其紋理和氣質。他不僅貢獻了思想,還貢獻了思想最好的形式。
——吳數人

圖書目錄

閱讀的盛宴(代序)
第一輯: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請想一想華盛頓
是“國家”錯了
一個人的遭遇
為什麼不讓她們活下去
戰俘的榮譽
打撈悲劇中的“個”
決不向一個提褲子的人開槍
“你有權保持沉默”
梁漱溟:一隻自由主義牛虻
為何我們沒有自己的“大師級”
詩人與公民
獨裁者的性命之憂
第二輯:饕餮時代,物理人生
聲聲斷斷祭雀影
鹿的窮途
“恐龍胃”與“物理人生”
大地倫理(四章)
我們拿什麼送給孩子
依據不足的“熱愛生活”
~個人的精神地理
誰摧殘了我們的笑
第三輯:誰在批判,批判什麼
東西方文化下的資產觀
一個非教徒的信仰絮語
對“異想天開”的隆重表彰
嬉戲與激勵
上帝:從厲父到慈母
“道德銀行”的道德險境
心驚肉跳——做中國人的驚險
對“快感”的蹙眉與微笑
一個守墓家族的背影
告別與答謝
恰同學少年
當代散文的精神惰性

序言

閱讀的盛宴
吳散人
我是一個嘴饞和挑食的讀者。曾對一個朋友說:一部20萬字的書,若有1萬字吸引我,我會買下來,若有100字讓我記住,就是一本值得眷戀和留存的書了。而眼前這本書,它在一周的閱讀里賦予我的快感,讓我在感動之餘,甚至湧出一股感激。一股極度亢奮和深深滿足後的感激。
題材之豐浩、細節之精準、紋理之細密、精神發現之獨特、關懷視野之闊大、言說的銳度和思路的延展性……蓋超乎我的想像。經年來,我很少看到在一冊書中,由一個人的筆下竟洞開出那么大面積的精神風光:鬱鬱蔥蔥的故事森林,幽邃致遠的理性深潭,峻峭挺拔的良知峰巒……在王開嶺身上,我驚訝地看到了一個體悟型作家的全面性:文學的、美學的、理性的、情懷的、歷史的、宗教的……一本書竟能洶湧、匯合那么多元素而又從容不迫!在這個浮躁的速記寫作時代,你不得不承認,它有一種鮮見的“世外”品質。
準確地說,它給了我一個周期很長的閱讀節日。就像一份豐盛大餐,它的豐饒和美味,幾乎照顧到了我腸胃的每一層褶紋。
“20世紀,神被殺害,童話被殺害。最醒目的標誌就是人對大自然不再虔誠,不再懷有敬畏和感激之心……一切都在顯示,20世紀是一個財富和權力的世紀,一個僅供成年人生存與遊戲的世紀。‘現代化’,更是一個旨在表現成人屬性和欲望的概念,它本質上忽視兒童。”(《我們拿什麼送給孩子》)
這樣美學化的理性文字,在以喧囂、怯懦和虛偽著稱的當代文壇,在以爭奪語詞和與概念調情為能的思想界,其含氧量是立即可判的,那種寂靜獨立的氣息,使我在呼吸間就把它與它們區別開來。
毋庸諱言,我們正面臨一個越來越商標化膨食化的閱讀時代。文學界的先天不足和蒼白自不必說,時代所能擠出的一點點腦汁,也多陷入學理的臃腫系統中不能自拔,一粒有用的藥丸,往往須數以千倍的糖衣包裹和累贅體系為之服務,多少洋洋萬言的繁文,一旦脫去了泡沫,甩幹了那些語焉不詳和思維混亂的癱瘓性詞語,真實有用的信息大概僅幾十字或一句話。如此龐大的結構,對閱讀來說,實為一種巨大的時間消耗和體力開支,簡言之:累!或者說:表達的無能!而一些相對非學理性的民間書寫,雖不乏自由和閃光的東西,但由於言說的任性姿態和散漫氣質,又多在聲音的分貝值上下工夫,一些有用的思想原材料,也多流於一種粗糙的機器生產,濫而殤,浮而佻,經不住檢驗和淘洗。
王開嶺的文本顯然屬於一種手工,屬於一種慢活。這使他的筆調又多了一種罕見的誠實和耐性。更要命的是,除了要求理性的精準,他還唯美。比如他曾有一篇《向兒童學習》,在批判了成人社會對童年的粗野塑造之後,他這樣說:“一個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會在無意的‘成長’中,被世俗經驗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後,花粉消失,人變成了蟑螂。”“所謂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種‘加法’,但實為一種‘減法’……就像一個純潔的天使,不斷地掏出衣袋裡的珍珠,去換取巫婆手裡的玻璃球。”“從什麼時候起,一個少年開始學著嘲笑天真了,開始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臉紅了?”讀這樣的句子,你只有讚嘆的份。它不僅貢獻了思想,還貢獻了思想最好的形式。
王開嶺的文字,有一種溫潤的金屬感,有一種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澈又乾淨……如果用形象表達的話,我想說,王開嶺的文本散發著一種鮮見的紫檀氣質。這樣一冊書,擺放在書架上,儼然現代家居中驀現出一件“檀品”,你會覺得眼前一閃,心神被什麼東西給緊緊攝住了,它會帶給你一種與平時迥異的閱讀景象:不僅工藝精美,更多是其質地、其優雅的心靈和紋理的高貴,一種叢林裡的高貴,一種靠沉澱、濃縮和結晶凝成的高貴,天然而非刻意,古老卻又年輕,沉實且生氣蓬勃……這樣的資質於當代實在太難得。完全可以想像,其生成會多么緩慢,包含了多少苦寒和耐性。
無論是廓清歷史、還是批判當代生態和權力之弊,他截取的往往是那些最不引人矚目、最易被喧囂的學界和民間忽略、而又極具人文品質的片段和細節,用他自己的話說,叫“精神事件” (這是他常用的一個概念)和“心靈事件”。這幾乎成了他選題的一個標準。也正是這樣一個標準,保證了該書的純度和精粹性。其實,這不是個運氣問題,一切有賴於作者的提升之功,仰仗作者的心靈銳度和精神發現力。
“一個人,當他提著褲子時,其殺人的職業色彩已完全褪去了。他從軍事符號——一枚供射擊的靶子,還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軀,一具生理的人,一個正在生活著的人。”“假如人類有一天真的不再遭遇戰爭和殺戮,你會發現,那值得感激的——最早制止它的力量,竟源於這樣一組細節和情景:比如,決不向一個提褲子的人開槍!”
這樣的文字,會讓一個心靈敏細的人感到歡愉,也使一個思想操練者倍覺滿足。這種文思兼容的品質,既替淺薄、貧血的散文界挽回了思想和良知的面子,又為魯莽兼粗糙的思想界贏得了藝術與審美的聲譽。或許正是因了這原因,近些年的各式“最佳”“年選”“精品”“排行榜”等選本大戰中,均可見對王開嶺名字的爭奪。《請想一想華盛頓》《決不向一個提褲子的人開槍》《是“國家”錯了》《“恐龍胃”和“物理人生”》《為什麼不讓她們活下去》《打撈悲劇中的“個”》《戰俘的榮譽》《大地倫理》等已成為這類作品的名篇。
在王開嶺理性精神的背後,我感受強烈的還有一股揮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靈的浪漫,目光的浪漫。這浪漫就像菌種,極大地生動了他的體悟和才華。看得出,王開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即使在他最具現實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也影影綽綽閃動著生命審美,正是這色彩,讓我瞥見了一個浪漫主義者的挺拔背影,一個自由高蹈者的倔強。他有一篇叫《精神明亮的人》的文章,若換了別人,是無論如何也走不出那么遠的,文中,他提取了現代人生態中常常忽略的“看日出”這一細節,把生理惰性提升為精神遺憾:“迎接晨曦,不僅僅是感官愉悅,更是精神體驗……按時看日出,乃生命健康和積極性情的一個標誌。它意味著一次洗禮,一記被沐浴和照耀的儀式,賦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覺、新的閃念與發現……”
有誰表達過這樣的細節?有誰曾對這樣簡單的自然情景進行過精神提純?或許是天然性情,或許是後天定力,王開嶺對“流行”似乎有一種特殊的免疫,在其作品中,你找不到流行話語的痕跡,對每一題材,他似乎都不滿足從一個流行的入口進入正題,他表達的入口真正屬於自己,而非租來的或盜來的。王開嶺使得你很難重複他。你可以重複其材料,重複其觀點,但你無法模仿其紋理和氣質。他的文字不是說教性文字,而是體驗性文字,不是霸權式話語,而是共享性話語。他對讀者有一種含蓄的謙讓和尊重。而這種尊重,恰恰是我們很多——甚至包括被評價為“優秀”的作者所不具備的。他使用最多的是心靈,而不是嗓子。
透過這冊書,作為讀者,我遊歷了一個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從未見過的神奇風光吸引。那風光在日常的旅遊地圖上是見不到的。我不敢斷言這樣的地理絕無僅有,但我確定的是,這是當代為數不多的身兼多種文質的作家和作品。
一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智者、一位詩人、一顆良心、一個浪漫而冷峻的同時代人。這樣一個夜晚,攜上這樣一本書,與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歡愉和春天的臨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